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紧急保护古村落再进一言

2013-03-25冯骥才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耕古村落村落

冯骥才

我仍然选择古村落保护作为今天发言的话题。原因是,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万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基本上是农耕文明。这文明的基础在农村。其中相当一部分农村是古村落。中华民族最久远绵长的根不在城市中,而是深深扎根在这些村落里。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山川多样,文化多元,历史的经历各地迥异,在不断积淀中形成的村落,不仅形态缤纷,而且蕴含深厚,各具性情。每个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但还没有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很快消顿于无。在数千年的兴衰嬗变中,原本多少,无从得知;在近三十年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冲击下,保留多少,无人知晓。虽然近些年,有些古村落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但由于它们仍是生活社区,它们的命运听命于地方政府,文物部门力所不能及。

由于历史上我们从未对古村落做过科学和严格的调查,我们对这一家底心中没数,这一农耕文明中无比巨大的人文遗产,现在仍是糊里糊涂地存在着和消亡着。最令人焦虑的是,古村落就以这样糊涂的状态进入了当前快速城镇化的热潮中。坦率地说,由于“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中有极大的商机政绩——有利可图,古村落的消亡便进入了一个高潮。

二十年前,在中国的城市改造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很可能在中华大地的广大农村中再现。这些年,我在各地做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看到太多的非常优美和诗意的古村落,已经断壁残垣,风雨飘落。春节后我在北方一个马上要夷为平地的画乡进行终结式地文化抢救与记录。我把这次抢救叫做“临终抢救”。我还写了一本书。

说心里话,那一刻我心里在流泪。

为什么这些古村落在欧洲被视为文明硕果,加倍珍惜,但我们还当做历史垃圾?为什么污染了一个地区的河流与农田要受到惩罚,而毁掉一宗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却没人过问?我们不是一个文明的国度吗?

更重要的是,古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不仅有精美独特的建筑与大量珍贵的物质遗产,还有那一方水土所创造的口头与无形的文化遗存,如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手艺、民俗,以及民间传说、歌谣。它最直接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间情感、民族气质及其多样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在村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村落。可以说,非遗的载体在村落里。如果村落荡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文化不就会立即烟消云散吗?我们十年来所调查、挖掘、整理出来的非遗不又重新面临消亡吗?我们不是又回到了抢救的原点上吗?

过去我们一提古村落,就只是单一的古建筑。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不顾及文化选择的城镇化,将导致非遗的荡然无存。

我希望国家考虑一个应对措施。

比如,请政府主管部门负责,邀请相关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包括建筑、人物、历史、非遗等方面的专家),对我国现存古村落进行全面盘点、分类、甄选。是不是对必须保存的古村落先“按兵不动”,留下来想办法?特别是已列入世界与国家文化遗产的村落,也要重点保护。一定要保护历史文化的原真性与生态环境。在这里,专家是最关键的。没有专家——特别是没有专家参与决策,就不可能是科学保护。

我们的古村落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没有退路,也没有更多时间。希望国家给予更多关注,使农耕文明的精华能尽量多传一些给后人。

(本文为作者2011年9月6日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猜你喜欢

农耕古村落村落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