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存式成语的性质与功能

2013-03-20宗守云付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惯用语典型性歇后语

宗守云,付琨

(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2.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51)

我们把像“喜形于色”“语焉不详”“冲锋陷阵”“围魏救赵”这样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成语称为独用式成语,把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样的成语称为依存式成语。文章讨论依存式成语的性质与功能①。

一、依存式成语的界定

所谓依存式成语,是指由两个语段组成的、相互依存而使用的成语。依存式成语是和独用式成语相对而言的。独用式成语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配合其他成语使用,在性质上有点类似语素中的自由语素;依存式成语不能独立运用,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性质上有点类似语素中的黏着语素。有些成语常常配合在一起使用,但也可以独立使用,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类成语还是应该处理为独用式成语。我们在CCL语料库中进行了检索,发现这些成语绝大多数都是独用多于配合(见表1)。

表1 部分成语在CCL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

这说明这类成语归入独用式成语是完全合理的。

依存式成语还是成语,应该具有“成语性”——习用已久且书面性较强。如果是不具有成语性的相互依存的两个语段,还是不能看作依存式成语。比如,“陈谷子,烂芝麻”、“吃香的,喝辣的”、“打虎不着,反被虎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惯用语[1],“巴掌心里长胡须,老手”、“鼻子里插大葱,装相”、“吃了木炭,黑了心”、“脚板抹猪油,溜了”是歇后语[2],“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没土打不成墙,没苗打不下粮”是谚语[3]。这些都是其他类型熟语,不是成语。

二、依存式成语的性质

依存式成语是非典型成语,因此可以用“非典型性”来概括其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音节的非典型性

成语是以四字格为基本形式的熟语,典型的成语都是四音节的。“汉语成语90%以上都是四个字的,这跟汉语词汇的构造规律、声调规则以及传统的诗文形式密切相关。”[4]7在音节上,少于四字和多于四字的都不是典型成语。典型成语是没有争议的,“举足轻重”“狐假虎威”“废寝忘食”“五花八门”这样的四字格形式,没有人怀疑它们作为成语的地位。但非典型成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两个音节的都不是成语,因为成语必须是短语形式,但刘洁修认为“推敲、鸡肋、烂柯、请缨、涂鸦、献芹、献曝”是成语[4]3。三个字的是不是成语,很难说。笔者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成语词典,除了四字格成语外,还收录了“莫须有”“破天荒”两个“成语”,笔者一直记忆犹新,就是因为三个字的成语太“凸显”了,就像一群羊里混着两只狗。此外,“闭门羹、下马威、掉书袋、鬼画符、安乐窝、温柔乡”也有看作成语的[4]6。

依存式成语多为八个字,两个语段,每个语段四个字,可以看作是四字格的自然扩展延伸。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类成语是依存式成语中的典型成员,如果划出一个连续统的话,四字格是最典型的成语,八个字的依存式成语虽然失去了典型性,但仍然保留了典型成员的一些性质,至于其他音节的情形,就完全是非典型的了,是成语范畴中的边缘成员。

依存式成语至少有六个字,每三个字为一个语段。如“吃一堑,长一智”、“此一时,彼一时”、“一不做,二不休”、“高不成,低不就”。也有七个字的,多为前三后四两个语段,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小不忍,则乱大谋”、“尽信书,不如无书”、“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语言表达中,重成分置后便于言语计划和言语产出,因此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音节少的语言成分总是放在前面,音节多的语言成分总是放在后面。如果依存式成语有九个字,就倾向于前四后五两个语段,有十一个字,就倾向于前五后六两个语段,依此类推。而所有的偶数字成语都倾向于平分。当然,九个字以上的依存式成语就不多见了,我们列出几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从整个成语系统看,依存式成语在音节上具有非典型性特征。但就依存式成语本身来看,其内部也有典型与非典型的分别,其中八个字两个语段的依存式成语最典型,其他形式在典型程度上各有差异。

(二)结构的非典型性

独用式成语在结构上多为句法结构,如“风雨飘摇”(主谓结构)、“颠倒黑白”(动宾结构)、“谦谦君子”(定中结构)、“安然无恙”(状中结构)、“一败涂地”(补充结构)、“守株待兔”(连动结构)、“调虎离山”(兼语结构)等,少数也有篇章结构,相当于紧缩复句,如“虽死犹生”(转折关系)、“百读不厌”(假设关系)、“百炼成钢”(条件关系)、“宁死不屈”(选择关系)。

对成语而言,具有句法结构关系的是典型成语,具有篇章结构关系的典型性程度不高。独用式成语和依存式成语都是如此。

依存式成语在结构上都是篇章结构,前后语段之间的关系是像复句那样的逻辑关系。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解注关系。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3)承接关系。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4)选择关系。如“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递进关系。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条件关系。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转折关系。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8)假设关系。如“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9)因果关系。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0)目的关系。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其中并列关系和解注关系最多。并列关系在形式上往往有共同的字眼作为标记,比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中的“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的“痛、医”。当然这只是一种倾向,并不是必然的规律,也就是说,有共同字眼的并不都是并列关系,没有共同字眼的也不一定不是并列关系,最终还是要根据前后语段的逻辑语义关系确定。再比如“一不做,二不休”、“前怕狼,后怕虎”、“丁是丁,卯是卯”、“神不知,鬼不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解注关系表明前后语段之间具有解说性,“千里之行”怎么样?“始于足下”。“百足之虫”怎么样?“死而不僵”。再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

依存式成语由于结构上都不具有句法性质,因此是非典型的成语形式。

(三)类属的非典型性

一般地,成语和惯用语以一个语段为主,成语以四字格形式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形式为主;歇后语和谚语以两个语段为主,歇后语具有描述功能和游戏功能,谚语具有传授功能和训诫功能。这是就熟语的典型性而言的。但问题是,如果不考虑各种熟语的典型性,那么,成语也有三字格的,也有两个语段的,惯用语也有四字格的,也有两个语段的,歇后语总是两个语段,谚语也有一个语段的。这样,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之间,似乎就不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了。有些熟语,归到哪一类,似乎并不具有客观性,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归到不同的类别。

就独用式成语而言,其成语地位是不容置疑的,独用式成语居于成语范畴的中心地位,不存在可此可彼的情况。比如,像“怙恶不悛”“剖腹藏珠”“计日程功”“吹影镂尘”这样的成语,应该没有人怀疑它们作为成语的资格。

就依存式成语而言,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归到成语范畴,是因为它们和成语之间有更多的“家族相似性”,比如它们具有稳固性,具有历史性,具有书面性,等等。但另一方面,依存式成语又不是典型的成语,只要稍微远离成语范畴中心,就表现出与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相同的性质,因此它们在类属上就不再像独用式成语那样典型,而是具有了其他范畴的特征。这样,在处理依存式成语的时候,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处理。例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语成语词典》(1987)和《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2004)都收录为成语,但《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收录为惯用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既不是典型成语,也不是典型惯用语,这是造成两收的主要原因。但编写词典不能以非典型为由无节制地收编,还应该考虑这个熟语在性质上更接近哪个,和哪一类更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具有书面性和历史性,应该收录到成语词典,不应该收录到惯用语词典。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2004)收录为成语,《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收录为惯用语。造成两收的原因也是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具有类属的典型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应该收录到惯用语词典,不应该收录到成语词典。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汉语成语词典》(1987)和《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2004)都收录为成语,但《现代汉语歇后语规范词典》收录为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历史性和稳固性上具有成语的性质,但也符合歇后语的特征,即前一语段“铺衬”,后一语段“表意”。但相比而言,似乎归到成语更合适,因为歇后语还应该具有通俗性、口语性、幽默性,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则不具有这样的属性,在家族相似性上显然不及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汉语成语词典》(1987)和《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2004)都收录为成语,但《现代汉语谚语规范词典》收录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具有书面性和历史性,应该归到成语范畴;但同时也具有知识的传授性,有训诫功能,所以归到谚语也未尝不可。但典型的谚语还应该具有大众性,应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历史典故或喻道故事,所以从这一点看还是应该归到成语更合适。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汉语成语词典》(1987)和《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2004)都收录为成语,《现代汉语谚语规范词典》收录为谚语。“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是清代出现的一个熟语,有一定的历史性,因而被归入成语。但它更像是一个谚语,两个语段,具有传授功能和训诫功能,因此,归入谚语比归入成语显然更有理据。

依存式成语在类属上离开了成语范畴的中心,有些距离范畴中心比较近,有些比较远。距离范畴中心较远的成语已经具备了其他熟语的特征,因此有时可以归到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熟语范畴。

三、依存式成语的功能

独用式成语形式上是一个短语,性质上是一个词。独用式成语和词一样是整体使用的,部分不能预测整体,知道“电”的意思,也知道“脑”的意思,但不一定知道“电脑”的意思,这是词的整体性;知道“一”的意思,“衣带”的意思,“水”的意思,但不一定知道“一衣带水”的意思,这是成语的整体性。二者在整体性上具有相同的性质。短语和词只具有量的差异,在功能上是一致的,即都是用来造句的,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用作句子成分。独用式成语的主要功能是造句功能。

依存式成语形式上是一个复句,复句的主要功能是语篇功能。当然,复句形式也可以作句子成分,但这并不是复句的主要功能。从典型性来看,独用式成语的主要功能是造句,依存式成语的主要功能是成篇。独用式成语也有语篇功能,依存式成语也有造句功能,但这些都不是典型功能。比如,“冲锋陷阵”常常用作谓语,实现造句功能,一般不用来领起语篇、衔接语篇或完结语篇,即使出现语篇功能,也非常依赖语境。

依存式成语的语篇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领起语篇,衔接语篇,完结语篇。

(一)领起语篇

依存式成语可以在语篇开始出现,用来领起整个语篇。有时用“俗话说”作为标记领起。例如(例子来自CCL语料库或人民网):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一声枪响,死了廖仲恺,抓了胡汉民,走了许崇智,一下子使原先的“四巨头”少了3个。

(2)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从未知,到有知,父母的一言一行,至关重要。

这两个例子中依存式成语都是一段的开始,用来领起整个语篇。

(二)衔接语篇

依存式成语还可以在语篇中间出现,用来衔接上下文。例如:

(3)当时的谏议大夫魏徵,是一位著名的敢于直言提意见的人,他前后向唐太宗谏陈200多件事,不少都被采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流传千年而不朽的名言,就是魏徵在回答李世民的询问时提出的。

(4)但一想到自己正在实施的计划和行动,终于把自己心头的怒火强压了下去,小不忍,则乱大谋,何况你现在对他们也一样毫无办法。

这两个例子中依存式成语都是用来衔接上下文的。

(三)完结语篇

依存式成语还可以在语篇结尾出现,用来使语篇完结。例如:

(5)大家急着追求利润,而教育不是急功近利,马上就可显效的。可以肯定地说,缺少人才的“红火”是维持不了多久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可笑!可笑!从朝廷官府到乡绅大户,诸般行事都是逼迫小民造反,正如古人所说的,“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这两例中依存式成语都处于语篇结尾处,用来使语篇完结。

因此,依存式成语具有语篇功能,可以占据各种语篇位置,成为语篇结构的构成因素。

四、结语

文章讨论了依存式成语,对依存式成语作了界定,对依存式成语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说明。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原型理论来分析依存式成语,从典型性出发来认识依存式成语的性质,指出它在各个层面上的非典型性特征。

依存式成语主要功能为语篇功能,可以领起语篇,衔接语篇,完结语篇。对依存式成语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成语的整体研究,也能促进非典型性成语的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语料来源:马国凡:《成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刘洁修:《成语》,商务印书馆,1985年;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何伟渔、包南麟:《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K].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2]李行健.现代汉语歇后语规范词典[K].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3]李行健.现代汉语谚语规范词典[K].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4]刘洁修.成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猜你喜欢

惯用语典型性歇后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一起来说歇后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歇后语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歇后语的拓扑解析
论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同语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