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TV的兴起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2013-02-15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云南曲靖65501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远程数字图书馆

韩 丽(曲靖师范学院 图书馆,云南 曲靖 655011)

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用户对视听需求的不断提升,国内外适时地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IPTV。而利用IPTV构建新媒体服务网络,开展新媒体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拓展服务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它对于图书馆提升文化传播服务能力,满足更多社会人群的信息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平等获取和共享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IPTV概述

1.1 IPTV的定义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s)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指利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以IP机顶盒+电视机、手机或PC作为终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为一体,通过IP互联网协议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术。[1]

1.2 IPTV的特点

IPTV是通过高性能宽带网络传输的电视媒体。从技术上看,IPTV具有以下特点。

(1)高性能。IPTV技术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高性能技术。它主要采用音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两种传播方式。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物理网络中,它能够使音、视频节目或信号,通过IP数据包的方式,安全、有效、保质地把信息分发给不同用户,从而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数字媒体服务。

(2)交互性。IPTV是基于IP协议的广播电视。与传统的数字电视相比,IPTV具有先天的交互特性,它可提供建立在通信网络上的互动性视频服务,以实现用户对视频内容的多种选择。[2]

(3)可开发性。IPTV建设成本低,操作简单,且能以较小的改动幅度支持不同的视频编码标准,从而节省网络带宽,有效提升同等条件下的视频质量。

1.3 IPTV的作用

1.3.1 打破用户终端限制,提供多终端服务

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的数字电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有效地将电视、通信和计算机三个领域相结合,并融合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相关特性,是传统电视和电信新兴业务的结合体。用户可通过计算机、IP机顶盒+电视机或手机等多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享受IPTV方便快捷、全面到位的服务。

1.3.2 改变传统传播模式,实现实质性互动

与传统的传播方式不同,IPTV融合了网络和电视的特性,具有双向交互的时移和回看功能;它摆脱了传统电视媒介线性传播模式,在自主选择和互动性上可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点播已经播过但自己又非常感兴趣的节目,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编辑属于自己的信息频道,让自己的终端成为一个小型的IPTV发送装置,并通过它向他人传播自己的信息。

1.3.3 音视频传播方式促进个性化、人际化传播

借助技术的优势,IPTV可确保其信息存储库里的信息不会被删除,而新的信息又能够及时加入。这样,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随时随地通过点击的方式对节目的内容进行个性化选择。另外,IPTV双向互动的新型传播模式,使其更加适合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和用户市场细分化的需求,从而体现出人际化传播的一面。

1.3.4 利用技术优势,开辟文化传播新渠道

IPTV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它的发展对带动文化、娱乐和信息通信产业,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它以可开发性强、建设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获取信息途径多样等优势,能够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3]在我国,尤其是有线电视覆盖面较广的地区,IPTV就很有发展空间。在这些地区采用“宽带网络+机顶盒+电视”的建设模式,只要再添加少许设备,就能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和服务送入千家万户。

2 IPTV与数字图书馆

2.1 IPTV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2.1.1 丰富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

在各种新媒体中,IPTV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引起了图书馆界的极大关注。IPTV内容资源极为丰富,它除了能够为用户提供电视台、教育电视系统、学校等有关部门发送的音视频电视节目外,还能够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电话、VOD、互联网浏览、网络游戏、网上购物和远程教育等在内的多种交互式多媒体信息。在IPTV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只要在IPTV中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切合点,就能实现资源的无限增长和服务的不断延伸。

2.1.2 实现了个性化知识服务

通过IPTV的先进技术系统,图书馆可掌握用户的年龄段、爱好、观看时段、地理位置甚至近期的需求等信息。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IPTV存储系统将自动存储个体需求信息,并建立分类信息库,然后以点对点或点对多的传播方式,把特定的信息对特定的用户或用户群进行定时或滚动发布,从而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2.1.3 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过去,数字电视用户只能通过遥控器输入数字,不能输入汉字,且难于精确查询信息。现在,这些问题随着IPTV的出现迎刃而解。这为建立电视图书馆,开展泛在服务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图书馆可以利用IPTV强大的交互功能,并开发相应的接口,将图书馆与IPTV连接起来,从而把图书馆的服务送入千家万户,最终实现跨网络、跨终端、跨媒体的泛在服务。

2.1.4 提供了理想的泛在学习平台

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指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按需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4]IPTV作为一种综合性媒体形式,可为图书馆提供流畅的通信服务平台,使用户在无缝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地学习,将受时空限制的正式学习延伸到非正式学习中,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所,从而构建一个泛在的学习空间。

2.1.5 提升了文化传播服务能力

数字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公共信息的中心枢纽,它在文化传播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IPTV是未来综合信息娱乐融合的新平台。通过IPTV平台,数字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有效提升其文化传播服务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①开展数字图书馆音频和视频信息远程服务,为用户提供学科广泛、知识丰富的各层次音频和视频服务;②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为农民提供清晰生动的数字图书馆音频和视频资源,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素质;③根据视障用户的不同文化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有声信息资源的特需服务。

2.2 IPTV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2.2.1 导航服务

图书馆IPTV系统图文并茂地为用户介绍馆内的基本情况,从而指导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另外,对于丰富的IPTV信息资源,图书馆可根据IPTV信息来源按地域分类或首字拼音分类法编排成目录检索系统,并建立超文本链接以方便用户查询;还可结合本馆馆藏特色,进行深度开发,建成具有馆藏特色和较高利用价值的IPTV资源的导航服务体系。

2.2.2 预约预览服务

随着IPTV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IPTV终端查询图书馆的书目信息,进行自助式的图书预约和续借,还可以通过IPTV系统预览图书馆大量电子图书,翻阅各类藏书。如2009年国家图书馆在北京地区开通的全球首家图书馆专业电视频道——“国图空间”。[5]通过该电视频道,用户不仅可以预览国家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享受到国家图书馆双向交互式的图书预约和续借等服务。

2.2.3 视频播放服务

在图书馆IPTV系统中,视频播放可以让用户通过IPTV终端收看图书馆组织的各种学术报告、专业讲座以及各种用户培训等视频图像,可以为用户提供符合当前形势的应急性视频节目播放服务,如在世博会期间上海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定时、在线的“世博快讯”播报服务。IPTV系统还可以实现光盘点播服务,即将图书馆保存的大量光盘资源,通过图书馆IPTV光盘点播程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光盘点播服务,以满足用户自助学习的需求。

2.2.4 专题服务

根据用户的多媒体信息需求,图书馆可确定视频资源收集范围和专题内容,在对IPTV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序化的基础上,制作成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题视频信息,并通过IPTV播放器快捷地提供给用户。如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网络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和新华网合作推出的《看东方》《东方时空》《文化中国》等系列专题视频服务。它不仅包括人物、传记、大事记、科教、影视、戏曲、地方戏等内容,而且还含有从各地IPTV中挑选出的、用户急需的以及用户喜爱的视频信息。

2.2.5 远程服务

目前,IPTV在远程服务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它不仅延伸了远程服务的手段、丰富了服务的渠道,而且还拓宽了远程服务的内涵,增强了彼此的交互。图书馆利用IPTV技术可建立一种既符合本馆远程服务需求又能让用户方便参与、使用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图书馆不仅可为用户提供音视频信息、辅导讲座、学习方法、远程咨询和远程借阅服务,还可协调远程服务各环节的管理以及解决用户在远程服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2.2.6 数据库服务

对纷繁复杂的音频和视频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和挖掘,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音频和视频数据库,已成为IPTV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可利用先进的技术,选择合适的IPTV信息,然后将其整合为图书馆视频数据库,并结合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如上海图书馆针对用户需求引进《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正保多媒体数据库》《知识视界视频资源库》等。

2.2.7 支付服务

通过与用户、中间件子系统、VOD子系统以及接入设备的交互,IPTV不仅可以通过自助服务来查询消费记录和账单信息,而且还可提供在线支付服务,如让用户利用该系统支付图书逾期滞纳金,以及交付遗失图书的赔款,等等。

[1]万晓榆,等.IPTV技术与运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

[2]晓波.浅析IPTV应用及发展[J].行业视点,2008(9):17-20.

[3]黄楚新.论IPTV发展的传播学意义[J].现代传播,2011(11):102-105.

[4]赵楚.浅析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服务管理系统[J].网络与信息,2012(2):40.

[5]孙一钢,钱国富.新媒体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89-92

猜你喜欢

远程数字图书馆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远程诈骗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一次神奇的远程渗透破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