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鉴定技术案例创新与应用型中药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

2013-04-02陈绍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案例中药

陈绍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重庆 400067)

中药鉴定技术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实用性、技术性很强,如何把枯燥乏味的中药鉴定基础理论和方法课堂变成生动形象受学生欢迎的愉悦课堂,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医药院校学生特点,一改沿袭多年在课堂上讲授大量抽象的中药鉴定理论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中的各类中药鉴定方法融入到医药案例中进行创新教学,通过几年的应用实践,收到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应用型中药鉴定人才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思路。

1 应用型中药鉴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应用型中药鉴定人才培养是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药市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中药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由于部分中药资源紧缺,价格越来越高,假劣中药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既掌握中药鉴定理论知识、又能面向科技前沿、适应国际竞争、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中药鉴定人才。

1.2 应用型中药鉴定人才培养是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传授有价值的基础知识以激发学生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的教育活动[1]。而创新应用型中药鉴定人才培养正是着眼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引领学生运用中药鉴定基本知识,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中药鉴定知识。

1.3 应用型中药鉴定人才培养是医药卫生改革的需要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很多中草药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而能够识别中草药的药学人员较少,特别是基层医药卫生单位懂得中药鉴定知识的人员十分缺乏,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部分中成药和所有中药材已进入国家医保范围,培养既具医药知识,又有药物鉴别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医药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

2 实施案例创新教学的现实问题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型教育观念,树立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创新应用型教育观念[2],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出现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十分突出,就中药专业而言,除高等医药院开设外,很多综合性甚至非专业性大学均开设了相近的生物技术专业,其实生物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中药,由于中药鉴定技术应用性很强,很多检验方法又来自于实验研究,在教材跟不上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适应市场变化的新知识,而又让学生不觉得乏味,唯有进行案例创新,但现阶段中药鉴定技术案例与中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

2.1 案例没有新意,教学效果不明显

目前从事中药鉴定技术教学的部分教师没有社会实际工作经验,学校一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所列举的案例理论与实际脱节,没有新意,教学效果不好。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生一起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2.2 案例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目前中药鉴定技术教学过程,由于教材中案例较少,教学仍然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案例讨论以教师为中心,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进行的,教师主导和控制着从案例背景资料介绍到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等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学生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案例讨论,缺乏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无法真正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良性互动。

3 案例创新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3.1 制定案例创新教学的总体目标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的案例教学必须以培养具备扎实的中药鉴定知识以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围绕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以指导、调控教学方向。培养学生运用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大鉴定方法及各味药材的鉴定理论鉴定中药及中成药的真伪优劣,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3.2 立足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中的案例以教材收载的中药为基础,在编排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根据培养目标,适度补充新内容、新方法,开阔学生视野。选取常用及当前市场上伪品及掺伪较严重的或不易区分的中药作为重点创新案例,同时兼顾中药的类别、科属的代表性。根据地区用药习惯及一些药材鉴别的难易,混用品、伪品、掺伪的有无、多少等,将教材大纲重点内容与一般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应用性。如名贵药材人参、三七、冬虫夏草、天麻等药材出现的伪品多,进行重点介绍;黄连、党参、延胡索等伪品较少、较易鉴别的药材则简单介绍;易混药材,如山药与木薯、苏木与降香、木通与川木通、栀子与水栀子、杏仁与桃仁等进行组合对比讲述;在讲述过程中以性状和显微鉴定为主,适当增加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的划分及理化鉴别方法,使案例教学与市场接轨,达到快速鉴别中药的目的,以增加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如在讲山药的鉴别时,我们是这样进行案例创新的:重庆的火锅非常出名,省外客人来重庆都爱吃火锅,在座的每位同学都吃过火锅,其中有一道菜—山药,请同学们说出你吃山药的味道,答案有:比较有粉性;有纤维;不怎么有粉性等。接着老师给学生进行讲解,目前重庆市场上所售山药多数不是药典收载的正品山药(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osita thunb 的干燥块茎),而是其它植物的块茎,不具有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主要有参薯(薯蓣科植物参薯Dioscorea elata L 干燥块茎);木薯(大戟科植物木薯Manihot esculen tacrantz 的块根);番薯(旋花科植物番薯Ipomoea batatas(L)Lam 的块根);山薯(薯蓣科植物山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 的干燥块茎);脚板山药(薯蓣科植物脚板山药Dioscorea batta f.flobella Makono 的干燥块)[3]。正品山药: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强,味淡微酸,嚼之粘呀;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导管和淀粉粒。参薯断面淡黄白色,粗糙,有裂隙。微土腥气;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草酸钙方晶及大量的石细胞。木薯:断面乳白色,近边缘外可见形成层环纹,中央部位有的可见放射状管群,有的有裂隙,嚼之有纤维性;在显微镜下观察粉末可见大量纤维。番薯:断面可见淡黄棕色的筋脉点或线纹近皮部可见一圈淡黄棕色的环纹,具甘薯的清香气,味甘甜。显微镜下有飞鸟状淀粉粒。山薯:外表残存浅黄色斑块;显微镜下观察有石细胞和纤维。脚板山药:表面残留未去净的棕黄色栓皮,凹凸不平,味淡而微涩;显微镜下有草酸钙方晶及纤维。通过案例分析及鉴别:说明在显微镜下无草酸钙针晶、味道不微酸和不粘呀的为假山药。学生容易记忆且实用性和应用性强。

3.3 案例创新必须注重应用性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收集整理现阶段我国医药市场出现的假劣药案件进行应用性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使其运用所获得的鉴定方法和理论去分析、探索、解决鉴定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收集我国医药市场发生的假劣药案例,从中药鉴定技术方法视角观察、分析和解释我国医药市场供给中为什么同一药品、同一规格,价格相差悬殊的现象。如在讲解三七和 丹参时,我们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应用性出发,编辑新案例,收到明显效果。首先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市场上出现的复方丹参片(胶囊、颗粒),同一规格,价格相差较大,且同一病人使用同一规格的药品,疗效不一样,你能说出原因吗?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分析:复方丹参片(胶囊、颗粒)由三七、丹参和冰片组成,《中国药典》2010 年版复方丹参片(胶囊)标准中,冰片和三七是薄层定性鉴别,丹参是测定丹参酮IIA 和丹参酚B 的含量[4],由于复方丹参系列产品中,三七属名贵中药,价格较贵,在复方丹参系列产品中起主要作用,一些不法厂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钻药典标准不完善的空子,在投料过程中,不按规定投料或者投质量差点的三七,但薄层鉴别亦符合规定,产品按药典标准检验未有质量问题,导致为什么同一规格的产品价格相差悬殊,同一病人使用同以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疗效不一的现象。像这样的案例可以根据不同中药,通过案例创新进行分析,以突出应用性。

3.4 案例创新必须立足基础,具有层次性

中药鉴定技术虽然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有些中药能用极其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十分准确的鉴定出来,不需要复杂的检验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品种开展不同层次的案例教学。对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中药,可以编写基础实验案例,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加深理解课堂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并能评价学生对阶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如秦皮与伪品核桃楸皮的鉴别可以将中药少许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对光观察,如呈碧蓝色荧光,则为秦皮。大黄与伪品大黄的鉴别,可将样品少许用甲醇浸提2 分钟,取滤液1-2 滴,滴于滤纸上,在365nm 的荧光灯下观察,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则为正品,呈亮蓝紫色荧光则为伪品[5]。防风具蚯蚓头状;味连象鸡爪;党参头部如狮子盘头;甘草断面有菊花心;粉防己断面有车轮纹;何首乌断面有云锦纹;商陆断面有罗盘纹;石菖蒲断面有筋脉点;毛苍术断面有朱砂点等。对一些复杂的中药或中成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可以编写综合创新案例,目的在于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是基础实验案例的延伸,用来评价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在给学生讲解大黄、黄芩的过程中,通过基础案例:大黄粉末显微镜下观察具有草酸钙簇晶,黄芩粉末在显微镜下观察具有韧皮细胞和石细胞,见此我们在基础案例上,结合三黄片进行案例延伸创新分析:三黄片主要由大黄、黄芩浸膏和盐酸小蘗碱组成,《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三黄片标准中,只有大黄的粉末鉴定和盐酸小蘗碱的含量测定,无黄芩粉末和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的质量标准,造成一些厂家造假,用黄芩粉末代替黄芩浸膏制成三黄片;而按照标准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但只要你仔细分析,一些三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具有韧皮纤维和石细胞,说明厂家用黄芩粉末代替浸膏,严重影响疗效。

3.5 案例教学创新与教师教学技巧的提高

案例创新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能力水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一是教师应当对中药鉴定技术教材、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对中药鉴定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及其相关学科有非常透彻的把握;二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挑选能够明确鉴别要点现实案例;三是在案例教学中,先由教师说明案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推荐相关的参考资料,布置问题,指导学生去详细阅读资料。然后,学生应在课前按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交流,再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平等地参与教学创新实践,认真听取学生对案例教学的不同意见,及时改进案例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案例创新教学。

3.6 案例创新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案例创新教学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医药经济发展和医改中出现的典型假劣药案件,并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案例创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并根据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从而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通过案例给出的典型实例的确切条件和进程,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

3.7 案例创新教学与现代先进多媒体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应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如采用文字、图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剪辑等多种手段让中药鉴定技术案例内容形象生动,有声有色,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4 案例创新教学的体会

案例创新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好的案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案例教学必须以教材为主线,从医药经济发展和卫生改革需要出发编辑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创新教学应注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必须将中药鉴定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案例教学应当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刘颂.案例教学的理论与操作[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周德利.山药及其伪品的鉴别[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5):46-47.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00

[5]杨家玲,李炳生.中药鉴定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应用型案例中药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