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观察

2013-03-10张明

当代医学 2013年36期
关键词:高值高尿酸尿酸

张明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在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妇女中,患病率更高。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在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之间,可能存在某些因果关联。本文通过对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进行研究,以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0年3月-2012年9月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者,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诊断标准:高尿酸血症[1]:以血尿酸男性在420 mol/L,女性357 mol/L以上者为高尿酸血症;高血压诊断和血压水平分级[2]: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被诊断为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 80~89mmHg为正常高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排除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影响血压、血尿酸水平的基础疾病;近期无利尿剂等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使用史。根据查体情况分为高血压89例(高血压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37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55.2±5.8)岁;正常高值88例(高值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5.3±6.7)岁;另取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55.1±7.5)岁。三组观察对象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血压测量: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和护士使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采用国际标准化法[3]进行血压测量。要求被测对象坐位休息至少10 min,收缩压以KorotKoff第1音为准,舒张压以KorotKoff第5音开始为准。对每位研究对象连续测量血压3次,每次间隔30 s,以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被测对象的血压值。

血清尿酸检测和水平分级:检测前3 d清淡饮食,体检前12 h禁食、水。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以全自动生化测定仪(7600型,日本日立)测定,并进行TC、TG、HDL-C以及空腹血糖的测定。根据尿酸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4个水平:1 水平,尿酸值

身高体重测量:参考《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标准化法测量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2。

1.3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经检查核实后,均以双录入方式录入到EpiData软件中进行比对,核查无误后导入SPSS 19.0软件中,计量资料以Shapiro-Wilk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时以()表示,组间比较行F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实际发生数进行描述,χ2分析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观察对象危险因素比较 TC、TG、BMI、HDL-C和空腹血糖三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BMI、HDL-C和空腹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值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值组与高血压组比较TC、TG、BMI和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3组观察对象危险因素比较

2.2 不同尿酸水平下血压变化情况分析 对不同尿酸水平与血压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尿酸水平的提高,各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呈现上升趋势,调整混杂因素后,本趋势仍然存在(P<0.05)。见表2。

2.3 不同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对不同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看到,高血压患病风险随血清尿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OR>1,P<0.05);对年龄、性别、BMI、空腹血糖、TC、TG等进行调整后,两者关系仍然存在(OR>1,P<0.05),且最高水平尿酸组出现高血压概率为1水平的3.384倍,出现正常高值概率为1水平的1.975倍,见表3。

表2 不同尿酸水平下血压变化情况分析

表3 不同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尿酸是黄嘌呤和次黄嘌呤通过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而产生,通过黄嘌呤氧化酶催化作用产生的反应是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时,尿酸可结晶、沉积于血管壁,对血管内膜造成直接伤害[4-6]。同时,尿酸结晶能够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凝集,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成为可能。另外,高尿酸血症也可以损伤内皮功能,促进氧化应激,使细胞增殖和发生炎症反应。尿酸盐沉积于肾间质和肾小管,刺激肾素分泌,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反过来,高血压也可以通过微血管病变、肾血流降低和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反馈性的引起血尿酸增高。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进一步加重了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症状。

有研究发现[7-8],9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本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收缩压、舒张压呈现增加趋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也随之上升;同时,对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如BMI、TC、TG等进行调整,消除干扰因素后,本趋势仍然存在,提示高尿酸血症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来自Framinghanm的研究证明[9],正常高值比理想血压者更易发展为高血压患者。本研究除考虑血清尿酸与高血压的关系外,还对高尿酸与正常高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正常高值风险存在正向关系,高尿酸血症可能也是正常高值的独立危险因子。这一结果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但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样本量略有不足,使这种效应的因果关系的推测受到限制,期待其他学者的进一步验证。

[1]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8):1145-1149.

[2]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3]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4]云涛,吴寿岭,李云,等.血清尿酸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545-549.

[5]王晓会.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2,23(9):125-128.

[6]张丽.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及意义[J].当代医学,2011,17(12):110-111.

[7]朱文华,方力争,陈丽英,等.高尿酸血症的程序干预对防治心血管病变的随访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3):662-666.

[8]Syamala S,LJ.Shankar A.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prehypertension among US adults[J].Hypertens,2007,25:1583-1589.

[9]许耀华,陈世燕.老年人高血压10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4):84-85.

[10]罗才福,刘许增,余新东.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3):1862-1864.

猜你喜欢

高值高尿酸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喝茶能降尿酸吗?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的应用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
高值无害化利用 废白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