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加分出路何在:探寻素质教育与高考加分的契合点,规范高考加分

2013-04-07王伟奇邓松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公平素质教育政策

王伟奇 邓松涛

(冷水江市第一中学,湖南 冷水江 417500)

高考加分政策作为高校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之初是为了弥补高考的不公平性因素,其初衷是好的。虽然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衍生出了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出现了一些漏洞,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彻底否定高考加分政策,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探寻高考加分政策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以保证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和公正,真正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一 高考加分政策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

(一)高考加分政策与素质教育培养的目的相同

高考加分政策制定的目的。由于高考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潜能又是内在的、不易量化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一些平时成绩好,综合素质又高的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失利;而有的同学可能综合成绩一般,但在某个方面具有过人的天赋与才能,如果继续到高校深造,很可能会在某个领域大有作为。如果剥夺了他们继续深造的权利,也许就关闭了他们人生幸福的大门。因此,自1977年以来,国家对人才选拔的力度逐步加大。为了鼓励特长生脱颖而出,国家在高考政策中开始有意识地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思想品德表现突出者、受政府或军队表彰的优秀青年等实行降分(降分幅度在50分以内)投档政策。2001年后对这些对象实行增加分数投档政策。这些加分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是为了充分挖掘学子的才智与潜能,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从某个程度上弥补了高考制度的缺陷,给更多的考生提供了机会,有助于高校选拔多样化人才。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的。按照前副总理李岚清的话说,“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具体表现为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给人发展的自由度和可塑性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自由度和可塑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应付这个社会繁杂多变的“不确定性”。

因此从培养的目的上来讲,高考加分政策和素质教育是相同的。高考加分政策中的鼓励性政策,如:奖励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者,奖励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获奖者等都是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性的。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取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给他们加分的机会,是对他们的付出的鼓励,是对他们创新精神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发展的自由度的一种褒奖。这样的奖励政策既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有利于国家对人才多样化的选拔要求。

(二)高考加分的政策立意与素质教育的制定基础相同

高考加分的政策立意是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为了弥补高考制度在人才选拔上的某种缺陷,给所有的人以平等和公正的机会,促进社会的公平,体现社会的正义,国家制定政策通过高考分数的适当倾斜的形式,给那些处于教育弱势的学生以照顾,给那些有特别才能的学生以机会,以实现教育的平等和均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的制定基础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这样就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与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为他们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

因此,从政策立意的角度看,高考加分的政策立意和素质教育的制定基础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作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公平性应该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高考加分一方面缩小教育资源带来的差异,缩小家庭背景带来的差异,给每一个付出了汗水和努力的学生以机会,保证了全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保证了在教育面前全民享受教育的公正的资格;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潜能,挖掘他们未来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而素质教育强调全民受教育的权利,使每一个因为家庭出身、地区偏僻等原因影响而不能接受正常教育的学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很好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优秀人才。

(三)高考加分政策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高考加分政策对优秀学生和有特长的学生,以及在某个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学生给予鼓励,本身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单纯的读书学习科学知识之外,培养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如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正义感,较强的适应力、较高的耐受力,高层次的进取心、主动的敏锐感,高尚的道德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这些科学知识之外的另外的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对于他们在未来的世界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政府政策的鼓励,尤其是作为整个教育指挥棒的高考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政府制定高考加分政策,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秀的素质,其实也是我国目前提升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智商之外,充分挖掘学生的情商,发展学生的潜能,使之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本身就是对多元化人才的一种重视。一个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整体素质的学生,如果能拥有完整的人格,那必然是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我们可以这样说,高考加分政策和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完成国家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 规范完善高考加分政策,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一方面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滋生了腐败的现象,导致了民众对于高考加分的争议。作为高考制度的一个重要补充,高考加分政策有效地弥补了高考制度的缺陷,不至于出现“一考定终身”的问题。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尽善尽美,高考加分政策也不例外,因此,对于高考加分制度,我们的态度是只能规范完善,不能取消。

(一)规范高考加分对象,重新核实高考加分对象的范围

(1)补偿性的照顾对象:调整少数民族以民族成分划分为标准的政策照顾。目前,对于补偿性的照顾对象所存在的争议主要是少数民族群体。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应该打破传统单一的以民族成分划分的标准,兼顾到民族间的地域差异、经济水平差异、文化差异、社会阶层差异以及少数民族受惠群体融入主流社会程度的差异,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察,以‘差别对待’的原则来对待差异和多元化”。因此,在制定少数民族群体的高考加分政策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等地区。比如对于上海、北京这样的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的教育,享受的教育资源和其他非少数民族学生是一样的,如果再给予加分,就无法体现教育的公平和机会的均等。

(2)鼓励性的照顾对象:取消省级优秀学生的加分,缩减奥赛和体育方面的加分,增加写作等真正体现学生素质的加分项目。对于省级优秀学生的加分,笔者之所以建议取消,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权力的扩大,高校在招生时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这部分学生加分,不仅重复,而且失去意义。另一方面,省级优秀学生是学校推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其中极容易产生不规范的行为,滋生腐败,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对于奥赛和各类体育加分,笔者建议酌情处理。对于奥赛,可以采取逐步取消的办法。因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时,已经给了这些学生特权,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把具有奥赛奖项作为取得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基本资格。这部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

而对于体育赛事,可以取消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尽管这一块的意见非常大,但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整日埋首书海,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如果能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必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对于真正能体现学生体育素质的项目,可以考虑保留。比如参加全国性的体育比赛或者重大的国际比赛获得奖项的学生可以加分;而一些可以花钱蒙混过关,获得国家二级运动资格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调查核实),要坚决取缔。

另外一些真正体现学生素质的项目可以考虑给予加分。比如书法,对于获得国家级以上奖项的学生,可以根据比赛的规模和主办单位的权威性,给予加分。而那些在全国性作文大赛获得特等奖或者在中学阶段出版了专著,以及中学阶段在权威性杂志上发表了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美术书法作品等),并且得到了相关领域的专家的认可的学生,可以考虑加分。对于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以根据考生所获得的等级证书以及在国家级比赛中的获奖情况给予加分。当然为了进一步保证加分的公平和公正,还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能力进行当面考核,最终决定加分等级。

(二)健全机制,完善高考加分过程的监督机制

(1)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所有项目都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取消各地方自行设置的加分项目。正因为高考制度具有一套严密的规则体系,所以它能有效抵抗权力、金钱与人情关系的干扰。相反,那些规则体系不完善的制度,则有可能受到侵蚀而成为腐败的温床。高考加分政策中出现的争议其实都与制度的规则体系不严密有关。那些因某些地区、部门或特殊时期需要而制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往往在照顾了一部分社会群体后,极可能造成对另一部分社会群体的不公平。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与公正,禁止出台这类应一时之需或满足部门、地区利益的高考加分政策而由教育部统一制定高考加分政策。当然,教育部认定的加分项目也要经过广泛论证,可以邀请人大代表、学生家长、学者、媒体等广泛参与,“民怨”过多的加分项目,可以及时考虑调整甚至取消。

(2)制定刚性的操作认定标准,压缩人为操作和权利寻租空间,用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分政策之所以为人们所诟病,就在于政策的制定不科学不民主,政策执行的过程不公开不透明,相关机构不健全。要避免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人为操作,一定要制定一整套的刚性认定标准,从政策的制定到决策,从执行到监控,从评估到最后的认定,必须对各个执行步骤和环节进行细化和固定,明确规定各步骤执行的要求,并将这些步骤及相应的规则要求公开,以便于执行人员按要求操作和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一,政策制定科学化、民主化。对于教育部允许的项目,各地方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而这些偏差正是导致加分政策招致争议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于这些政策,教育部必须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组织相关专家和一线权威教师反复审定,确保政策的科学和民主。

第二,政策执行的过程公开化、透明化。比如,对于少数民族办理高考加分的资格,可以这样操作:首先要在户口所在地填写相关证明,户口所在地的户籍部门进行初审;然后提交民族工作部门复审;最后,民族工作部门再将复审后的相关材料交由考生就读学校,考生就读学校再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建档并予以公布,无异议后,该考生才成为高考加分政策的照顾对象。这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否则会出现身份造假的事件。

对于体育加分的考生,首先必须由考生自己就加分项目和参加比赛的时间写成书面申请,交由就读学校,就读学校再把该申请交给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保存;然后在相应的比赛时段,由上级主管部门和教育部派专人到各比赛现场,核实比赛成绩,确定比赛成绩的真假;在此基础上,由各体育部门审查资格,确定是否颁发二级运动员资格证;再将审查结果公布,交由公众审查监督,无异议后,方可给予该考生的加分资格。

至于奥赛和创新大赛等,其认定标准基本是刚性的,可以依据大赛的有效度确定是否给予加分资格。

对于音乐、书法和写作特长生,为了避免在加分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可以在资格审查之后,再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加分者进行面试。面试过程中,可以聘请相关的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这样可以保证执行过程的公平和合理。

(3)建立完善的高考加分的监督公示机制,为高考加分政策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有利保障。

第一,加分政策的认定标准、操作程序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让全社会了解熟知,以便操作执行人员按要求操作,接受社会监督。高考加分政策关系着千千万万考生的利益,其认定标准、操作程序应该在相关的政府部门深入调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颁布、公开。具体而言,一是制定加分政策时应该尽可能地征求民意,甚至举行听证会。因为加分政策不仅关系到个人、部门的利益,而且还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公众利益调整的重大公共决策,只有获得公众的普遍同意,才可能保证利益调整的相对公平,也才会不超出利益受损一方的心理承受底线。二是制定高考加分政策的专项法规。现在的高考加分政策都是松散地体现在每年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高校招生工作规定之中,并没有以单独的或专项的法规的形式颁布,而且每年出台一次又显得重复繁琐。如果以专项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高考加分政策,则可以体现出这项政策的严谨性。

第二,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操作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包括对违规操作认定者和受益者两方面的打击)。导致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高考加分造假事件”以及高考加分向某些权势倾斜的原因,除了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严格的惩罚制度。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作为一项法律规定,它针对的只是其中的一方,对于另一方没有处罚。如果在“高考加分造假事件”中能对当事双方加以处置,那么教育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事件就会相对减少。比如,对于在高考加分中舞弊的行为,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同时五年内不允许参加高考,并在相关的监管部门存档;如果考生已经被录取入校,那么取消该生的学籍;如果该生已经毕业,没收该生的毕业证。我相信,如果高考加分的相关制度能明确一些、严格一些,那么这样涉及一个人一辈子的命运的事情,即使家长最有权,恐怕也无人敢开这样的玩笑。

第三,建立强有力的高考加分行政监督机构,发挥网络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强化对政策执行的监督。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应该针对高考加分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高考加分者的加分全程监控,保证加分的公平和公正。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和民众的监督功能,对于加分考生,可以进行信息公示,甚至我们可以借鉴“星光大道”的做法,把受益学生的素质置于全国全省观众面前,接受国人的投票认定,使之接受监督,以增加高考加分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同时这也是高考加分制度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同样,高考加分政策也不可能那么完备周全。尽管如此,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必将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完善。

[1]傅添,李婷婷.淡化奖励,突出补偿是高考加分政策的必然要求[J].教育管理与实践,2011,(20).

[2]余澄.高考加分政策公平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向莉娟.教育公平视域下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6).

[4]赵新亮.利益相关视角下高考加分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公平素质教育政策
公平对抗
政策
政策
怎样才公平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助企政策
笨柴兄弟
政策
公平比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