APP下载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2013-04-07李红莉

护理与康复 2013年3期
关键词:护工全员住院

杨 雅,李红莉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237)

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常见医疗事故之一[1]。跌倒不仅导致患者严重的生理、心理或社会功能障碍,而且是致使患者伤残、死亡和经济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2]。文献报道[3],少数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跌倒,有5%~15%的跌倒患者因此而造成脑组织、骨和关节等损伤。因此,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已列为医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质量标准[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即临床医生、护士、技师、送检员、护工、患者、患者家属、后勤人员全员参与住院患者防跌倒安全管理,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2011年1月1日起,本院实施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旨在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预防跌倒以及减轻跌倒的损伤程度。现报告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及护士长助理27人组成安全管理小组,护理部主任任组长。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员安全管理制度、流程,落实相关培训计划;对发生患者跌倒事件的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指导并协助护士长对本科室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核查制度落实情况。

1.2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预防跌倒管理制度,包括患者风险评估、预防跌倒的防范措施和跌倒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全员培训及管理小组各成员的工作职责。

1.3 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对象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送检员、护工、患者、患者家属、后勤人员。培训方式:采取二级培训法,一级人员即管理小组成员,由安全管理组长负责培训;二级人员即医生、护士、医技人员、护工及患者、家属等,由安全管理组员负责培训。培训内容:跌倒的高危因素,跌倒风险的识别以及跌倒预防措施,跌倒发生后的应急预案。培训时间:一级人员培训6学时,二级人员培训9学时。

1.3.1 医技护人员 实行医护配合教育模式,培训形式以讲课和情景演练为主。通过培训使医、技、护人员掌握跌倒的内外因素,提高安全意识,并熟练掌握评估高危跌倒技能及跌倒发生的处理流程。

1.3.2 家属及护工和后勤人员 通过入院须知、宣传栏及举办座谈会、发放资料等形式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分析可能发生跌倒的诱发因素,并讲明跌倒可能所致的伤害和带来的经济负担,对发生跌倒的案例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危险性的认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定期组织护工、后勤人员座谈会,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指导,以提高防患者跌倒的意识,明确跌倒的后果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1.4 跌倒管理细则 包括患者入院时评估、住院期间再评估及安全教育,住院环境改善,跌倒应急处置。

1.4.1 住院患者评估和筛查 新入院或转入患者入院24h内由当班责任护士采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监测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表总分37分,评分≥10 分为跌倒高危患者,给高危患者佩戴红色腕带,将“防跌倒”标识放置于患者床头,同时在护士站白板上注明高危跌倒患者床号、姓名、评估分数。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及时动态评估,每周至少评估1次。

1.4.2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定期在病区开展安全课堂,让患者互动交流防跌倒知识。指导患者认识跌倒的危险性,鼓励患者有困难时及时求助医护人员,不要怕麻烦别人;告知患者不宜在空腹或饱餐时沐浴,平时生活中要做到3 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4];对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抗焦虑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患者,做好用药知识及防跌倒的宣教,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规律锻炼,对预防直立性低血压有效[5],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1.4.3 消除安全隐患 病房布局合理、安全,病区走廊、浴室、坐便器安置扶手,保持通道畅通,光线充足,夜间设置指明灯;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地面湿拖后在醒目处放置“小心地滑”警示牌,并告知患者尽量暂时勿下床;浴室内放置防滑垫;将呼叫器及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放于易取之处;定期检测轮椅刹车是否完好,固定床脚刹车时脚轮方向朝内;选择患者合身的衣裤;总务后勤购进防滑鞋,方便患者购买;调低床的高度,由原来60cm 调整至50cm;在跌倒高发的地方张贴安全小贴士,主要内容为通俗易懂的“预防跌倒十知道”,提醒患者防跌倒。

1.4.4 跌倒应急处置流程 当患者发生跌倒时,护士立即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评估损伤程度,报告医生及护士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记录,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护士长填写不良事件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值班护士情况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处理措施等,24h内上交护理部。

1.5 安全质量监控 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小组的作用。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1次高危跌倒患者质量检查,检查对象为当天在院的高危跌倒患者,检查内容包括跌倒评分与病情是否相符、落实护理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患者及家属的知情配合程度等,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同时也将检查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本科护士长,并予指导纠正。护理部每季度对上报的跌倒事件进行汇总,组织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原因分析,制定下一步防范措施,并对改进措施进行监控。

2 效果评价及结果

2.1 评价指标及方法 跌倒发生率:跌倒发生的例数占所有住院患者的百分率;损伤程度:轻度损伤是指皮肤裂伤、擦伤或淤伤,重度损伤包括死亡、骨折、关节脱位、脑挫伤、颅内血肿,无损伤指外形及功能上均无改变[6];跌倒损伤率:指跌倒损伤事件占所有住院患者的百分率,重度损伤率指重度损伤例数占所有住院患者的百分率。比较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2010年)及实施后(2011年)各项指标。

2.2 结果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各项评价指标比较见表1。

3 体 会

3.1 实施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性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7]。有调查显示,部分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缺乏充分的认识,很难在护理工作中做好预见性护理[8]。由于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与管理,医生、护士、医技人员、护工及家属、患者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制度不落实、环境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可造成预防跌倒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从而导致跌倒发生。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强化了全员安全防范意识,提升了全员的预见性和评判性思维,使防止跌倒工作常规化、程序化和跌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同时提高了全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减少了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和损伤率。本文资料显示,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年度患者跌倒的发生率0.34%,其中65.79%患者受损伤,重度损伤占12%;实施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后年度跌倒的发生率0.12%,其中50%患者轻度损伤,无重度损伤发生。

3.2 实施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势

3.2.1 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实施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后,通过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对全员进行培训,规范了全员的预防跌倒行为,使预防跌倒工作更科学、更有章可循。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高危患者评价并检查预防措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鼓励报告不良事件,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从事件中学习,降低类似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通过边实施、边检查、边改进,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3.2.2 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实施全员管理模式,重视全员培训,保证了患者各环节上的安全,有的放矢做好患者跌倒的预防工作,避免了预防措施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实施过程中加以评估、分析,防范跌倒效果突出。本文结果提示,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1]郝燕萍,刘雪琴.老年跌倒相关评定量表的研究概况[J].护理学杂志,2006,21(4):77-79.

[2]韩月红,刘淑梅,杨萍.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49-51.

[3]king MB,Tinetti ME.A multifactorial approach to reducing injurious falls[J].Clin Geriatr Med,1996,12:745-759.

[4]朱秀芳,陈建英,赵榕.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140-141.

[5]Gene F,Colin C,Sheili D,et al.65岁以上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指南[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3,11(4):244-248.

[6]黄丽君,戴建英,邱玲丽.“防跌五步法”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B):253-255.

[7]张烨,徐亚芬.“1+3”模式在预防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9):817-819.

[8]孙新华,陶丽萍,住院高危跌倒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2):171-172.

猜你喜欢

护工全员住院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妈妈住院了
北京护工故事
全员核酸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