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大纲

2013-03-27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丁尧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00006齐乌云

地理教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现象世界日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 丁尧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00006) 齐乌云 译

一、目标

(1)鼓励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世界地理现象,从宽广的视野考察日本国土及世界众多区域的区域特点,培养地理的见解和思路,养成对日本国土及世界众多区域的地理学方面的认识。

(2)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相关的角度,捕捉日本和世界的众多区域性地理现象,并将其与对应规模的区域环境条件、人类生产活动相结合,考察其区域特点和区域问题。

(3)日本和世界的多样性区域包含各种大小尺度的区域,比较这些区域并考察其相关性,认识到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区域特点既有地方的特殊性也有一般的区域共性,而且这些区域特征会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通过区域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强关注地理现象的意识,适当选择并灵活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在多方面、多角度正确判断地理现象的同时,培养切合实际的表达能力和态度。

二、内容

(1)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区域

a. 世界区域的构成

活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通过讲述经纬度、大陆与海洋分布、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区域划分等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区域的构成。

b. 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和环境

讲述世界各地的人类生活及其变化时,需要与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人类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c. 世界区域的多样性

讲述众多的世界区域时,举例说明真正反映以下(i)到(vi)各大洲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地理现象,以此为基础设计主题,让学生了解各大洲的区域特点。

(i)亚洲

(ii)欧洲

(iii)非洲

(iv)北美洲

(v)南美洲

(vi)大洋洲

d. 世界各地的区域调查

举例说明真正反映世界各地众多区域人类生活情况的地理现象,选取合适的反映各种各样区域或国家区域特点的主题内容,在深化世界地理认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调查世界众多区域或国家时所使用的观点和方法。

(2)日本各种各样的区域

a. 日本的区域构成

活用地球仪和地图,例举日本国土的位置、与世界各地间的时差、领土特点与变化、区域划分等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区域构成。

b. 通过与世界相比较来认识日本区域的特点

从世界视野以及全日本的整体视野,观察日本的区域特点,从各种角度让学生全面认识日本国土的特点。

(i)自然环境

从世界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日本地形、气候的特点以及被海洋包围的日本国土的特点。同时举例说明日本地形和气候的特点、自然灾害以及防灾措施,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

(ii)人口

从世界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日本人口、人口密度以及出生率低、老龄化等现象,同时举例说明日本国内人口分布、过稀过密等现状,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人口的特点。

(iii)资源、能源与产业

从世界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日本资源、能源的消费现状,同时举例说明日本国内产业动向和环境、能源问题,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资源、能源与产业的特点。

(iv)区域间的联系

从世界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日本与世界各地间的交通、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物流现状,同时举例说明日本国内交通、通信网络以及建设状况,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以及国内各地间联系的特点。

c. 日本的区域多样性

我们将日本划分为众多的区域,并针对区域多样性,基于以下(i)到(vii)所示的考察方法,让学生捕捉其区域特点。

(i)以自然环境为核心的考察方法

以区域地形、气候等表现自然环境特点的地理现象为核心,将其与人类生活、产业等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区域人类生活和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与区域自然灾害相对应的防灾措施至关重要等内容。

(ii)以历史背景为核心的考察方法

以区域产业、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与开发历史相关的代表性现象为核心,将其与国内外其他区域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等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现象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与历史背景的联系。

(iii)以产业为核心的考察方法

以与区域农业、工业等产业相关的特色现象为核心,将其与地理诸条件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区域产业功能、发展趋势是随着其他因素的制约而变化的状况。

(iv)以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为核心的考察方法

以区域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措施为核心,将其与产业、区域开发发展动态以及人类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v)以人口、城乡为核心的考察方法

以区域人口分布和发展动态、城乡布局条件及其与功能相关的特色现象为重点,将其与人类生活、产业相结合,考虑人口过疏过密问题的解决等区域问题。

(vi)以生活、文化为核心的考察方法

以与区域传统生活、文化相关的特色现象为重点,将其与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其他区域交流等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国际化的发展,区域传统生活、文化也在发生改变。

(vii)以其他区域间的联系为核心的考察方法

以与区域交通、通信网络相关的特色现象为重点,将其与物资、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变化相结合,认识日本的各区域一方面受到世界各国间既有联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

d. 身边区域的调查

例举身边区域的众多现象,通过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理解和关注。审视区域问题,参加地方社区的建设过程,培养学生为地方社区发展而努力的态度,同时让学生掌握开展市、町、村规模的区域调查所使用的观点、方法以及地理总结方法和成果发表方法。

三、关于内容处理的建议

(1)对于内容(1)和(2),应当按照以下的建议进行处理。

(2)关于内容的处理,须考虑以下内容。

i.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的见解和思考方法,以及读图、作图和读懂景观照片等地理技能,理应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并进行有计划的学习指导。此时,除充分利用教学用地图(集)外,还应在区域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活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等。

ii. 对于学习过程中提及的区域和国家,努力调整各内容间的比例以确保均衡,避免偏重于某一区域。

iii. 了解区域特点和变化时,需要考虑与历史科目领域的联系,注重历史背景,设法研究其区域特点;同时也应考虑与公民领域的联系。

iv. 在讲述区域特点的过程中,在例举生物和地理现象、捕捉区域特点时,还需将内容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内。

(3)关于内容(1),须注意以下方面。

i. 关于内容a,通过全面的学习,应能达到粗略绘制世界地图的水平。

ii. 关于内容b,在考察世界各地人类生活状况时,应关注与衣食住、生活、宗教间的联系。此时,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宗教分布状况。

iii. 关于内容c,从各种角度让学生全面了解各洲的区域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主题让学生了解区域的特点。此时,学生看到主题就能知道各洲的区域特点,由此深化学生对日本国土的认识,并能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能够让学生了解各洲之间存在的区域差异。

iv. 关于内容d,在布置各种阅读资料、使学生在有效地利用地图说明地理现象等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能够利用自己的见解来展开充分论述、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

(4)关于内容(2),须注意以下方面。

i. 关于内容a的处理,说明如下。

(i)讲述“领土特点与变化”时,需要说明日本是海洋国家的特点,同时还需要介绍北方领土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等,并让学生关注日本有关领土问题。

(ii)讲述日本区域划分时,除了介绍都道府县的名称、位置外,还应介绍都道府县厅所在的地名。

(iii)通过全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大致绘制日本地图略图。

ii. 关于b中(i)到(iv)所示的日本区域特点,老师在指导学生时,需要达到内容(1)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应涉及深化对日本众多区域特点的认识等基本内容。

iii. 关于内容c的处理,说明如下。

(i)关于区域划分,应考虑指导思想和学校所在地的情况,需要选择切合实际的内容。

(ii)给学生进行辅导时,以具有区域特点的现象和内容作为重点,并将其与其他现象有机地结合,讨论其区域特点。

(iii)关于(i)到(vii)的考察方法,在学习一个区域时选择一种考察方法,并通过c的全面学习,掌握其全部内容。

iv. 关于d,在其辅导计划中,应包含学校所在地的观察和调查。此时,需要使用大比例尺的地图和统计资料等,提高学生对这些资料的活用技能。另外,总结观察、调查结果时,使学生在有效地利用地图说明地理现象等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能够利用自己的见解展开充分论述、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另外,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时,也可以与内容(2)c中的学校所在地区域的学习相结合进行辅导。

猜你喜欢

现象世界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