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3-02-15刘菊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图书馆广东梅州51401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
关键词:阅览室馆员学科

●刘菊霞 a,b(嘉应学院 a.客家研究院;b.图书馆,广东 梅州 514015)

1 调研对象的选择

为了充分揭示和论证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创新、机构设置、实体资源分配管理和学科化服务等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笔者把39所985工程大学和2007至2012连续6年位居高校排行榜前50名的42所高校合并去重后,共计46所高校的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调研素材取自《高校图书馆大全》 《中国图书馆年鉴》、百度和相关图书馆的网站搜索结果等,截至时间是2012年5月。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机构设置众多、信息资源及服务提供的多头管理和分散割据、业务流程设置不科学、服务流程繁复等弊端,大幅度增加了用户利用信息的成本和高校图书馆的运营投入。

2.1 服务管理模式

大部分高校馆都普遍实施了服务项目集成化的“藏、借、阅”等一体化的服务管理模式。大流通服务管理模式是在一体化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南京大学是调研对象中唯一明确提出采用大流通、大阅览服务模式的高校图书馆。但是,其本质仍然主要是库室功能的扩大化,没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面获取一条龙信息服务的最大便利。对此,上海交大通过信息共享空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产生了良好的服务集成效应,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效仿。

2.2 机构设置

目前,高校图书馆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种种相近或相似的弊端:组织设置原则不明确,组织机构众多;各部门职能界定不清,相互之间的互动缺乏制度和流程的保证;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存在多头管理和推诿扯皮的现象;职能不健全,存在众多的业务真空和业务盲区。相近相似职能的分散或重叠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组织运行的效率,造成组织职能的混乱、效率的损失和资源的大量浪费。

2.3 实体资源的布局和信息服务格局

典藏分配管理模式不适应学科化信息服务的需要,仍然按照载体、文种、学术价值、利用率和出版时间等异同,把同一类别或学科的信息资源分散在众多库室和服务网点,把不同载体和层次的信息服务也割裂开来,为读者深入系统地利用同一类别或学科的信息资源及服务设立了诸多障碍和不便,大幅度增加了信息利用成本,阻滞了文献信息利用率的提高。

高校图书馆实体资源布局和服务网点设置的标准是什么?是图书分类?学科?载体?文种?利用方式?出版时间?……诸多标准总在不断变换和交叉重叠,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用户问馆员,“请问,哪里可以找到运筹学方面的信息资源?”馆员必定颇费踟躇,他可能会这样应答用户:“如果你要找中文纸质图书,可以到流通部的‘新书库’和‘自然科学书库’、期刊部‘中文现刊阅览室’和‘中文过刊阅览室’、图书阅览部的‘样本书库’及‘参考书库’等去找,如果要找的是外文纸质资源,可以到流通部的‘外文书库’、期刊部的‘外文现刊阅览室’、‘外文过刊阅览室’寻找;如果你要找光盘等数字化资源,就到数字资源部的电子阅览室或多媒体阅览室找”。这表明,用户要找准找全某一分类或学科的实体信息资源,可能要在4个以上部门、10个以上库室来回流动才能满足需求。

调研对象中拥有自然地理学这一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重点考察这4所高校典藏该学科实体信息资源的库室分布:(1)北京大学分藏于科技图书借阅区、新书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教学参考书阅览室、保存本阅览室、学位论文阅览室、期刊阅览区、过刊阅览室、北京大学文库、台湾文献中心、日加澳欧文献中心等11个典藏库室;(2)南大分藏于外文阅览室、期刊借阅室、期刊典藏室等9个库室;(3)北京师范大学分藏于新书阅览室、中文图书外借处、外文图书外借处、理科阅览室等9个库室;(4)兰州大学分藏于理科图书流通、西文图书阅览室、中文期刊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等9个库室。

也就是说,读者需要反复在9个以上库室来回流动才能完全满足他们对该学科实体资源的需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几所高校并没有因为拥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学科,在进行实体资源布局时而给予读者更多的便利,这也充分说明,长期以来库室划分标准重叠交叉造成馆藏布局散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假设读者到每一个实体资源典藏库室找准或找全某一类别或学科信息资源的平均时间为15分钟,据此我们可以估算出北师大、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超过135分钟,北京大学则超过150分钟。如果我们能把同一分类或学科的实体资源分配到同一个信息服务区,则仅仅需要大约15分钟,能节省好几倍的时间。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如果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设计和服务格局能节省用户和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就能大幅度降低图书馆的成本投入。

2.4 学科化服务

调研对象中共有40所高校图书馆已经明确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且提供了多样化的学科信息服务,占调查总数的87%;其余的6所高校中的大部分已经尝试按照学科布局实体资源或提供重点学科导航等学科化服务。因此,实际上能为用户提供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远远超过87%。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三种:集中式、分散式、挂靠式,其中后两种模式居多。

高校馆主要为用户提供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学科导航,暂未将本馆的纸质资源列入导航范围,没能确保用户在同一界面就能检索到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学科导航一般划分至一级学科,极少数细分至二级学科;大多数高校只为教师提供少数人的、高端的学科化服务,而普遍忽视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需求量巨大的基础性服务;学科服务大多停留在较浅层次,没能提供实质性的深层次服务。[1]

3 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发展趋势

3.1 机构设置的发展趋势

用户使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的易用性,图书馆的机构设置越简单,读者获取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时间成本就越少,信息使用效益就越高。因此,现代图书馆必须最大限度精简和优化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把采访部、编目部、期刊部、数字资源部等有关不同载体资源建设的功能整合成信息资源建设部,把流通部、阅览部、信息咨询部等重组为信息资源服务部,把系统部、技术部、数字化部和办公室等组合成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部。

3.2 新的服务格局按照分类或学科属性进行资源布局

普特南认为,图书馆服务的原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公众使用馆藏。图书馆人应该与用户进行换位思考,才能抓住用户的真实诉求。我们必须以读者服务为中心,采取程序化、最优化的运作模式,实现“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以及“内部便利”向“用户便利”的转变。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已经尝试按照分类或学科属性进行资源布局并组建学科分馆(资料室、阅览室),为读者提供了更多便利,美中不足是划分标准同时掺杂了载体、文种和读者级别的异同等。

3.3 学科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1)学科服务模式。岗位型是将学科馆员视为固定岗位,由满足岗位任职条件的馆员承担对口院系的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型由学科仓储、虚拟参考咨询和虚拟学术社区等网络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等系统整合而成;交互型则是在Web2.0环境下,将用户和学科馆员嵌入到一定的学科和专题群组中,由学科馆员和用户通过实时交互共同作为平台内容的建设者。前两者是目前的主流,后者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2]

(2)嵌入式学科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机构重组、资源整合和服务流程的再设计,构建起全新的运行机制。有机融入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紧密对接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层次信息服务,推行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专题性、个性化的嵌入式服务。[3]

(3)构建有级差的学科服务体系。根据读者对信息需求层次、广度和深度的不同,构建“基础学科服务、常规学科服务、深层学科服务、拓展学科服务”的四级学科服务体系。这种级差化的学科服务体系能有效克服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大而全无法为高端读者提供专、精、深的学科服务,或者专而精无法惠及普通读者的两个极端。

(4)组建实体与虚拟动态结合的学科信息服务区。要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在某一学科方面的信息需求,同时又能保证某个分类的信息资源能被相关学科的用户充分利用,可以把唯一对应某个学科的信息资源分配到其对应的实体学科信息服务区,并在同一个服务区内设立虚拟的、相同学科的信息服务区。该虚拟的信息服务区主要为用户导航该学科所需的数字资源和网络交互型资源以及不入藏在该学科信息服务区但又可为该学科所用的实体资源。[4]

[1]陈定权,等.中美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服务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1):98-101.

[2]杨广锋,等.学科馆员服务的模式演进及发展方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5-8.

[3]陈进.大学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4-38,109-113.

[4]刘菊霞.深度探索和构筑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体系[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8):49-54.

猜你喜欢

阅览室馆员学科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