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词“者”字的句尾语气词用法及其形成过程

2013-04-06杨尚贵

关键词:助词词组陈述

杨尚贵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者”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之一。一般语法论著经常提到的,是它构成“者”字词组的结构助词的(一说指示代词)用法和表示提顿语气的句中语气词用法。其实“者”字还有句尾语气词的用法。

我们阅读古书时常常发现,很多情况“者”字用在了一个句子的句尾,但又不能与前面的成分构成者字词组。这些放在句尾的的“者”字属于什么用法,多数语法论著并没有提及;少数论著虽然提及,认为它们是句尾语气词,表示疑问、反问或肯定的语气,但语焉不详,也没有说明这些用法是怎样产生的。[1](P339)[2](P398)笔者也认为它是句尾语气词,但着重是想对“者”字的这种句尾语气词用法及其来源作一些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句尾语气词“者”字的两种用法

(一)“者”字表示疑问、反问语气的用法 “者”字用在特指问句句尾,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语气。例如: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史记·项羽本纪》)

2.赵简子曰:“群臣谁敢盟卫君者?”(《左传·定公八年》)

3.画,孰最难者?孰最易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谁可代君者?(《史记·萧国相世家》)

5.孰为此者?天地也。(《老子·第二十三章》)

以上五例都是特指问句,句尾的“者”字分别和疑问代词“谁”、“孰”相配合表示疑问的语气。例1意思是“谁给大王您出了这个主意呢?”例2意思是“大臣中谁敢和卫君盟誓呢?”例3的意思是“绘画,画什么最难?画什么最容易呢?”例4的意思是“谁能代替您呢?”例5为“谁使它这样呢,是王也”。

“者”字还可用在反问句句尾,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反问语气。例如:

6.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7.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史记·晋世家》)

8.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踰仲卿者?(《汉书·王章传》)

9.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汉书》)

10.孰为晏婴习于礼者?(《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以上五例中“者”字分别与“安”、“何”、“谁”、“孰”相配合表示反问语气。例6意思是“怎么见得见方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例7的意思是“凭什么能擅自答应秦国呢?”……这些句中“者”字与“安”“何”“谁”“孰”相配合表示反问的语气。

(二)“者”字表示陈述语气的用法 “者”字用于叙述句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对所叙述的事情表示肯定、确认,与句尾语气词“也”的用法差不多,其后也可以有“也”字连用。例如:

11.恶紫之夺朱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论语·阳货》)

12.左右曰:“固然。”王因诛二人者。(《韩非子·内储说左下》)

13.异哉!……宜将窃妻以逃者也。(《左传·成公二年》)

14.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15.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16.秦王车裂商鞅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史记·商君列传》)

17.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史记·游侠列传》)

18.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19.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20.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之中者。(《观巴黎油画记》)

以上十例中“者”字用在叙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语气助词,不好翻译。例11很典型,前一分句句尾用了“也”字,后一分句句尾用“者”字,而两个分句是基本平行的句子,说明这里的“者”字和“也”字的用法完全相同,都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该句意思是“讨厌紫色取代了大红色的光彩和地位……讨厌强嘴利舌颠覆国家。”例12意思是“手下人说:‘本来就是这样。’王就杀了他们两个人。”因为“也”字也是表示肯定确认语气的,所以“者”字后面还可以加上“也”字,形成连用。第13、14、18、19例均是此用法。

有时候“者”字虽然用在疑问句、反问句句尾、疑问语气词“乎”、“哉”前面,但它表示的仍然是肯定确认的语气。例如:

2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2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23.今君……又焉可逮桓公之后者乎?(《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24.岂非圣主之灵,欲令仁弟赞明其道以阐其业者哉?(《孔丛子·连丛下》)

25.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

以上五例都是疑问、反问句。“者”字虽然在句尾,与“乎”、“哉”、“耶”等字连用,但其用法和“也”字一样,并不表示疑问,而是仍旧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其后的“乎”、“哉”字才真正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所以全句是疑问句、反问句。如例21意思是“谁熟悉会计,能替我到薛地去收债呢?”……

二、句尾语气词“者”字的来源及形成过程

以上分析了用在句尾的语气词“者”的两种用法,那么,“者”字作为句尾语气词的这两种用法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对它们的来源及形成过程作一个简单的推测。我们认为两种用法来源相同,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结构助词“者”,但其演变的途径并不相同。

(一)表示疑问、反问的句尾语气词“者”字的来源表示疑问、反问的“者”,它们来源于“者”字词组作主语表示疑问的判断句。《孟子·离娄下》有一句:“追我者谁也?”若把它的主语谓语倒序之后,就变成了“谁追我者也”。《史记·日者列传》中有一句:“所高者谁也?”若把它主语谓语倒序之后,也就变成了“谁所高者?”前面所举1、2两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群臣谁敢盟卫君者?”最初也正是这种主谓倒序的判断句,当时它们都是用“者”字词组作主语而主谓倒序的判断句,这和“孟尝君曰:此谁也?”(《战国策·齐策》)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句中的“者”字都是结构助词,表示“……的人”或“……的东西”等,后来这种判断句的句法结构被误解为叙述句句型的疑问句,随之原句意也就被误解为意思相似的“谁追赶我呢”、“谁替大王出了这个主意呢”、“群臣中谁敢和卫君盟誓呢”。经过这样的误解之后,原来的结构助词“者”字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表示了。因为它用在了句尾,而全句又表示的是疑问的语气,于是它就被赋予了表示疑问语气的作用,成了一个表示疑问的句尾语气词。这种误解经过约定、得到认可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疑问语气词而用在句尾来表示疑问语气了。再后来,它就脱离了它赖以形成的语法结构环境,能够自由地表示疑问语气了。不仅能够用在特指问句中表示有疑而问,也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表示无疑而问,如3、4两例。但它身上始终都存留着它出身的痕迹,那就是必须和疑问代词相配合才能表示疑问的语气,这一点也正是它和真正的疑问语气词“乎”、“与”、“邪”等字不同之处。

(二)表示肯定确认的句尾语气词“者”字的来源表示肯定确认语气的“者”字,其用法来源于较长的“者”字词组作谓语的判断句,表示主语是什么样的人。由于这个用作谓语的“者”字词组太长,导致人们分辨不清楚全句的句法结构,结果把一个判断句误解为一个表示陈述性质的叙述句,于是原来用在判断句谓语最后的“者”字就被误解为陈述语气词,以为它是表示对陈述内容的肯定与确认。这种误解经过约定俗成之后,它也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陈述语气词了。如《庄子·盗跖》中有一段盗跖斥责孔丘的话,说:

盗跖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肋,多辞谬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悌,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这段文字中的“尔……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本来是一个判断句,其主语是第二人称代词“尔”,指代孔丘,谓语是一个较长的“者”字词组“作言造语……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全句意思是说“你孔丘是个……的人”,这与“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句法结构和表示的语义类属完全相同。由于谓语较长,人们意识不到它是一个判断句,结果把它误解为一个陈述性质的句子,把“者”字误解为表示肯定陈述内容的句尾语气词。此后人们就按表示肯定语气的语气词使用它,它也就成了一个真正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尾语气词了。解惠全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程》在注解这段话时说:“由‘作言’至‘富贵者’本是个复杂的‘者’字结构。这样长的‘者’字结构读起来不顺口,不符合汉语句子简短的习惯,因而促使‘者’字的意义弱化,成了‘者’字由特殊指示代词向句尾语气词演化的途径之一。这里的‘者’字就可以看作语气词。”[3](P164)先生的注释指出了表示肯定确认语气的句尾语气词“者”字来源于用作判断句谓语的较长的者字词组中的结构助词“者”,这无疑是正确的。

由于句尾语气词“者”字是经过上述途径演变过来的,而演变又不是在瞬息之间完成,中间有一个约定俗成、被社会认可、合法化的过程,所以,现在我们遇到一些句子,句尾的“者”字作两可理解似乎都行。例如:

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是助王养其民也。……是助王息其民者也。……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也。(《战国策·齐策》)

句中的“者”字,既可以理解为结构助词,分别与“助王息其民”、“率民而出于孝情”、“率民而出于无用”等构成“者”字词组,表示“这是帮助国王让他的民众休养生息的事情”等,作判断句的谓语;也可以把“者”字理解为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尾语气词,全句表示“这是帮助国王让他的民众休养生息呀”、“这是带领民众实行孝道呀”等。这也可以反证句尾语气词“者”字确实来源于构成“者”字词组的结构助词“者”。

三、句尾语气词“者”字与其它语气词连用时的作用及特点

“者”字演变为句尾语气词之后表示疑问反问语气时,一般位于句子的最后,后面不再连用别的疑问语气词。这是因为用“者”字表示疑问、反问的句子都是所谓的特指问句,句子里疑问的语气本来是由疑问代词表示出来的,而且上古时代很多特指问句句尾都不用疑问语气词,[4](P601)所以当“者”字演变成为疑问语气词、表示了疑问语气后,后面一般就不需要再用别的疑问语气词了。

“者”字表示肯定确认语气时,有时其后还能用“也”字,但只能用在“者”字后面,这是由“者”字的出身决定的,因为它是由用作判断句谓语的“者”字词组中的“者”演变过来的,而判断句的句尾往往要用“也”字煞句来帮助判断,所以“者”字就只能用在“也”字前。“者”字表示肯定确认语气时,有时它的后面又用了表示疑问、反问的句尾语气词“乎”、“哉”等,这时全句表示的并不是肯定确认语气,而是疑问、反问语气。这时候最容易把这种表示肯定语气的“者”字也误解为也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这种问句中的“者乎”、“者哉”虽然连用在了一起,但它们并不是同一层面上并列的成分,而是不同层面上的成分,“者”字表示局部层面的肯定语气,而“乎”、“哉”等是表示全句层面的疑问反问语气,所以整个句子是疑问句或反问句。例如“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一句中,“者”字表示对句中“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的肯定,“乎”字表示全句层面的疑问语气。“者”字作为语气词和其它语气词连用的顺序也符合一般的陈述语气词与疑问、感叹语气词连用的规则,即陈述语气词在前疑问语气词在后。

[1]杨伯峻.古汉语虚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刘学林等.常用文言虚词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3]解惠全.古代汉语教程(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4]马文熙等.古汉语知识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4.

猜你喜欢

助词词组陈述
Which Is Important?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日语中间投助词さ的考察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陈述刘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副词和副词词组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