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水同病乃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关键

2013-04-07肖新春陕西中医学院临床教学部咸阳712046

陕西中医 2013年10期
关键词:同病利水津液

肖新春 刘 霞 陕西中医学院临床教学部(咸阳71204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因其能够引起慢性盆腔疼痛、月经失调、不孕症等,给育龄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西医治疗该病至目前仍局限在调节机体激素水平,缩减病灶,缓解疼痛,副作用较大,复发率高。因此探寻更理想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血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中医可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归属于“癥瘕”、“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导致的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形成结节、包块,中医谓之离经之血,血聚为瘀、瘀聚为癥瘕,属于妇科血瘀证范畴,认为其病机之本为血瘀,且已得到了广泛认同,虽然各医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但大都是以血瘀立论的,且以写入国家规划教材[1]。活血化瘀仍是目前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原则,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可能通过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血管生成、调控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等几个方面起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2]。

2 “血不利则为水”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不利则为水”这一著名论点出自《金匮要略》。其中“血不利”是多种瘀血状态的统称;“水”则是泛指因“血不利”而使水(津)液输布、代谢失常导致的病理状态,既包括水液溢于肌肤,按之没指,有形可征的水肿;亦包括血行不畅,水溢脉外而致的局部水液代谢障碍等。“水”有多有少,多的溢于皮肤,易于看出;少者聚于脏腑经络,目无视及,故水气病还包括由“水”变生的病理产物如痰、饮、水、湿等。这不仅阐述了血水同病的机制,更重要的是为“血水同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学认为津液(水)与血同源而异类,功能相似。水(津液)在脉络内外相互渗透是维持津血代谢平衡的主要方式。血和水(津液)均为液态的精微物质,皆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水)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血与水是相对平衡、相互转化的,均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若津液不布,化为水湿痰饮,阻塞脉络,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而脉络瘀滞,津液的输布、代谢失其常态,津凝为水,可致水积脉中而外渗,水气停聚或泛溢为患,“血与水,上下内外,皆相济行,故病血者,未尝不病水,病水者,亦未尝不病血也”,说明血水容易同病,治瘀须治水,“凡调血,先须调水”,即活血利水需并行。同时“妇人腹中疾病,大要由于水湿太甚,血苑不通”,因此对其治疗宜于活血祛瘀之中更行利水之法。“久病血瘀,瘀从便下”,“或化而走小便,或传而入大肠”。妇人病瘀血者,其邪多结于胃肠之外的冲任血海、下焦胞室诸器中,其祛瘀之法多需缓化潜消,俾瘀血化而为水以从小便排出而有速效之妙,故治疗妇科血瘀证更应活血利水并行。由此可知容易出现血水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离经之血形成血瘀,瘀血停蓄,可导致局部气滞,气郁不能行津,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津液不能布化,可化为痰水。尽管其病因不是完全明确,但内异症作为一种炎症性相关已得到人们的广泛支持。从临床和病理上,EM 均表现为一种炎性过程[3],病灶局部存在着渗出、水肿等多种炎症反应。EM 与亚临床的腹膜炎症状态有关,即表现为腹腔液增加,局部水液积聚。所以无论从中医还是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存在着局部水液代谢的异常。因此我们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关键乃血水同病,治疗应活血利水并行”。

3 以方测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为血水同病 桂枝茯苓丸为著名经方,历来被视为是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剂,实则为活血利水并举之范例。方中丹皮、桃仁、芍药活血化瘀,芍药又兼能利水;茯苓淡渗利水;桂枝既能温经通脉以助行血,又能温阳化气以利行水;诸药配合共奏活血利水之功,标本兼治,切中病机。现代医家[4]将此方加减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较好疗效,且优于单纯的活血化瘀药;并就其治疗该病的机制做了初步探讨,认为桂枝茯苓丸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的自然发生,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使异位内膜萎缩,通过非内分泌系统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逐渐降低患者的自身抗体效价。我们临床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与活血化瘀的丹莪妇康煎膏比较,结果也发现,桂枝茯苓丸组疗效优于丹莪妇康煎膏组。来源于桂枝茯苓丸处方的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主治症之一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方测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关键应为血水同病,治疗时应活血利水并行。

我们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关键不仅仅为瘀血阻滞冲任、胞宫,实则为血水互结于冲任、胞宫,即血水同病。由此,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原则就应为活血利水,使瘀去水除,“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血脉流畅,津液通利,疾病有望缓解或康复。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130.

[2] 贺 克,刘 姣,李彩霞.活血化瘀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机制研究进展[J].药物与临床,2012,9(17):26-28.

[3] 程 雯,陈励藻,俞超芹.MAPK 信号通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生命的化学,2011,31(6):882-885.

[4] 金季玲.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95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6):271-272.

猜你喜欢

同病利水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上热下寒证的同病异治浅析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庚子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