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评析

2013-04-06吴巧云

关键词:小夜曲舒伯特浪漫主义

吴巧云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828年)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者、德国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人,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世人尊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作为具有纯粹浪漫主义精神的第一位作曲家首创了许多浪漫主义音乐语言与表现手法,他的艺术歌曲词曲结合紧密,旋律简单优美,调性变化丰富多样,伴奏音乐新颖生动,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舒伯特继承和发展了德奥音乐传统,为德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对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舒伯特音乐创作风格的形成背景

舒伯特出生时的维也纳已经发展成为欧洲的音乐之都,使他较早接触到了古典音乐作品和奥地利多民族的民间音乐。11岁时,舒伯特凭借完美出色的童声,成为当时维也纳最高音乐机构皇家神学院唱诗班的学员,并获得了进入帝国皇家学院接受音乐深造的机会,使他直接接触了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人的交响乐、奏鸣曲、序曲、室内乐,以及巴赫的宗教作品和合唱艺术等,从中得到了他今后从事音乐创作丰富的知识和营养。舒伯特一生不善言辞,举止拘谨,但却具有一种宁静平和的气质,凭借自己真诚友善的性格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一生都在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与朋友的接济中度过,而他许多流芳百世、动人心魄的传世之作也都是在没有自己的钢琴、没有足够的五线谱纸等极其困苦的境遇下诞生的。

舒伯特的音乐创作表现出了浪漫主义初期作曲家思想、风格的转变,让人们看到了他追求光明和幸福的愿望,也看到生活在那个时代带给他的矛盾和痛苦。经历了1813年到1825年间的德意志解放战争与动荡的维也纳市民,渴望过一种安逸、温暖而舒适的生活。整个维也纳虽然到处歌舞升平,演出应接不暇,但此时的音乐主流却流于平庸、凡俗,点燃贝多芬英雄激情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烟消云散,崇尚理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舒伯特既不屑于迎合潮流,趋于庸俗,又不具有贝多芬的雄浑与气魄,他在孤独与寂寞中寻求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者,他的音乐创作既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又受到当时以文学巨人歌德为首的德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还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音乐生活的真实状况,同时,他还赋予了钢琴这件乐器在他之前从未有过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掀开了用音乐刻画人心理的新篇章。

舒伯特生活的时代正是贝多芬和罗西尼如日中天的时期,在两位巨人的阴影之下,他自认默默无闻,地位卑微。然而,在我们今天看来,他的艺术歌曲和浪漫主义钢琴小品就像夹在罗西尼的歌剧和贝多芬的交响乐两座大山之间绽放的两朵瑰丽的小花,清新而富有诗意,开启了音乐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舒伯特的全部作品都渗透着一种发自肺腑、动人心扉的抒情性和歌唱性,更多地表现出女性化的温柔细腻以及幻想抒情型的诗人气质,他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丰富多变的和声、调性,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从《小夜曲》谈起,评析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风格特征

《小夜曲》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最喜闻乐见的一首传世之作,创作于他即将去世的1828年,是他应朋友之约在不经意中信手拈来的,是舒伯特短暂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艺术歌曲之一,由于其婉转深情的旋律,纯真美好的意境为世人所喜爱。这首艺术歌曲,以其浪漫诗意的歌词,跌宕起伏的旋律线条,别致的构思,精致的结构,大小调交替运用,独具匠心的钢琴伴奏以及在传统的和声功能基础上加入色彩性外音等创作手法,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展示了舒伯特出神入化的音乐天赋与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特征。

舒伯特的这首《小夜曲》只是他众多感人至深的艺术歌曲中的一首,在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交接转换的历史时期,舒伯特的600多首艺术歌曲,是如何尽情歌颂人的本能和情感,在幻想与诗意的引领下,把平凡赋予奇特,把现实寄予渴望,真诚中带着含蓄,忧郁里充满向往,在孜孜不倦的求索中形成了他鲜明的创作风格特征。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词曲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而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能够与语言并驾齐驱。舒伯特借助艺术歌曲这一体裁,来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情境,甚至讲述一个故事,他总是能以天才的洞察力,选择到符合他意念的诗句,并激发出创作灵感,把旋律与歌词调和到完美的境界,使文学与音乐的默契结合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地步。

舒伯特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所选用的诗歌,多选自德国诗人歌德、海涅、缪勒、索伯、麦亚霍佛等人的作品。舒伯特具有的细腻的心灵和对诗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善于捕捉诗人的思想,能够深入到诗词的思想境界、内在情感和整体气氛中去,并选择最恰当的和声和旋律来刻画诗意,从而使他创作的旋律音调与德国诗歌的韵律紧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这样的词曲结合堪称典范。同时,舒伯特在选择诗歌时,要求诗句尽可能朴素简洁,让歌唱者和观众容易领会,感情真挚,包含哀婉动人的故事情节,诗中的意境不能过于强烈、赤裸,要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等。舒伯特还会根据需要,对诗句进行适当的改动,从而使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

在《小夜曲》这首简洁、精致的歌曲中,舒伯特利用他对诗歌深刻的把握和挖掘技巧,把德国诗人雷尔斯诺的诗歌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小夜曲》的词曲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作为演唱者,要深刻细致地研究歌词,用心体会重点词的含义与发声,把作曲家的音乐意图融入到每个音的咬字和吐字中,才能表达出一个青年对爱情的痴情表白。

在舒伯特所有优秀的艺术歌曲中,都可以感受到他在选词、谱曲中所花费的心血。在他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诗人缪勒和舒伯特的思想情感是息息相通的,无论是对于24首诗歌不同情绪、意境、形象的理解和表现,还是为每句诗词所谱写的旋律,两者都从内心深处达到了一种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从第一首《晚安》中,用连续下行的小调性音调,来表现暗淡肃杀的隆冬和悲凉的流浪者;到第二首《风信旗》中激动不安、节奏急促的旋律来表现变幻无常的风信旗形象,以及流浪者令人心碎的哭号;再到第五首《菩提树》中,用亲切、单纯的主三和弦下行琶音和平缓、温暖的三连音级进音调,表现流浪者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旧梦等等,都反映出舒伯特艺术歌曲中词曲的融合已经达到了彼此无法分割的境界。由此,使这套悲伤凄绝的《冬之旅》,成为了舒伯特乃至德国艺术歌曲中的巅峰之作。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旋律与钢琴伴奏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地步 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大的特点还在于旋律与伴奏的整体设计,赋予钢琴伴奏与人声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简洁的旋律与多变的伴奏之间的相互交融,共同体现出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完美统一。舒伯特一直致力于使钢琴发出歌唱的声音,使歌词、旋律、伴奏三者“融为一体”,相映成趣,从而创造出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因此,安静优雅的钢琴触键,纯净细腻的歌唱发声,以及充满意象与情感的演奏、演唱,保持严谨准确的速度,才能很好地体现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高雅魅力。

在《小夜曲》这首艺术歌曲中,钢琴部分无论是开始四小节模仿吉他音响的半分解和弦前奏,抒情安谧的间奏,还是轻柔力度下和缓的尾奏,都给人以摇曳、静谧之感,对描绘万籁俱寂、充满诗意的仲夏之夜,和皎洁的月光倾泻在小树林的场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全曲中多次使用钢琴部分与演唱部分的模仿和呼应,刻画出主人公侧耳倾听渴望得到心上人回应的心理活动。在全曲的高潮处,为了衬托出主人公激动的心情,钢琴上声部运用了八度旋律,或者与歌声齐奏,或者与歌声形成卡农,钢琴伴奏对情感的宣泄和高潮的塑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中,舒伯特充分表现出他利用钢琴伴奏摹写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天分,随着主人公的不同遭遇,心情从快乐到悲哀的变化等,钢琴伴奏弹出的流水声或活泼、或轻柔、或沉静、或惊慌,惟妙惟肖地衬托出主人公多变的心理活动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在叙事歌曲《魔王》中,钢琴伴奏中紧张恐惧、隆隆作响的八度三连音连续奔驰而来,如急促的马蹄声;左手连续不断的伴奏音型表现呼啸的寒风,勾勒出一副阴暗、激动的神话场景。在这首作品中,钢琴对突出神秘惊慌的气氛,戏剧性的故事情节的描述,和辅助歌词在塑造魔王、父亲、儿子、叙述者不同特征的人物形象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应该说,舒伯特的歌曲。之所以成为艺术歌曲,其中旋律与伴奏的配合,人声与琴声的默契,为其艺术水准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琴部分在整个音乐表现中,与声乐部分达到了并驾齐驱的地位。

(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着丰富的调性和声色彩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不仅具有优美的旋律,精致的钢琴伴奏,还具有丰富多变的调性变化及和声色彩。他善于通过调性、音区、和声上的色彩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和人物心里状态的发展。大胆的转调,新颖多变的调性,变换的曲意与丰富鲜明的对比因素等,都体现出舒伯特高超娴熟的作曲技巧,和令人赞叹的艺术表现手法。

舒伯特不像他崇拜的海顿、贝多芬那样有机会深入系统地学习和声理论,因而没有受到和声功能的约束,而是超越时代的局限,根据音乐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和声体系。他的音乐中常常频繁地变换调式调性,极力追求丰富的和声色彩和变化多样的音型织体,体现出典型甚至前卫的浪漫主义和声风格。演唱他的作品要细心体会和捕捉这些和声色彩的变化,并以此把握其变换不定的音乐情绪。

为了情绪的转换,舒伯特在《小夜曲》中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d到D的转调手法,由暗淡转入明朗,转化歌曲的感情,表达情绪和色彩的变化对比,表现出男主角的情感波动和浪漫多变的气氛,生动地刻画了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羞涩而又复杂的心态。拿歌曲结束句的和声配置来看,歌声在主音D上持续时,钢琴部分的旋律从升F,到还原F,再到E,形成一个半音下行,下面的和声从D大调主和弦,通过降低三级音,直接转入d小调主和弦,后面歌曲旋律又紧接着出现D大调降六级音,最后停在D大调三级音上,这一系列巧妙的和声编配和调性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浪漫新颖的音响世界和意犹未尽的气氛,反映了青年人对甜蜜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舒伯特这种调性色彩的转变及特性和声的运用,在不同的艺术歌曲中,都成为表达歌曲思想感情与不同情绪变幻最有力的一种手段。

(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着浓郁的抒情性和诗意 舒伯特作为开启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作曲家,他的全部作品都渗透着一种发自肺腑、动人心扉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伤感忧郁中透出几许亲切和温馨,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风格,乐思单纯,不事雕琢,情感真诚质朴,语音清新自然,追寻纯净的诗意和美好的幻想,在音乐中寻求着自己的梦想。舒伯特的音乐就如浪漫主义音乐中新鲜的朝阳。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抒情性和诗意性是蕴含在旋律之中的一种深刻而真诚的情感,他不需要任何人为表演的因素和激烈的戏剧性,需要绝对的朴素和单纯,需要真心体验和真情流露。当你带着一颗易感、真诚的心去歌唱时,就一定会被他歌曲中那浓郁的诗情画意所感动。

作为欧洲音乐题材之一的“小夜曲”,都以爱情为题材,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但舒伯特的《小夜曲》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在于全曲的旋律多使用松弛连绵的三连音和悠长摇曳的附点四分音符,营造出了夜晚浪漫恬静、纯洁美好的意境以及只有在聆听与歌唱中才能领会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一种诗意,准确表达出了男青年对心爱女郎痴情的等待与浓烈的爱意。

再如,舒伯特1825年创作的分节歌《圣母颂》,以极其徐缓的速度,钢琴奏出竖琴般的声音,歌调中三连音、装饰音的巧妙运用,如泣如诉的抒发着无限的虔诚,音乐笔法精致,表情细腻丰富,把苍茫的暮色、素白的少女、沉静的湖水、贞洁的祈祷,表现得栩栩如生,全曲焕发着一种至纯至善的美感和诗意。这首诗情与意境都极其优美的歌曲后被改编为小提琴、长笛、合唱、管弦乐等多种形式广为流传。

(五)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着鲜明的自传性和现实主义特征 浪漫主义时代是一个彰显个性、情感膨胀的时期,表达和传递个人的情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本质。舒伯特不仅把音乐作为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工具,更把音乐作为自己生存的价值所在。舒伯特的一生短暂坎坷,性格多元化,一生都处在希望与失望,光明与黑暗的挣扎中,他既有贝多芬那样英雄性的一面,又有伤感宿命的一面,他的思想中存在着矛盾和感伤的气质,他的音乐中处处显现出他的人生境遇和感受,反映出个人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不济,具有鲜明的自传色彩和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正如他自己所言,他的作品都是经由对音乐的领悟和切身的痛苦而产生的。

舒伯特一生不计报酬、不求功名,完全忘我的投入创作和来自灵魂深处喷涌而出的灵感,使他的音乐散发着自然和本真。他的艺术歌曲常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歌唱,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白性和自传特点,歌曲中所蕴含的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把人们引领到人性和心灵最深不可测的地方,引起每一个演唱者和听众强烈的共鸣和感动。他的艺术歌曲中所叙述的人物的生活遭遇、情感阅历、期盼向往,所描述的故事情节、社会面貌、风俗人情等等,都是他生活的缩影或侧面,有着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

舒伯特终身未娶,曾对一位伯爵家的美貌小姐萌生过爱意,也许这首《小夜曲》是他那抹隐藏在心底的清纯爱情的真实显现,那感人的歌声也是他对心爱的姑娘在梦中的呼唤和期待吧。歌声中的温存和爱意,夜色的静谧和安详,那是怎样一颗纯真未凿的童心才能流淌出的天籁之音!

舒伯特自成年离开家庭后,一直过着漂泊不定、寄人篱下的生活,因而对流浪者的形象情有独钟,很多歌曲和器乐曲都以此为素材。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反映的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人对生活所抱有的美好幻想,而《冬之旅》体现的已是饱经沧桑的中年人对人生苦涩的失望。这两套作品也都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形式,描写“我”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是舒伯特个人的所遇所想,都是他的人生写照。因此,要想深刻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精神内涵,就要了解他的生活遭遇、生存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

三、结语

舒伯特作为杰出的艺术家,在音乐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声乐作品的传播已遍及全球。作为一名演唱者,要想演唱好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演唱技巧、清晰的吐字、丰富的音色,领悟其含蓄柔美的演唱风格、浪漫优雅的格调、纯真细腻的情感,还必须研究与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准确把握其艺术歌曲的思想内涵。同时,由于舒伯特富于天才的旋律创作能力,使他的器乐作品受到艺术歌曲的影响也非常歌曲化,有着天使般优美纯洁的旋律,因此,深入学习与把握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对学习与了解舒伯特的其他器乐和钢琴作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徐剑梅.舒伯特[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1.

[3]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潘乃宪.声乐使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5]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小夜曲舒伯特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央措柯秀深情演绎歌曲《珠海小夜曲》
阿仆山小夜曲
鄂伦春小夜曲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