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

2013-04-01宋凡金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宋凡金, 赵 斌

(1.重庆文理学院 人事处; 2.重庆文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

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

宋凡金1, 赵 斌2

(1.重庆文理学院 人事处; 2.重庆文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双师型”教师素质的高低事关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在国内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却存在着不少误区。笔者从认清内涵、建立认证标准制度、真题真做、启动学术休假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误区;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从1990年由研究者王义澄先生在《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中最早提出,到现在已有22年的历史。20多年来,一方面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强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上不断探索,求实创新,一路摸爬滚打提出了不少提高“双师型”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措施。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对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目标, 为科技到现实生活的转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仍存在着不少误区,厘清这些误区,对实现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促进职业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误区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的单一化

“双师型”教师是一个中国化的、带有教育行政命令色彩的词语,在国外职业教育界没有这样的名词。而目前国内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五花八门,表述不一。根据笔者目前搜集的资料,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一是把“双师型”教师等同于“双职称”教师;二是等同于“双证”教师;三是等同于“双来源”教师;四是等同于“双素质”教师;五是等同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可以说,在“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解读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视角。对其概念认识的多样性,一方面丰富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但只从某一个方面静态地界定,影响了对其内涵的真正理解,甚至歪曲了本质,混淆了概念,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事实上,“双师型”教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具有多维性、丰富性的特点,职业教育的 “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单一型、叠加型教师到融合型教师,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水平,不断实现专业水准的提升与发展[1]。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用动态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不能简单地固化为一个标准答案。

(二)“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上的叠加化

“双师型”是提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建设问题,教育部也不断下发文件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双师型”教师进行阐释,使“双师型”教师的条件更具体化、多样化。同时,“双师型”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朝更具体化、多元化、理性的方向发展,实现了从模糊要求到具体规定的转变[2]。但对具体实践来说,这些规定还是过于抽象,操作性较差,导致许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简单化,表现为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比如很多职业院校认为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或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3]80。这种肤浅的认识,导致一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双证”,大家竞相考证,数量越多越受到重视。这种重数量、轻质量,忽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倾向,一方面大大地削弱了职业资格证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也扭曲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本意。

(三) “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合作中的过场化

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现实中的培养模式,主要有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生成模式、校企合作模式、院校合作模式、区域合作模式、综合培训模式等。在这些模式中,校企合作被认为是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性举措,是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捷径。事实上,根据笔者调研发现,校企合作作为目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渠道,基本还停留在彼此合作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派到企业内部挂职锻炼的职业院校专职教师,还是企业内部聘用过来的兼职教师,都是浅尝辄止,走走过场。职业院校重拳推出的“双师型”教师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由于之前缺乏科学策划和精心组织,加上形式内容设计单一,无法深入系统地了解企业实践的精髓,变成了顶岗实习;企业优选的“双师型”教师无法将岗位任务与人才培养作有效衔接;到高等学校变为镀金充电,职业院校精心打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在具体实践中变成了形式主义[4]。同时,由于多数职业院校专业师资紧缺,“走出去”的专业教师脱产在企业中实践锻炼,给专业教学造成一定的师资压力;而作为“请进来”的企业兼职教师,通常无暇系统地进入教学活动,加上理论知识的欠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最终不利于 “双师型”教师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走出“双师型quot;教师培养误区的思考

(一)正确解读“双师型”教师内涵

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多种理解,有的如出一辙,有的迥然不同,一定程度上给实践带来了混乱。而“真正的理论问题只有在一定的解释框架的观照之下才有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论解答。”[5]按照贺文瑾的观点,“双师型”教师是一个视角多元的动态概念,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有其应有的意义。“双师型”教师是针对以往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中提出的,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其实强调教师不但应该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专业上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教学上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但并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才注重强调理论和实践,社会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理论和实践的特殊内容,并且在一定层次上理论与实践深入地有机结合[6]。而在“双师型”教师包含的内容中,则是根据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市场的要求,比以往的职业教育应更多地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鉴于此,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的文件,专门强调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性,旨在提高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素质。

(二)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制度

由于对“双师型”内涵理解的多维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家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及学术界等制定或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标准,形成了如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和学者标准等三套标准,导致实际认证时的杂乱和无序。为摆脱这种局面,应制定出一套权威的统一的认证标准。美国职业教育界没有“双师型”教师的说法,与之相近的称谓是职业教育教师。美国规定,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要求:(1)拥有大学本科学历;(2)获得与本科学历相对应的学士学位;(3)要有与所学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经验,并在工作中鉴定为优秀;(4)经过权威机构考核合格。以上四个要求必须具备,才能获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彰显出美国对“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严格要求,同时也反映出美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双师”素质特征。我国的教育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标准制度,建立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避免实践中无序混乱的局面。

(三)真题真做,真做真用,扎实构建实践环境

据中国职教师资状况调查,高职院校66.6%的教师是所谓的“三门”教师,即从家门-大学门-高职院校门[3]81,职教教师普遍缺乏在社会的熔炉中锤炼的经历,更缺乏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也是提高“双师型”教师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探索提高“双师型”教师技术能力的实践中应该真题真做,真做真用,切忌纸上谈兵和走马观花。通过真题真做,将教学、生产与新发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既加强了与企业生产一线的联系和合作,也为教师创造了生产实践和能力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动态,掌控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式改革,真正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

(四)启动学术休假制度

Sabbatical Leave(学术休假)最先由美国教育界发起,现已成为备受推崇的一种管理制度,在执行的100年中,已被证明在转变高校管理理念,传递校方关怀,放松教师身心,鼓舞教师干劲,促进科研创新,提供实践自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尝试引入学术休假制度。符合要求的教师可以利用学术休假时间离开教学岗位,在这期间不受日常工作的干扰,到相关企业或重要培训基地等进行实践锻炼。学术休假既能让教师全心全意地在一线接受锻炼,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培养教师的归属感,激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

总之,没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和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成了空谈。事实上,也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培养和发挥了“双师型”教师的中心作用,才真正抓住了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龙头,才能不断创造职业教育的辉煌,同时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又能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它们之间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线工程,需要结合各地各院校实际,联合各方面力量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1]贺文瑾.“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解读(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49-51.

[2]肖玲君.双师型教师理论研究的误区[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25.

[3]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80-81.

[4]孙泽平,田书芹.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4):105-107.

[5]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9.

[6]周山雪.关于“双师型”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1998(17):18-21.

(责任编辑文正东)

ThinkingontheCultivationof“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TeachersofVocationalCollege

SONG Fanjin1, ZHAO Bin2

(1.PersonnelOffice,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Yongchuan,Chongqing402160,China; 2.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Yongchuan,Chongqing402160,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healthy development.The quality of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is closed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applied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However, much misunderstanding ex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The author makes deep thinking from the aspects of recognizing connotation, building certificate stander system, dealing with the real problems and starting vacation system.

vocational college; “double-professional-titled” teacher; misunderstanding; thinking

G715

A

1673-8012(2013)01-0081-03

2012-11-14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3074)

宋凡金(1958-),男,山东邹城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等的研究;赵斌(1979-),男,河南淮阳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城市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