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3-02-01王丽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学生观

王丽超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后,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低效的课堂,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的动态生成活动。文章以语文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教材观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再认识,以期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我国教学论发展的实践指向,是从事和即将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最为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低效问题仍然存在。现存两种低效教学课堂:一种以教师、课堂、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学科知识的单向传递,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另一种课堂对传统教学的偏差进行了纠正,却形成了重学生主体性轻教师引导的课堂,造成课堂教学泛人文性、无效讨论等现象。究其原因是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从而使课堂教学出现了低效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并找出原因,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科学的学生观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有正确的认识和实践。教师是课堂教学直接实施者,真正的领略和落实科学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观,就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师生观,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正确的教师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学生行为的表率,所以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师德。此外,教师需要树立由传统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的观念,由既定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者发展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者的观念。

2、科学的学生观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地认识学生。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其次,学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再次,学生是完整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也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只有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情况、需求及认知发展规律。

二、以语文工具性为基础,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于语文教学的目标取向,历经了重知识到重能力,从重能力到重兴趣、情感、态度等再转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强调富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变化,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语文学科性质经历了工具性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转变。

1、二元对立,偏废其一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认识到语文具有工具性的前提下,一些教师出现唯工具性的倾向,于是出现了机械训练的语文课。在弘扬个性化学习的今天,这种落后的方式已得到改变,语文教学担负了培养学生健全心理和人格的重任。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培养,有些人甚至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于是出现了淡化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现象。结果学生语文素养普遍下降。事实说明,抛弃对作品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去单纯追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得不偿失的。

2、以工具性为基础,实现情感与能力的统一

从文化角度来看人类的文化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没有语言文字的表达,文本的思想内容就没有外在的表现形式,人们就无从知道文本的思想内容,所以人文性的学习必须以工具性为基础。从语文课程的功能性来说,必须承认工具性是语文固有的本质属性,语文本身就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从社会的认可度来看,严格的高考制度要求我们不能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兼顾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必须要在充分体现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意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二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三、以教材为基点,树立开放多样的课程资源观

要想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一味的去求新求异,忽略教材的经典性。应该以教材为基点,充分使用好教材,否则即便有了所谓的“善本”的教材,也会应了那句:“经是好经,就是被歪嘴和尚念歪了。”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要正确使用教材必须做到:首先,树立新的教材使用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其次,需要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理论基础,灵活处理教科书。总之,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孤立实体,而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需求和特殊教育情境而不断被建构的。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教学学生观
物理知识在“雅致”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新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观念的重新构建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浅议新课标下创建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