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2013-03-31郭忠英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羊肠线鼻唇口角

郭忠英

(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双流 610200)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郭忠英

(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双流610200)

中医;穴位埋线;顽固性面瘫

顽固性面瘫是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仍留下以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后遗症,亦称之为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目前根据临床报道,将病程分别界定在1个月以上、2个月以上、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上,甚至1年以上称为顽固性面瘫。其病程长,治疗难度较大,是临床顽症之一。我院自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5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了穴位埋线治疗(所有病例排除脑血管、肿瘤导致的中枢性面瘫),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5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84岁,所有病例病程3个月以上,最长13个月。

1.2诊断标准[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仍留有后遗症,如眼睑下垂、面部肌肉萎缩、口角歪斜等。

1.3鉴别诊断[1](1)中枢性面瘫:仅口角歪斜,无闭眼不全,无额纹消失症状,常伴有半身不遂,偏身感觉异常等全身症状,头颅CT显示异常。(2)非顽固性面瘫:面瘫经系统治疗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

1.4治疗方法

1.4.1选穴:运用辩证取穴原则,多选阳明经穴和局部穴。主穴:地仓透颊车、牵正。配穴:(1)部分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加阳白透鱼腰;(2)眼干涩流泪,加瞳子髎透太阳;(3)人中沟歪斜,加人中、承浆;(4)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1.4.2操作方法:自备穴位埋线包(9号腰穿针2套,2-0羊肠线剪断成2-3cm多节,纺纱2张),将选定的穴位用甲紫作标记,皮肤碘伏严格消毒后,术者戴手套、铺洞巾,1ml空针吸入2%利多卡因局麻,将剪好的羊肠线一段放入腰穿针空管前端,然后接针芯,左手固定穴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置在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或创可贴。术后可自行热敷和按摩埋线处穴位,以增强羊肠线的吸收,提高疗效。每次选穴3-4组,每25-30天埋线1次,1次为1疗程。

2 疗效评定标准及治疗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面部表情自然,睑裂完全闭合,鼻唇沟双侧对称,额纹恢复正常,口角无歪斜。显效:面部表情基本自然,睑裂能闭合但不全,鼻唇沟变浅程度减轻但不完全对称,额纹恢复但未完全对称,口角基本无歪斜。有效:临床症状改善,面部表情不自然,睑裂能闭合一半,鼻唇沟变浅不对称,额纹未完全恢复,口角略歪斜。

2.2治疗结果本组病例50例,痊愈35例,占70%;显效6例,占12%;有效5例,占10%;无效4例,占8%。

3 讨论

中医认为顽固性面瘫可能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面部、耳部遭受风寒(雨淋、吹风、吹空调、受凉等)袭击,络脉空虚,风邪寒邪趁虚入中,气血痹阻而致使局部经络淤滞,筋肌纵缓不收所致。中医治疗方法多主张电针、中药、艾灸、穴位注射、透刺等,尝试多种治疗方法无效后可用穴位埋线治疗,取其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刺血效应、留针及埋针效应,激发调解面部经络功能、疏经活络,促进气血运行,使经脉得养,促进面神经麻痹功能的恢复。由于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微创技术,是将羊肠线植入人体特定的经络穴位,通过羊肠线长期刺激经穴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且延长了治疗间隔时间,因此在临床得以推广应用。但穴位埋线治疗又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所以首先应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同时如患有先天性瘢痕体质者忌用此方法,防止因穴位埋线而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我们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羊肠线和掌握好埋线深度。防止埋入羊肠线过浅在皮下不吸收而形成硬结;同时注意选择的羊肠线不能过软,太软达不到刺激穴位的作用。

[1]曹春梅.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 (10):21-22.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98.

(中医中药栏目编辑:张健)

R244.8

B

1004-6879(2013)01-0041-02

2012-11-13)

猜你喜欢

羊肠线鼻唇口角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视角与口角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两代人的不同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