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培养

2013-04-07王琦璐

关键词:原创性知识结构艺术设计

王琦璐

(中南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培养

王琦璐

(中南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艺术设计专业最讲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这一专业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设计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为,把提升能力与素养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着力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原创性”能力;改善并优化知识结构,尽力将自己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训练、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直接手段。

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原创性;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索;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趋势的强化,艺术设计理念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美的追求,使得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青睐。与此相适应,高等院校也不断调整专业方向,艺术设计几乎成了所有院校均设置的专业,不少学生也选择艺术设计作为深造专业。事实证明,目前高校确实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毕业生,他们能适应市场及社会的需要,设计出不少优良作品。

勿庸置疑,优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与庞大的在校生及毕业生人数是不太成正比的,不少学生在创业能力上仍显乏力。这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一些考生并不是把艺术设计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当作升学的捷径,以及高校扩招,一定程度上重招生数量等因素,从而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障碍。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如何培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更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而为,把提升能力与素养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当前高等院校课程设置有一种怪异的现象,即专业课程所占比例与非专业课程持平,有些甚至低于非专业课,这固然体现综合发展要求,要照顾方方面面课程以便让学生打下各种基础。这种考虑固然不错,但结果是分散力量,影响专业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最好的方法是充分考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将专业设计课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这类课时的比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接触与学习专业课。只有在具备扎实专业课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谈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一个学生具有丰富的艺术设计理论、实践知识和能力,当被要求设计某一作品或产品时,就会胸有成竹,思绪翩翩,极有可能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因此,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打破常规,为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培养奠定基础。

二 着力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原创性”能力

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评判要求,是看他们设计的作品(或产品)是否具有“原创性”。“‘创新’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追求的境界,更是艺术设计的魅力和灵魂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科学、独特的安排和精心的创造性的加工处理,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使得隐性知识最大显性化,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创造力开发的良性循环。”[1]经过专业训练的艺术设计学生,他们设计的作品要达到不是拷贝的或是袭用的,而是融注了设计者的思想甚至灵魂,是经过深思熟虑,带有个人特征的结晶。这或许有点要求过高,而这正是艺术设计的最终追求目标。这需要平时的积累,需要既有书本知识的积累,比如对中外艺术史有了解,又要有临摹及练习能力,在吸取他人设计优长的基础上,要跳出他人,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既要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学好色彩、平面及立体构成等知识,又要将计算机及软件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了解广泛的社会,古今学人非常注重游学,道理也正在此;既要注意顺向思维训练,也要注意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让大脑具有多向思维能力,这样在面对设计对象时,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更能创作出带有“原创性”的作品。当然,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成的,它是积年累月培养形成的,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任何成就都是在点滴积累中造成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亦不例外。

三 要改善并优化知识结构,尽力将自己培养成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能力,可以说,知识结构优化的人,其创新能力自然也会强。一个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除了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应具有多样的文化素养。有时我们当中一些学生往往存有误区,认为艺术设计重点在设计,忽略了这一门学科的理论内涵,这与现在一些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有关。高考招生中,对文化成绩的适当降低,并不意味着对文化的降低。大学四年更应该阅读有关艺术学书籍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补充。成熟的理论、成功的范例会让自己思维更成熟,以及设计理念更科学与富有前瞻性。对文艺作品的适当爱好与阅读,也会提升文学修养,使设计作品更富诗情画意。诚然,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是培养自己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我们不但要提高美术学基础与能力,诸如绘画等的能力,在立意、构思及表达上反复训练,打下传统学科基础,而且在设计方面下功夫,将扎实的设计基础与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起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与手段,从而将自己的创新性表达出来。同时,要贴近市场,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吸取营养,触发灵感,将绚丽多彩的美通过手中的工具形象地设计与表达出来。艺术是一种美的表达,艺术设计也是表达美的手段之一,更是展示自己创新性的载体。因此,要不断优化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创新性上花力气,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创新性、复合型的人才。

四 训练、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最直接手段

目前高校课程设计考虑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与学,但客观地讲,实践性课程还不够,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其他课程学习与考试中,这对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不说是一个瓶颈。关于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已有不少文章从不同侧面加以论述,譬如,有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2]有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论述,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的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我国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艺术教学中引进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充分研究应用这是一个有益的实验和尝试,它对于学生开拓认识视野,提高学习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3]这些都是不错的理论阐释,具有启示意义。但任何一种理论,只是一种基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与学中,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强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有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培养实践运用能力,专业学院要强化实践课教学,除在课堂实践外,还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设计竞赛,让专业学生踊跃参加,以训练检验动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在校内设立设计工作室或设计创业公司,让设计专业学生直接参与其中,这样,他们的创新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将实习作为能力展示与培养的重要过程,让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进入公司实践,把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表现与锻炼。只有在实实在在地触摸每一个设计案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真正地落实,因此实践与创新是存在密切关系的二个因素,作为高校及学生应强化这些过程与内容,从而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只有将课程设置、培养专业学生原创性能力、改善并优化知识结构以及打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强的艺术设计人才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这样才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同时,对该课题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以应对市场需要,从而不断培养出专业性、适用性的艺术设计人才。

[1]赵巍,徐彦婷,宋慧颖,李艳红.隐性知识视阈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1(5).

[2]王君.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艺术教育,2012(3).

[3]张会宽.建构主义模式在艺术设计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J].美苑,2012(2).

ClassNo.:G64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AbilityoftheStudentsMajoringinArtDesign

Wang Qilu

(College of Fine Arts,Zhongn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Hubei 430074,China)

The focus of the art design curriculum should be 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competence .One of the training goals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of the art design .The training of the practice ability is seen as the direct way to foster the innovative ability . The aim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rt design; curriculum setting; originality; knowledge structure;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exploration

王琦璐,学生,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1672-6758(2013)03-0012-2

G642

A

猜你喜欢

原创性知识结构艺术设计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星.云.海》
《花月夜》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