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思考

2013-02-15李全喜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呼和浩特01005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献数据库内蒙古少数民族

李全喜(内蒙古师范大学 青年政治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

1 民族文献综述

民族文献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源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兼容博采的资源宝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经济、人文等方面的丰富的文献资源。从文献形成的特点来看,只要是文献内容关于民族,或者作者是少数民族作者,再或是运用民族语言撰写的文献皆属于民族文献。

1.1 民族文献的特点

(1)民族特色较浓。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字、语言、医药、伦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献。比如说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各种宗教活动都有文献记载,并且这种文献也在民族文献中占据大部分比重。

(2)民族文字种类繁多。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中,包括傣族、蒙古族、藏族、彝族等的29个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甚至有些民族还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字。这就意味着我国拥有大量各种文字所撰写的文献资料。

(3)民族文献载体形式多样。有些是口耳相传的,早些时候很多民族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延续继承,如已经整理的蒙古族古籍;有些是通过纸钞、木刻、金石、甲骨、泥土等载体保留下来的,如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清康熙十七子和硕果毅亲王允礼钤印的抄本(竹笔)《伏藏》、内蒙古图书馆藏民国时期铅印本《大元水晶髡》与石印本《元太祖成吉思汗传述略珍珠髡》等;也有许多先前的民族文献中,保留下来了许多纸抄文献,现今整理出版的大多也是纸质文献。

2 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系统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平台大多是采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荐并免费提供NDCNC 内容管理系统以及选择TRS系统平台而建数据库;高校图书馆系统对于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系统平台主要依据CALIS关于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系统软件进行。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数量并不少,这反映了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重视,但也出现一些问题。

(1)建设的规模参差不齐。各个地方图书馆的经费、人力以及拥有的少数民族文献数量各不相同,这也就导致了各个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规模参差不齐。有的数据库已有上万条数据,而且发展迅速,但有的却差得很远。

(2)数据库内容重复、交叉现象太过严重。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各馆相互之间的情况又不了解,出现处于同一个地区几个馆甚至是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在做相同内容的数据库,并且对信息内容不加取舍,数据库的信息质量不高。

(3)没有良好的检索界面。由于受到技术力量的限制,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数字化的程度不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数字化深度和广度都不够高,大多数数据库仅设置了初级检索功能,检索界面太过简单。

3 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发展几点建议

(1)增强少数民族文献的统一标准,加强馆际沟通,降低重复、交叉现象。通过主题分类和著录等方法将少数民族文献尽可能细的划分,加强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的描述一篇文献,减低文献重复交叉现象。

(2)加强数字化的价值判断。民族文献大部分都是口耳相传,手写抄录的,对这些文献进行数字化,不仅可以解救濒危的民族语言,扩大民族文化传播渠道,保护民族纸质文献,并对文化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3)规范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应尽量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平台构建自己的系统,遵循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标准规范建设,使整个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可移植性,为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4 建设内蒙古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

4.1 建设内蒙古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的意义

(1)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将所有的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后发布在网上,读者便可足不出户的通过互联网进行查阅,方便了广大读者。

(2)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社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逐渐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濒临灭绝,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会写自己的民族语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承。

(3)有利于宣传内蒙古特色文化。内蒙古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将内蒙古的历史、经济、文化、政治、民俗、民族信仰等方面通过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展现出来,有利于外界了解内蒙古,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4.2 建设内蒙古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的优势

(1)具有充足的数据源。内蒙古自治区除了蒙古族,还有回族、满族在内的多个少数民族居住。民族文献资源非常丰富。馆藏地方文献是建设“内蒙古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的基础。内蒙古各级、各系统图书馆藏有大量的地方文献,有研究型著作、论文,也有散见在一些相关书刊里的文献,通过搜集、整理,这些都可以系统地收入数据库中。

(2)具有相当的设备及人员条件。内蒙古图书馆新馆建成以后,拥有大量的数字资源加工设备,如扫描仪、数码录音机、数码摄像机、多媒体计算机、并且拥有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将搜集的资源进行规范的加工、著录、标引及提供数字化的推送服务。除此之外,专业人员的素质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图书馆拥有一批专业的计算机及图书馆学专业人才,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3)随着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内蒙古地区的硬件、软件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为我们开展民族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设施保障。

5.3 建设内蒙古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的艰巨性

少数民族文献按其内容,则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艺术、文学、科技、医学等类目。

目前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文献数据库受到软硬件设施、各个地区重视程度的不同,发展参差不齐。内蒙古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仅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不少,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解决,只有这样,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建立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是保护地方民族文化,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各少数民族地区应当抓住各自地区民族的特征,积极开展建设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将地方文献,民族文献充分地利用起来,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积极贡献。

[1]罗康泰.让民族文献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8-82.

猜你喜欢

文献数据库内蒙古少数民族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论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的质量调控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