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践

2013-03-19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210017

地理教学 2013年20期
关键词:五步法步法农作物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210017) 张 静

一、“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产生的背景

2006年开始,南京市的中考体系中增加了地理学科的考试,这一改革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但我们发现,改革的“东风”并没有让教师把长期以来作为副科而有所忽视的地理教学回归到地理教育的理想轨道上来,多数老师的重视只表现在关注学生地理中考的成绩,教学行为上又走向了另一端,纯应试的痕迹开始加强,深层次挖掘课标精神和考试意图并将其体现在“愈加重视的地理课堂”上的现象并不多见,中考成绩目标反而使得课堂上机械知识记忆的倾向开始明显,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实现知识建构的教学变少。初中地理教师要认识到中考给地理学科教学带来的发展机遇,要深刻认识地理学科的价值,并运用教育科学的规律开展地理教育,以借此契机将初中地理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的核心在课堂,而符合方向的课堂应该改变机械教学的现状,让学生充分参与。这一任务首先要求有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我在多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智慧理论[1],提出了初中地理“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方法。

二、“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内容介绍

“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分析、思考、设计、检测、评价五个环节,可称“ATDTE”教学设计。

A—Analyzing科学分析。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生活经验、课程标准、教材,在此基础上寻找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分析还能帮助寻找到适合教学目标实现的生活案例。

T—Thinking策略思考。针对分析结论,思考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以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探究活动和课堂策略。此环节是教学设计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难点在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即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我们提倡的是问题教学法,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设计的问题通常以问题链或问题组形式展现,问题链中的问题通常具有逻辑性与递增性的关系;问题组中的问题不一定要具有逻辑性关系。

D—Design方案设计。整体设计授课教案,突出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路径,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设计和实施策略。此环节也是前两个环节的具体表达。

T—Test检测设计。针对课堂预设目标,设计当堂测试试题,测试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此环节是为了教学目标更明确,课堂效率更有效,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偏离课标的要求。

E—Evaluation评价设计。教师根据课堂实施情况、检测结果,评估课堂绩效,提出改进意见和补偿措施。此环节是基于对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是完成课程目标、对学生负责的一个手段。

三、“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

“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遵循以下理念。[2]

1.“学”为主体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为什么而存在的?在教与学之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如果没有学生,那么教师的存在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没有教师,并不等于学生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因为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还可以自学。所以,教是为了帮助学而存在,教自身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教学的好与坏,要以是否促进学生学习为标准;教学的有效与无效,要以学生是否借助教学取得了比自学更大的进步为标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最大理由是因为教学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太远。我们需要多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或课题,在分析问题或课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这应该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策略。笔者在设计“我国农业分布”的教学中,注重联系身边的农产品,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所以,在“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就强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

2.“教”为主导

“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中强调“Thinking”思考。思考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和途径以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探究活动和课堂策略。“五步法”课堂教学中的“教”着重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所举案例中,改变过去学生读图找分布特点的传统方法,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进行“种植”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挥了支持、指导、帮助的作用,真正体现“教”为主导。

3.“疑”为主轴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激疑和质疑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悬念来诱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没有疑惑的时候,在学生建立了一种确信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就是一种教学悬念;在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时候,提出一个更有创意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教学悬念[3]。教师在激疑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质疑也可以产生智慧,因为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4]。

4.“动”为主线

智慧的生成需要思维的发展,智慧伴随着思维的成长而成长。智性智慧的开启需要全面启动思维,因此,思维教学对开启学生的智慧是必要的。深刻与广泛的思维才可能生成大的智慧。教师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真理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开启自己那扇虚掩的思维之门,开启他的智慧之窗。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过程性教学设计,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学习活动应当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包括如下要素:知识从哪里来?知识怎样来?知识是什么?对知识的解释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对知识的评价等等[5]。这里的“动”强调动脑,也可以是学生动手操作。

四、例说“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为例介绍“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

1.A一Analyzing科学分析

分析学生既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分析得出其与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结合点和教学目标。

(1)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已有基础知识

学生的知识基础:中国地形分布特点是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中国气候特点: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一月均温0度以下,以南一月均温0度以上。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及400、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教材的新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本节课核心教学目标就是能说出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地区,而学生在生活中只是知道一些农作物,例如,粮食作物:水稻、小麦;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糖料作物:甜菜、甘蔗,棉花;以及鲁花牌花生油、苏北大米、东北大米等主要农产品。

(3)架构学生已有知识与目标知识间的联系

学生已有知识是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合种植哪些不同农作物。农作物是架构学生已有知识与新授知识的桥梁。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没有,教师要收集资料进行补充。

2.T—Thinking 策略思考

针对分析结论,思考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和途径以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探究活动和课堂策略。

关于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在读这幅图时,可安排学生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显著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这样的设计,是把农作物的分布图拿来,让学生读图找规律,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农作物分布特点,学生往往会死记硬背,时间久了就忘记了。

在上这节内容时,本人采取了另外一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利用中国地图、农作物图片,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种植”农作物,在中国地形图上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结论1:学生根据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甜菜、甘蔗的习性,选择可以“种植”的地方,在中国地形图上发现,这些农作物主要集中在东部,得出结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东部主要发展种植业,西部发展畜牧业。

结论2:观察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甜菜、甘蔗的分布,得出结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种植水稻为主,以北种植小麦为主等等。

而这样的结论是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得出的,容易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3.D—Design方案设计

在教案设计中要突出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路径,重点阐释创意教学行为设计和策略。

从不同的学校校情、学生生情、教师师情出发,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教学程序。“五步法”的课堂教学设计主张第二种“归纳推理的思路”。

表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思路的教学设计比较

4.T—Test检测设计

针对课堂预设目标,设计当堂测试试题,测试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本节课的目标达成主要就是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以及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可以设计一些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并且灵活的题目。

例如:小军的家乡年降水量420毫米,平均海拔1000米,大部分地区坡度很大,他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5.E—Evaluation评估设计

教师根据课堂实施情况、检测结果,评估课堂绩效,提出改进意见和补偿措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目标反馈进行补偿和矫正。例如,《我国农业的分布》本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因为学生来自城市,对农作物的了解不够,不认识老师出示图片中的水稻、小麦、甜菜等农作物,这要求教师多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举生活中的例子,用学生知道的食品、农产品搭建起与农作物的桥梁,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五步法”教学设计效果检验

笔者运用“五步法”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了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实践,因其在目标制定上的科学性和目标实现上的高效性,从而取得了一些成绩。设计的人教版教材“美国”一课,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的研究观摩;设计的“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获得南京市赛课一等奖;“西双版纳”一课的教学设计发表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

我们开展“五步法”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五步法”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在学生主体基础上的一种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性任务,包括课堂教学问题的研制、解决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只有认真筹划、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五步法”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王丹.智慧型教师的诞生[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龚春燕.创新教学策略[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丹尼斯●沃克拉迪.美国教学创意手册[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罗伯特●斯腾伯格.创意心理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5]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猜你喜欢

五步法步法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谈写字教学“五步法”
“五步法”战胜公开发言恐慌症
谈谈师范生排演课本剧的“五步法”
IFRS15对通信行业收入处理的影响研究
省时、省力、高效的2步法抛光工艺
品味“翻译六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