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定桐乡市凤鸣街道蚕业发展的措施

2013-03-31王林甫吴水明

蚕桑通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凤鸣桑苗桐乡市

王林甫,吴水明

(1.桐乡市凤鸣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5;2.桐乡市农业经济局,浙江 桐乡 314505)

稳定桐乡市凤鸣街道蚕业发展的措施

王林甫1,吴水明2

(1.桐乡市凤鸣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5;2.桐乡市农业经济局,浙江 桐乡 314505)

1 凤鸣街道蚕业概况

桐乡市凤鸣街道有14个行政村,386个村民小组,11144户农户,总人口46745人,现有土地面积5142 hm2。其中:10500户农户从事蚕桑生产,占总数的94%,28428劳动人口中有8800多人从事蚕桑产业,占31%。拥有专桑1750 hm2,桑苗800 hm2,杭白菊946 hm2,初步形成了以蚕茧为龙头,桑苗、杭白菊为主体的种植格局。2012年实养蚕种44349.25张(占桐乡市总量的17.3%),生产蚕茧2119 t,茧款收入7260.4551万元;桑苗销售产值5400万元,蚕业总产值1.27亿元,占街道农业总产值4.36亿元的29.1%,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同时丝绸产业发达,外贸渠道畅通。现有缫丝企业1家,有规模以上丝绸服装企业3家,有蚕丝被、真丝毯生产企业3家。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已形成了较紧密的产业链,有机地协调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从1997年起分别被命名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蚕桑);“中国桑苗之乡”,并在2006年成立了桑苗专业合作社;2010年成立了桐乡市路家园蚕业专业合作社,且已被认定为桐乡市(县)、嘉兴市级和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路家园村和中群村确定为省级第二批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蚕桑)和红旗村创建桐乡市级“精品农业”示范点(蚕桑)正在有序进行。蚕桑产业在本街道有扎实的蚕业基础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且有悠久的历史和健全的经营与管理机制,对蚕桑产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稳定发展凤鸣蚕业的措施

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对蚕桑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使本街道蚕茧饲养量一度有所下降,从2000年67282张下降到2009年21255张,而2009年后又逐渐上升到2012年的44349张。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对蚕茧生产采取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蚕桑产业下降趋势予以止步并稳定上升,桑园面积稳定在1773 hm2,年饲养蚕种稳定在50000张,与老蚕区下降幅度较之,本街道下降幅度较小且趋于稳定。

2.1 优化改造低产桑园

从2006年开始,对年产叶量1000 kg以下的低产桑园约666 hm2,占全街道桑园面积的1/3,实施优化改造,分年实施,建成高标准丰产桑园,使年桑叶达到2500 kg/667 m2,产茧150 kg以上,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2.2 创新蚕业饲养技术

大胆开展蚕业饲养技术创新,实施大蚕舒适化饲养技术(1日2回育),使家蚕饲养全龄达到1日2回育饲养,提高劳动率4倍左右,节省了劳力,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矛盾,并促进了蚕业生产适度规模(家庭式专业化)经营的开展。

2.3 创新蚕茧流通体制

本街道率先开展了蚕茧流通体制的创新,积极组建了蚕业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蚕农”的模式,相互有机结合,并实行规范化管理,达到互为互利,取得蚕茧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使蚕茧质量和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2.4 开展蚕业社会化服务

根据家蚕大小蚕的饲养特点和蚕业生产劳动力现状,积极探索大小蚕分别饲养,以建造小蚕饲育中心和专业大户饲养小蚕的措施,搞好社会化服务,达到小蚕集中饲养,大蚕分散饲养,有效解决了蚕业生产的劳力矛盾,从而吸引中青年上班族农民作为副业经营蚕桑产业,增强了蚕业产业的生命力。

3 稳定桑苗生产的措施

凭借本街道桑苗繁育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产业优势、良好的商品生产基础、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市场及成熟的销售网络等,对桑苗生产也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以下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繁苗面积常年稳定在666 hm2左右,年生产嫁接桑苗2.5亿株左右。

3.1 实施桑苗生产规模经营

为了提高桑苗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实施桑苗生产规模经营,实现该产业的良性发展。街道以建设“中国桑苗之乡”为契机,积极扶植桑苗生产大户,开展“一乡一品”工程建设,使繁育桑苗达到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获得较大的规模化经营效益。

3.2 扩大“桑苗专业合作社”规模

通过“桑苗生产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高苗农组织化的程度,实现桑苗生产业标准化、专业化,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逐步扩大“桑苗生产合作社”及苗农培苗的经营规模,使桑苗质量及产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3 提高“同福”牌桑苗知名度

品牌产品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品形象好的特征;良好的品牌效应,能推动资本的集中和积累,提高资本规模效益和产出能力。因此,本街道通过实施品牌战略的途径,在更新桑树品种及提高苗木质量上下功夫,拓宽桑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桑苗产业的经济效益。“同福”牌商标被认定为嘉兴市著名商标。

3.4 普及“嫁接体”繁苗技术

要使桑苗产业有一新发展,必须在繁苗技术有所创新,而一直以来采用“火焙接”嫁接技术繁育桑苗,已不能适应规模经营和生产力的发展,亟待进行技术创新。近年来,嫁接体繁苗技术逐渐普及,这对加快发展桑苗繁育速度,提高嫁接成苗率及苗木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因而全面普及嫁接体繁苗技术,对桑苗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3.5 不断引进与更新桑树品种

近年来,本街道积极与科研院校协作,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建立桑树新品种园和母本接穗园,不断进行桑品种更新及繁育,从而提升“同福”牌桑苗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市及相应蚕区蚕桑产业的发展。

通过蚕业技术的创新和蚕业经营与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使本街道蚕茧和桑苗生产具备了产业稳定的生产基础和广泛的发展前景,对蚕桑产业的稳定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其作用显著,适逢茧丝绸行情看好时,蚕桑产业还将会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凤鸣桑苗桐乡市
梧桐叶
幸福教育启新智乐学行美待凤鸣
——厦门市同安区凤南中心小学简介(二)
凤鸣壶
镉胁迫下生物炭和AM真菌对桑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螯合剂对桑苗修复Cd、Pb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
如果我是……
长寿花
创建标杆型桑苗合作社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中国桑苗之乡”的形成与发展
大型黄梅戏《凤鸣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