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术后胃瘫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干预

2013-04-07毛雪萍齐向红徐幼平

护理与康复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脘胃管胃肠功能

毛雪萍,齐向红,徐幼平

(衢州市人民医院,浙江衢州 324000)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指腹部外科手术后继发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癌手术后PGS 发生率0.4%~5.0%[1,2],与精神-神经因素、手术及麻醉因素、术后早期进食不当及其他因素(高龄、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糖尿病)有关。胃瘫属功能性病变,一经确诊采取非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有独特的优势[3],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能达到标本兼顾、相辅相成的作用,提高了PGS的治疗效果。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肿瘤外科对9 例胃癌PGS 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69岁。均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II式吻合,术前及术后诊断均为胃癌。4例患者术后3~4d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进食流质,2d后进食半流质时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呈草绿色,腹部检查见上腹膨满,振水音明显,肠鸣音减弱,再次留置胃管吸出大量胆汁样胃液后症状缓解;3例患者术后3d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液,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10~12d;2例患者术后3~5d不慎将胃管自行拔出后出现呕吐、腹胀,肛门排气少,消化道钡餐检查显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

1.2 治疗方法 禁饮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经胃管灌注3%~5%温盐水150ml洗胃,2次/d,夹管30min;补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将中药肉桂、丁香、枳实、莪术、高良姜、苏合香等研末,取适量黄酒调成糊状,热贴敷于脐部,持续12h,1次/d;取足三里、中脘、气海、内关、合谷等穴进行针灸、按摩、理疗,酌情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

1.3 结果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9例患者均痊愈,胃动力恢复时间5~30d,平均18d。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PGS 恢复缓慢,持续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且长期留置胃管所产生的种种不适,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恐惧以及担忧等心理问题,对治疗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将疾病影响因素、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知识向患者详细讲解,提高对疾病的认知,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连续性、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并说明良好、轻松的心理状态有利于PGS恢复,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2.2 有效胃肠减压 有效持续胃肠减压,严格禁饮、禁食,使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胃肠减压期间妥善固定胃管,置管长度做好醒目标识,防止胃管扭曲、受压、折叠,翻身时避免推拉拖动作,以免胃管拔出;以3%~5%温热盐水洗胃可减轻吻合口水`肿;胃管内注入吗丁啉、西沙必利等药物,以促进胃动力恢复,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的变化,正确评估胃潴留情况。本组9 例患者均采用3%~5%温热盐水洗胃,2 次/d,5 例患者洗胃后遵医嘱经胃管注入西沙必利10mg,7d后患者腹胀程度减轻。

2.3 早期营养支持

2.3.1 肠外营养 PGS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较多,钾离子、氯离子大量丢失。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体液丢失量控制补液量及速度,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改善胃肠道麻痹,是非手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营养液选用全静脉营养混合液,开始时24h均匀滴入营养液,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步缩短为16h滴入全天营养液量。注意全静脉营养混合液内不要添加其他治疗药物。本组9例患者均静脉滴注卡文注射液1 440ml/d,根据血生化检查结果按需补充电解质,未出现明显电解质失衡情况。

2.3.2 肠内营养 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肠道激素的释放,促进肠蠕动,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弥补了肠外营养的不足[4]。选用可以被直接吸收的能全力营养制剂经鼻肠管滴入,为避免因容量和渗透作用所致的急性肠扩张、倾倒综合征和腹泻,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初始速度30~60ml/h,适应后调整为100~120ml/h,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过渡,注意增加浓度时不宜同时增加容量,滴入量从500 ml/d开始,5~7d内过渡至全量,增强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营养液输注过程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及各项营养指标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本组9例患者经4~6d肠外营养,体质改善、肠功能稳定后,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无急性肠扩张、低血糖综合征、倾倒综合征等发生。

2.4 促进胃肠动力恢复

2.4.1 中药外敷 中医认为PGS乃胃气亏虚,肠腑瘀滞内结,气机不利,通降失常。神阙穴(肚脐)是任脉的一个重要腧穴,任脉与督脉相表里,内连十一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转枢上下、调治百病的作用。将肉桂、丁香、枳实、莪术、高良姜、苏合香等味药物研末取适量黄酒调成糊状,贴敷于脐部,外用保鲜膜包裹,再用37~39℃湿热毛巾覆盖,毛巾外再包裹保鲜膜,中药热敷1 次/d,持续12h,利用其辛温走窜、温经理气、祛瘀通络之功,达到疏通脏腑经脉、暖肾温脾、下气降逆、疏导肠腑气机之目的,进而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5]。中药热敷期间,护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注意保暖,保持衣裤干燥,防止局部皮肤烫伤。本组5例采用中药外敷神阙穴5~15d,5d内拔除胃管2例、6~15d拔除胃管3例,无烫伤意外发生。

2.4.2 针灸及穴位按摩和穴位注射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穴,中脘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作用;内关是手厥阴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维脉相通,手厥阴心包经下膈络三焦,有宣导上下气机、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穴位按摩能改善胃肠黏膜的血液灌流和氧合状况[6]。取足三里、中脘、气海、内关、合谷等穴进行针灸、按摩,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功能,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7]。若患者腹胀明显,且经胃肠减压等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酌情用新斯的明行足三里、中脘、胃俞等穴位注射,因新斯的明能促进胃收缩和增加胃酸分泌,并促进小肠、大肠尤其是结肠的蠕动,从而防止肠道弛缓,促进肠内容物向下推进。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按摩及穴位注射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必要时屏风遮挡;穴位按摩时,操作者注意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避开患者皮肤破损或瘢痕处按摩,操作过程注意观察患者对操作手法的反应。本组2例经穴位针灸、按摩,3周后腹胀症状缓解,胃管内无明显液体引流出;2例予新斯的明0.4mg行足三里、中脘、胃俞等穴位注射,10d后腹胀症状好转。

3 小 结

PGS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早期给予营养支持,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做好中药神厥穴外敷及中医穴位针灸、按摩护理,可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Dong K,Yu XJ,Li B,et al.Advances in mechanisms of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Chin J Dig Dis,2006,7(2):76-82.

[2]曹志宇,蒲永东,何建苗,等.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43(12):1302-1303.

[3]姜敏,莫苑君,左明焕,等.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医药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8(6):40-42.

[4]王芳,李红晨,李丽.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1):3-5.

[5]宋春辉,李桂,崔树星,等.中药敷脐疗法对经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T 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526.

[6]方桂珍,葛琴灵.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维护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3-5.

[7]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4-129.

猜你喜欢

中脘胃管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