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室心理护理观察分析

2013-03-03张燕飞朱秀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手术室意义疼痛

张燕飞,朱秀美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浙江仙居 317300)

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室心理护理观察分析

张燕飞,朱秀美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浙江仙居 317300)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2008年9月—2010年12月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26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30)和干预组(n=130)。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输液麻醉过程中对疼痛的耐受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前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分别为(84.5±10.3)次/min、(150.2±10.6)mmHg、(78.9±10.2)mmHg、(15.9±2.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6±10.4)次/min、(152.3±10.9)mmHg、(80.3±10.9)mmHg、(17.2±2.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患者27例(20.8%),显著低于对照组56例(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输液麻醉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可显著减轻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的应激反应,对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急诊手术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有显著的作用。

外科手术;手术室;护理

随着护理观念的逐渐更新,将心理护理与临床常规护理相结合使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向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形成了护理心理学的新学科[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各种外伤事件急剧增加,急诊手术也随之增加。而急诊患者普遍存在各种焦虑等不良情绪,这种状态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其生命[2]。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3-4]。因而术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减少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260例,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260例,男性178例,女性82例,年龄24~58岁,平均(43.6±12.3)岁。所有患者一般情况稳定,意识清楚,能进行语言交流。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

130例,2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和干预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①积极主动,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②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告诉患者术中应注意事项,如何配合医生,使患者及早熟悉周围的环境,减轻由于病痛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心理;③肢体语言交流,用微笑和鼓励的眼神面对患者,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积极地面对手术;④理解患者,让患者积极接受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5]。⑤尊重患者,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减少患者的暴露。

1.3 观察指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前术后血压、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价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分为焦虑、失眠、烦躁、恐惧。疼痛程度指标[6],根据患者自身的反应和医护人员的评估进行判断,0级,患者未感觉疼痛或稍感不适;Ⅰ级,患者感觉轻微疼痛但可忍受;Ⅱ级,患者感觉明显疼痛仍可忍受;Ⅲ级,患者感觉明显疼痛仍可忍受;Ⅳ级,患者感觉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并且大喊大叫。

2 结果

2.1 2组术前、术后生命体征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前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前、术后生命体征比较(n=130,x¯±s)

2.2 2组术后心理情况比较:术后干预组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患者27例(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例(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心理情况比较(n=130,例数,%)

2.3 2组输液及麻醉时疼痛程度比较:干预组在输液麻醉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输液及麻醉时疼痛程度比较(n=130,例数,%)

3 讨论

急诊手术患者由于缺乏思想准备,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导致机体内分泌的紊乱[7],儿茶酚胺类激素显著升高,导致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从而影响患者的麻醉和手术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8]。心理护理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患者的健康着想,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理解患者的病痛以及出现这些心理状态的原因,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关心患者,鼓励患者,从而使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患者身心均获益。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前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出现各种

心理问题的患者27例(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例(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输液麻醉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急诊手术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这与国内的许多报道一致[9-11]。心理护理对于减少患者身体病痛和心理异常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

综上所述,急诊手术患者不仅存在身体疾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患者,及早发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

[1] 王云娥.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7):2434-3435.

[2] 陈竹英.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2009,7(1):65-66.

[3] 孟祥芹.手术室心理护理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1):1392-1393.

[4] 吴小芳.术前心理干预对急诊手术病人的影响[J].蛇志,2010,22(2):181-182.

[5] 王德爽,朱云,唐艳秋.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尝试[J].中外医疗,2009,28(3):161-162.

[6] 井丽君,张志霞.心理干预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591-8593.

[7] 宫佩芬,宫佩兰.心理干预在处置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209-210.

[8] 姜燕.心理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2(1):129-130.

[9] 李军.急诊手术病人心理干预的护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2010,8(2):81-82.

[10] 郑风芝,康妙霞,吕秉玺.1386例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77-178.

[11] 张锡炎.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09,7(6):1643-1644.

(本文编辑:刘斯静)

R472.2

B

1007-3205(2013)01-0099-03

2012-02-19;

2012-10-09

张燕飞(1966-),女,浙江仙居人,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从事手术室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1.041

猜你喜欢

手术室意义疼痛
一件有意义的事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有意义的一天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疼痛不简单
生之意义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