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天津调查纪实与思考(下)

2013-02-15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
关键词:分馆调研组天津

●柯 平(南开大学商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 300071)

3 天津调查

调研组在天津重点走访了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中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首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底,随后又进行了补充调查。

3.1 流动图书车风雨无阻

在复康路上的天津市图书馆,百年馆庆前2008年进行过全面改造整修。而今,文化中心广场上的新图书馆正准备启用,建筑气派,设施先进,将成为天津图书馆的中心馆。调查时因为没有大规模搬迁,图书馆的主体还在复康路上。于是调研组到复康路图书馆重点考察。一进复康路馆的大院子,引人注目的是流动图书车,上面写着“天津图书馆公安分馆流动图书车”。与天津图书馆购买的第一辆流动图书车相比,2006年购置的新车条件好了很多。在10余平方米的车厢里环绕着一排书架,上面整齐摆放着大约3000余册图书,车头处的司机后座设有借阅位,为读者考虑的要素也增加了不少,车上还专门为读者准备了图书馆借阅单,读者填写想看的书名后,工作人员回馆后派专人负责查找,一旦有这本书,下次再来时就会带来,如果没有,也会及时反馈。

公共图书馆开展流动图书车服务不是新鲜事,像这样的流动图书车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只不过天津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颇有特色,此前有不少报道。2010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天津图书馆调研时,登上了流动图书车,专门参观汽车流动图书馆,对于天津图书馆多年坚持这项读者服务予以充分肯定。同年,汽车流动图书馆被天津市总工会授予市级“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天津日报》2011年11月27日有一篇报道《一座图书馆的奔跑》,记述了记者曹凤彦和周凡恺亲历天津图书馆流动图书车服务的实况与感受。

北方网2011年12月的一篇特别报道《汽车流动图书馆——六载车轮滚滚,书香飘满津城》,记述流动图书车冬天的中午赶到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鼎盛重工公司的情景,“车才停稳,就有职工拿着一摞一摞的书来续借或者换新书。不一会工夫,车里不大的空间就站满了人。蔺世杰师傅告诉记者,选择中午送书,是为了不占用职工工作时间。他说:‘我们每趟车上都配有三四名工作人员。为了不影响职工借阅图书,我们都是轮流吃饭,有时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汽车流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赶上寒冷天气,都会提前准备好暖宝等御寒用品,他们送便利到企业到社区,自己则要克服恶劣天气及用餐不准时等许多困难”,事迹真实感人。

流动图书车服务的难点在于能否坚持并取得实效。天津图书馆宣传辅导部主任叶卿的介绍让调研组打消了“流动图书车会不会成为摆设,能坚持多久”的疑问,“这样的流动服务车馆内共有两辆,每次馆里进来一批新书,总是让汽车流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优先挑选所需图书。两辆汽车的书都在3000册,每周进行一次小的调换,每月进行一次大调整,所有书下架更换新书。一年365天,汽车流动图书馆风雨无阻,每天都出车。出车时间表都是提前半年确定下来的,并下发到各单位。各单位根据自己的时间再反馈给图书馆,并进行适当调整。当送书时间和企业安排的时间完全确定下来以后就不会变了。企业会将出车时间表在单位公布,便于职工借阅。汽车到达时间也不会随意更改,保证准时开到目的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汽车流动图书馆进企业、进社区”,其服务是扎实有效的。到2012年,在全市基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已建立了59个流动借阅服务点,服务范围遍及市内各区县,覆盖人群总数已超过3万余人。仅2008年至2010年,天津图书馆已累计提供汽车流动借阅服务1900多车次,接待读者16.6万人次,图书借阅14.3万册次,深受广大基层社区和单位读者的欢迎。与此同时,汽车流动图书馆还承担了为140个社区和行业实体化分馆配送图书的职责,平均每年配送书刊文献6万册次以上,对基层图书馆(室)服务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保障。流动图书车解决了很多距离图书馆较远、工作繁忙的社区居民、干部职工借书难的问题,丰富了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发展了中青年读者群体,为推动全民阅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总结了流动图书车长效发展的三个关键:以坚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信念;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为重点;以满足读者的公共文化需求为目标。还总结了流动图书车实现的三大创新: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理念;创新流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机制。

流动图书车这种形式在目前广大边远地区图书少、基层阅读条件差的情势下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随着基层百姓文化素质提高以及信息化环境的深刻影响,流动图书车如何开展深层次的阅读服务,特别是与多媒体信息服务相结合,不仅仅送书下乡下基层,还要送信息、送数字资源、送知识服务到百姓之中,这是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提升服务的重要问题。

3.2 延伸服务在分馆向每一个触角延伸

天津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早就出了名。2007年2月26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关于天津图书馆延伸公益服务的一篇报道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批示。同年3月5日,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社图司副司长刘小琴、计财司副司长赵雯、社图司图书馆处副处长白雪华等一行四人按中央领导批示,专程到天津就延伸服务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进行现场考察与调研,参观了王兰庄社区分馆、阳光100社区分馆和公安和平分馆。此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对天津图书馆延伸服务进行了宣传报道。2007年5月15日至16日,文化部在天津组织召开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文化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负责同志和全国各地文化厅(局)长、社文处长、副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馆长共160人参加了会议,天津图书馆馆长陆行素代表天津图书馆作了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建设读者满意的图书馆》的经验介绍,从而将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推向了一个高潮。

看了五年前延伸服务的很多经验材料,让我们相信延伸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条突破口,确有实效。但是,所有延伸服务的经验都偏重于图书馆的做法以及对于发端的关注,甚少考究延伸服务的需求有多大以及受益者的评价。延伸服务的末端在哪里?延伸服务能否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延伸服务能否可持续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调研组于2012年3月30日考察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分馆。

一个考察点是天津图书馆监狱分馆。1998年天津图书馆就开始与天津监狱合作共建图书流通点,服务对象是服刑人员,每次的流通量为500册。到2010年6月,在天津监狱工会的积极支持与努力下,正式建立了监狱分馆,将服务对象扩大到监狱的警察和职工。

天津监狱位于市郊,路不好走,调研组的车在尘土飞扬中进入了大院。大院有里外两层,外层是行政管理和办公区,里层是关押犯人的监区。监狱分馆设在行政管理区的办公楼上,占两层,面积约100平方米左右,到这里来借阅图书的都是警察和职工。馆内配备了3台电脑,可以同时上网并通过天津图书馆给的网络账号直接进入市馆的电子书库,享受市馆的所有电子数据库资源。警察们纷纷表示,监狱分馆的建立一方面能够帮助自己缓解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并得到文化层面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对自己的业务如刑侦、监狱管理、法律学习等起到促进作用。

在监狱分馆的基础上,天津监狱为了更好地扩大文化覆盖面,采取了二级流通的办法,建立流通服务点和图书室。目前已建有5个监狱分馆流通站,直接把图书送到基层,方便执勤的一线警察和职工借阅。流通站的图书有时候是由天津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送过来,有时候是从监狱分馆的图书中挑选一部分送过来,基本理念是要实现“有限资源普遍化”。图书室的建立是针对服刑人员的,在每个监区都设有图书角。

调研组为了深入调查监狱分馆的延伸服务方式,进入森严壁垒的监区,在一个图书室参观。这里的图书室是选表现较好的犯人做管理员,用纸笔来详细记录每次的借阅情况。监狱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和流通站的差异很大,这是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所造成的。所有的监狱都一样给人冰冷阴森的感觉,但在这里,犯人有书读,似乎多了一些温暖和希望。

调研组在天津监狱与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了解建立分馆的详细过程与分馆建立后的效果。天津监狱分馆是天津监狱与天津图书馆分工合作的产物,天津图书馆负责提供图书文献和业务培训。分馆现有藏书6000册,报刊2万册,都是由天津图书馆无偿提供。而监狱方面负责提供场地、相关设备以及人员。分馆具有灵活自主的管理权限,专门配备了一个图书管理员,一个季度更换一次图书,保证图书的调配时间相对固定。市馆以分馆的需求为主,调动分馆的积极性,除了市馆提供的图书资源外,还鼓励警察和职工把家里的书籍捐到分馆来共享。

另一个考察点是天津图书馆国税局直属局分馆。由于当日的考察行程在上午拖延了一些时间,原定下午两点到达国税分局,但下午四点才到。当调研组匆匆赶到分局时,就看到税务分局的副局长、书记等相关领导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他们一听说调研组要来分局进行分馆的考察,领导们取消了下午的会议,一直等待着调研组的到来,这足以可见分局的领导对于分馆建设的重视。他们热情地带着调研组一行人去分局分馆参观,用饱含感激的口吻介绍着该分馆建成直至发展的点点滴滴,言语中透露出对于“图书馆就在身边”的自豪感。

分馆的阅览室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但国税分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最为繁华的地段,局里能辟出专门空间给分馆说明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分馆现有图书2800余册,其中,双方共同管理书籍2500余册,分局自有书籍300余册;拥有光盘等音像资料近500张,还订阅了《财经国家周刊》《南风窗》《国学》《收藏》《旅行者》《税务研究》《党课》等10余种杂志,满足分局职工多方面的借阅需求。分馆每周定期对全体干部职工开放借阅,为全局干部职工提供了学习知识、多读书、读好书的便利条件。同时,天津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也定期带来最新出版的各类书籍,最大限度地满足干部的借阅需求。

在这两个行业分馆,调研组感觉到分馆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书,而在于这些书是否发挥了作用,服务是否促进了业务。此外,领导重视也是分馆成功的一个关健因素。

天津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方式是分馆建设,具体表现为行业分馆和社区分馆两块。从2005年开始建立行业分馆,与天津市公安系统、武警部队、劳教系统及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挥区、街道、居委会各方优势,建立社区分馆,以示范点带动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截至2012年,已成立分馆、服务站点共144个,其中社区分馆58家,行业分馆88家(如面向公安、武警、劳教、大中型企业集团等),建设流动汽车服务点59个。延伸服务的主要经验是联合共建模式。为了建立延伸服务的长效机制,天津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分馆管理中心,负责行业分馆、社区分馆的管理和文献资源调配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行业机构与社区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分馆“立”得起来,“活”得下去。

3.3 闹市中的社区图书馆让居民提升幸福指数

和平区是天津市人口密度最大,商业最繁华的一个区,这里高楼大厦和低矮古旧建筑错落有致,路窄车挤,热闹非凡。调研组早就听说和平区图书馆在天津乃至全国中小型图书馆中颇有影响,社区图书馆服务做得有声有色。和平区图书馆旧馆在承德道上,只有1500平方米,现在是和平区少儿图书馆,新馆搬到了较宽敞的三角地带,也只有6000平方米,与现在很多新建的图书馆相比,面积着实不算大。调研组来到和平区图书馆的新馆,参观馆内的书吧、天津作家馆、小影厅,特别是看到楼道墙上贴出的第二届全国读书漫画大赛作品展,得知漫画大赛出了书,还到国际图联介绍了经验,颇为震撼。原来袖里乾坤大,图书馆办得好,不在于多大面积,地方小一样可以干出大事来。在电子阅览室调研时,我们采访了一位徐姓老人,她正在利用电脑与朋友进行交流,她说,“和平区图书馆的服务非常好,在这里我查找信息非常方便,从开机关机到可以上网查找资料,馆里都有人来帮助我,我几乎天天都来这里上上网”。

和平区图书馆将服务延伸到区内的各个社区和街道,南市图书馆和开封道社区分馆便是其中的两个典型。

南市图书馆,这是2010年在多伦道新福方里成立的南市地区第一个市民图书馆,占地面积100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区图书馆配送),同时还有2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和一个多媒体阅览室。图书馆实行专人规范管理,管理人员由社区配备,尽管馆内尚未有通借通还设备,但管理人员依靠手动记录外借图书,将文献的借还管理得井井有条。馆内电子阅览室的20台电脑向读者开放,调研组到馆里调研时,观察到有12台电脑正在被社区居民使用,都是在网上阅览图书或查找资料。调研组还了解到,福方里社区有一个由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红楼梦》研究会,为了突出“红学会”特色,南市图书馆整个馆舍按照清朝风格进行了改造。管理人员告诉调研组,该馆的建设得益于和平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得益于和平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开展。

开封道社区分馆。这个社区在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五星级示范社区,社区的居委会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一站式服务大厅、多功能厅、棋牌室、餐厅、健身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等为一体,是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点,呈现出“人文开封”的氛围。这个社区有480多户1400多居民,其中有很多是天津港务局的家属,图书馆与港务局共建分馆,还吸引了天津图书馆和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均为其提供图书,1万多册轮流上架,定期更换。除了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外,社区单位也捐赠一定数量的图书,如和平区机关工委就给该馆捐赠了1000多册图书。调研组观察到,该馆的图书新,负责人说为了保障居民能阅读到最新的好图书,故而决定尽量缩短图书的更换周期。开办了一些专门的图书角,如反邪教宣传图书角、纪检廉政清风角、未成年人图书角等。还办了一个“求知书友会”,让喜欢看书借书的老同志交流读书体会,馆里把他们写出来的读书随感进行展示,提高他们的读书兴趣。电子阅览室拥有20台电脑,依托和平区图书馆的宽带来上网。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有社区老师在阅览室做辅导,帮助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上网其中周二下午可向未成年人开放免费上网,。平时,社区居民可以随时过来上网查阅资料。

和平区经济发达、文化事业先进,图书馆在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样样领先。区里领导重视,加大文化设施与服务的投入,投资3亿元,新建了1.3万平方米的区文化艺术中心,建成了津湾广场、中国金融博物馆等一批文化新地标。全区六个街道均设有文化站,社区社会组织达1000余个,涵盖戏曲、声乐和书画等60多个种类,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达3000余场。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由每年10万元增加到160万元。2012年再次投资400万元将街道图书馆与区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有了这些,他们将图书送到社区,将文化深入百姓之家,“闹中取静”读书,获取知识与信息快捷便利,让和平人乐在其中,增添了幸福。

3.4 少儿图书馆向全国延伸

少儿图书馆事业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部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新中国首批创建的儿童图书馆之一,无论规模还是业务工作在国内少儿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调研组来到位于和平区的天津少儿图书馆进行调研,参观了馆内的阅览区和“全国少儿联编中心”。

近年来天津少儿图书馆有一个创新之举,就是积极开展延伸服务,大力建设少儿分馆以拓展馆外服务空间。2000年,天津市少儿馆在武清区创建了第一个分馆,之后结合自身的办馆方针和特色,延伸分馆建设的触角,在天津市其他地处偏远、经济贫困、图书匮乏的农村乡镇建立分馆,同时也在市内的许多社区、学校、看守所等地建立阳光书屋,至2009年共累计无偿送书达308386万册。少儿馆还将服务延伸到了其他省市地区,如2010年,少儿馆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建立分馆,由天津市少儿馆每年定点捐赠文献资源和硬件设施,仅开馆当年,天津市少儿馆就向鹤城区分馆捐赠书刊8000余册、电脑5台,总价值18万元;2011年,少儿馆在湖南省慈利县设立分馆,这是目前在外地设立的唯一县级分馆,每年将会向该分馆捐献5~8万册少儿图书。

天津市少儿馆的分馆建设是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充分调动当地的积极性。天津少儿馆李俊国馆长介绍说:“分馆的书是要流动起来的,一旦达到饱和就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我们对于分馆的图书不是完全交付管理权限,我们叫做更换。少儿分馆、阳光书屋的创办和成功运行,既弥补了市内各区县没有少儿图书馆的空白,又利于各个社区和学校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传播知识、教育孩子;既扩大了少儿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又起到了‘大手拉小手’的作用。”

3.5 开发区公共图书馆为企业服务

天津有个图书馆与档案馆一体的泰达图书馆,这是公共图书馆的一种特殊形式。泰达图书馆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区域,实施藏、查、借、阅一体化的开架服务,设有公共文献和儿童文献阅览区、专业文献阅览区、会议区和展览区。

调研组在泰达图书馆了解到,图书馆不仅仅考虑为当地居民服务,而且结合当地企业众多的实际,利用丰富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优势,面向社会提供延伸服务,主要包括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和政府服务等。截至2012年6月,泰达图书馆累计承接了包括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塘沽区等滨海新区科技企业,涉及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电子、软件、化学化工、农业、林业、工业、环保、船舶水运等多个领域的400余项科技查新项目申请。其中,国内查新项目318项、国外查新项目54项、收录引用查询项目30项,协助企业完成了205个科研项目立项和113个项目成果鉴定,占全部查新项目的79.1%。

4 公共图书馆调查之启示

第一,环境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来,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投入大幅增长,而且体现在将图书馆纳入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主角。在天津,政府先后投入数十亿元建成了集群式公共文化设施——天津文化中心,其中图书馆占地面积达6.5万平方米,2012年5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在山西,政府投入建成的新馆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坐落在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的“文化岛”上,山西省图书馆、太原美术馆、山西大剧院、山西博物馆、山西科技馆五座新馆并排,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民享用公共文化的大粮仓,体现出政府的文化视野和“再穷不能穷文化”的志气。

在本次调研的山西和天津,调研组体会到了国家文化政策被落到了实处,正促进着基层文化部门的不断演化,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有了显著的变化。

调查中发现,图书馆要取得政府的支持,主管图书馆的政府公务员是否有图书馆意识很重要。不少官员从小爱读书,有图书馆情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不断提高对图书馆的认识,增强对图书馆的理解与支持。很多人说办好图书馆,要有一个爱操心的好馆长。但在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的事不仅馆长操心,而且文化局长也操心。这就是做过多年民政局长又调任文化局的赵滨局长,说起读书好,他滔滔不竭,对图书馆的工作,他不仅重视,而且亲自参与。调研组要到社区看,他领着参观,而且介绍社区馆的情况,社区如何,图书馆如何,了如指掌,就像是馆长一样。在山西古县,有一位爱书的县长和一位懂图书馆业务的文化局长。加天山县长在接待调研组时说,“古县人重视文化,重视图书馆”,“一个县长把图书馆弄不好,不是好县长”。原来他酷爱读书,2004年在《山西日报》发表过《读书是福》的文章。2009年他担任古县县长,在全县创建书香型社会,投资1400余万元建新图书馆,经常亲临旧馆询问借阅工作、翻看读者记录。

地方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特别是利用公共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有利形势,抓住机遇,抓紧政府,谋求事业发展。

第二,公共图书馆能否大发展,图书馆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图书馆事业需要一种精神。“带着感情做事才能把工作做好”,“图书馆人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记得住奉献”,这是山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石焕发经常与中层干部和党团员的共勉。实践中,山西省图书馆人也是用“情”在感动和打动着基层馆发展。在山西,我们听到这样的事迹。祁县昭余镇丰泽村权勇文化大院的主人权勇是一个靠捡破烂、收破烂,兼走村串户放映电影为生的农民。2006年1月,全国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落户他家大院后,权勇为村民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活动,曾被多家媒体报道。2010年,权勇的妻子成宝兰被查出患有癌症,并且做了手术,经济非常拮据。在得知权勇遇到困难后,李小强馆长、石焕发书记驱车来到权勇文化大院。他们自己出钱为权勇买了米、面、油、奶等生活必需品,并筹措了一笔资金给权勇补贴家用。阳高县罗文皂村有一间摆设简单的平房,里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图书,这便是“一分钱图书馆”。图书馆是张国祥老人1980年创办的,因初建时图书租金为一分钱而得名。多年来,张国祥老人是图书馆唯一的管理员,兢兢业业地守护着图书室直到去世。山西省馆为“一分钱图书馆”不断提供援助。老人去世后,李小强馆长、石焕发书记还专程到坟前献花怀念。图书馆人就是这样从点滴做起,扎扎实实推动着公共图书馆服务到乡村。事实说明,基层图书馆在经费、资源、技术、服务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没有一个能干且坚持的带头人,图书馆工作不可能有大的起色。

第三,在公共文化的传播中,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方如何做十分重要,而广大读者和基层单位是接收方,他们的需求和反馈更为重要。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既要发挥图书馆的积极性,也要发挥读者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发挥两个积极性,让读者和基层单位充分参与,是今后发展的新思路。在天津市图书馆的国税分馆,国税分局的副局长告诉我们,图书馆的分馆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有两个,一是有需求,二是双方有积极性。这既表达了文化接收方的心声,也反映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需求规律。

调研发现,公共图书馆发展不是独立的,而是公共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相关文化工程协同,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国家级文化工程带动了地方图书馆的发展,也使读者和基层单位更受益。例如,长治市构建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图书馆新馆大楼、市歌舞剧团排练厅、武乡县文化馆、桥上乡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场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文化馆、图书馆评估达标率稳居全省11个地市之首。全市132个乡镇已全部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45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村文化活动室,均达到100%覆盖,且每个乡镇配备有3名文化站辅导员,每个村配备1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长治市2009~2011年连续三年荣获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一名。

第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必须形成地方特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山西公共图书馆界以“城乡大流动”为特色,形成了全省大流通的体系。从城市走到农村的县乡村,研调组考察了最为平凡而典型的图书馆,与基层文化部门领导和图书馆人交流,体会到公共文化的发展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山西图书馆人,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探索了一条西部公共图书馆自强不息的发展之路。经过调研,我们总结并发现了图书馆的“山西模式”,这种独特的模式是在经济基础薄弱、资源水平低下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调整逐渐形成的,不仅可为所有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与指导,也可为国家有关部门和欠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文化和图书馆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西部地区有这样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范例,令人欣慰。

天津以延伸服务为特色,形成多分馆体系。南开大学王知津教授说:何谓“体系”,纵横交错,上下贯通,是也。天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横向延伸至井然有序的行业分馆,纵向延伸至星罗棋布的社区分馆。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通过服务将一个大规模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提升为城市公共文化新地标;和平区图书馆将通过服务助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天津市少儿图书馆建立“全国少儿联编中心”、全国首家动漫文献基地、少儿分馆和阳光书屋;泰达图书馆服务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提供企业信息服务、政府决策支持服务,并建设滨海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走街串巷的汽车流动图书馆、漂流图书角如同遍布城区机体的血管,把涓涓新鲜血液输送到城区的各个角落,让城区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个细胞都能体验到公共图书馆服务,这就是延伸服务的真谛,这就是“天津经验”,实至而名归。期待创造更多、更好的“天津经验”。

第五,创新是时代的主题。

模式是总结出来的,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共图书馆经验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要从实际出发,大力创新,闯出一条大道。

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系统建设采用省、市、县、乡、村五级管理模式,以省馆为总馆,在市建设二级总馆,县、乡、村建设分馆,实现全省范围的大流动。在区域内,实行“一卡通”,实现通借通还,并且每半年各馆的图书归馆一次。在县域内,实现文献流动共享服务,由省图书馆负责组织,市图书馆负责业务指导,县图书馆具体实施,开展流动文献每半年或4个月在村际间流动一次。同时,数字资源共享方面,利用现有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共享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山西省图书馆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业务总分馆制,在全省各图书馆实现业务工作规范化、网络化,实质性开展馆际协作,使全省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的读者服务等工作。通过总分馆制,建立流动书库并以业务辅导为手段,逐步提高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形成“点—线—面”全覆盖发展的格局。这是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解决了多年来省馆定位不明确、全省共享难深入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天津各级公共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保障各类人群公平阅读的权利,实行开架借阅、增加每证借阅图书册次、开辟新的阅览室、美化阅览环境,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里来,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与此同时,着力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范围,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2011年,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市级公益文化设施,16个区县的29个公共图书馆全部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天津市的公共图书馆在新的条件下不断坚持开展延伸服务,还创新分馆服务模式,创造出全国领先的延伸服务经验。

调研一开始,确定的两个调查报告名称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集成共享新模式:山西经验》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城区延伸服务的天津经验》,后来经过反复思考,统一定名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调研组期望,公共图书馆界加大开拓创新步伐,产生更多的示范案例,同时也相信,图书馆人一定会更加努力,探索在继续,创新无止境。

猜你喜欢

分馆调研组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云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龙美达石材共享平台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天津
武夷山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武夷山市进行督办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国务院参事调研组到广东省调研强制性标准化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