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年以来我国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研究

2013-01-31于永宏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李刚流行语

于永宏



2009年以来我国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研究

于永宏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与艺术系,福建 漳州 363000)

选取近三年来一些最能代表社会舆论、简短精炼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以求可以深入挖掘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流行机制。通过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不拘于传统媒体的规范用语要求,契合了网络这一媒介的传播特性,它在内容上的时代感、讽刺性和宣泄性,形式上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其突破了网络这个单一的传播渠道,成为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全媒体的热捧。这些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并反映出社会现实,是由社会现实所引发的年轻群体对话语权的追求,有些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更是促进了新闻事件的解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盲目的跟风和复制只会削弱其传播效果,也有很多网络流行语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大有炒作之疑,急需规范这些网络行为。

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话语权;议题

网络兴起之初,并不是全民网络,也就难以存在引人注目的流行语。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年年暴增,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1]。跟着网民人数激增的,是网络用语的繁荣与革新。从数年前的“俯卧撑”、“打酱油”到近年的“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给力”、“伤不起”等,各种网络用语可谓是各领风骚数百天,在经历一个又一个PK后在网络的土壤中萌芽发展繁荣。只是有些在PK中逐渐消解,黯然退幕,有些却傲视群雄,固守至今,有些网络流行语只是一时的小流行,而有些网络流行语化身经典,甚至可以代表一个时代。

本文主要选取近三年来一些最能代表社会舆论的简短精炼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以求可以深入挖掘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流行机制,更好地为指导今后网络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网络流行语的现状与特点

2009年,一个儿童游戏的名字开始火热起来。2009年2月,云南青年李乔明死在看守所,看守所警方称其“躲猫猫”时撞墙致死。很快,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死因“躲猫猫”火了。网友们一边愤怒地质疑躲猫猫的危险性,一边大量发帖引用“躲猫猫”。2010年1月,躲猫猫被收入上海译文出版社新编的《汉英大词典》,译为hide-and-seek。[2]。其后,各种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并盛行,从“躲猫猫”到“70码”,从“非常艰难的决定”到“羡慕嫉妒恨”,从“被自杀”到“被就业”,从“伤不起”到“hold 住”,从“给力”到“神马都是浮云”,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现实,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流行语的广泛传播,更是促进了新闻事件的解决。同时,随着网络放大镜般的传播效果,这些流行语不止局限在网络上,传统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借用也比比皆是,甚至在高考作文中也不断出现网络流行语素材,连最新《新华字典》也收录部分网络流行词,艺术墙、涂鸦墙上无所不包各种网络热词。总的来说,我国网络流行语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网络流行语内容的强烈时代性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总是和时代现状紧密相连。当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发生后,反映该事件的相关网络流行语就会出现。在“躲猫猫”事件发生后,这个词就从一个普通的儿童游戏推到了网络流行语的顶端。它的流行直接源自于该事件,“躲猫猫”随时代而生,最终也随事件的平息而淡出大众的视野。

“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餐具”,猫扑的一句话道出了众人当前的心理感受。学者赵亚丽认为,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是新词语产生的外部原因[3]。她还认为,网络中“杯具”的经典流行语反映了一种社会意识和群体情绪,是消极情绪是哀怨的叹息,同时也是一种自嘲和自我解脱后的积极向上[3]。所以,“杯具”的流行可以说是当今时代一些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写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感。

可见,网络流行语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各个时代状况的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并反映了各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社会现实,它应时代而生、随时代而发展繁荣,并随时代而或保留或消退。

第二,网络流行语内容的讽刺性和宣泄性

网络流行语体现着使用者们对现实的态度与心理,尤其是从重大新闻事件中引发出来的网络流行语,更是隐含着对新闻事件强烈而直接的情绪体验,或讽刺,或宣泄。然而,不同于一般的长篇大论式的说理评论,它是在其小身段中体现大情感,通过双关谐音等手法,表面上言说此事,实际上讲另一件事,表达更为含蓄、幽默,在诙谐中加深寓意,达到讽刺目的。

以“杯具”为例,看似说的是“杯具”,其实不然,这个词内涵在于与“悲剧”谐音,“人生就像一个大茶几,上面摆满了各种杯具”,这既是对社会上一些让人无奈现象的讽刺,又是对这种无可奈何情绪的一种宣泄。

纵观近年来经典的网络流行语,它们源于对现实的精辟总结与评价,隐藏着人们的意见表达,甚至是对某些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如“我爸是李刚”、“欺实马”(七十码),当无法改变现状时,便倾向用这些网络语言来针砭时弊,宣泄心中的情感。

第三,网络流行语形式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从形式上来说,网络流行语大多直接提取关键词,如“躲猫猫”就被众多网民把它和之前的“打酱油”、“俯卧撑”并称为“武林三大绝学”。2010年交通肇事后的李启铭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其嚣张气焰将“我爸是李刚”迅速由猫扑网蔓延至整个网络。在360与QQ拉开的大战全面爆发后,腾讯发布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一下子,“一个艰难的决定”成了热捧词,霎时间到处都是“艰难的决定”。2011年某发言人的“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迅速被网民们抓住把柄,成为新一轮的网络流行语天王。类似这些网络流行语便是就地取材。

而另一些网络流行语则是灵活运用,通过构词手法,进行组合创新。比如,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在网络出现后,ABB体开始此起彼伏,“郭跳跳”火了,“楼脆脆”、“路踏踏”等也热了。直接由谐音发展而来的“神马”、“有木有”、“肿么了”、“欺实马”等,由犀利哥引发的“哥”的传说,更是引领一时风潮。极富特色的要属各种网络文体,例如,由“亲”所代表的淘宝体,由“有木有!!!!!”所代表的咆哮体,由“我是凡客”所代表的凡客体,由“这TM才叫生活”代表的生活体,这些流行于网络的文体极大的丰富了网络流行语。

第四,短小精悍且流行面广

语言的流行也要遵循经济适用的规则,以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意思,言简意赅。短小的词汇更容易被人记住和传播开来,就像是标题制作,以求短小精悍夺人眼球。

以网络评选、总结出来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词为例,猫扑贴贴论坛的2011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最具说服力奖】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最佳汉语语法大奖】我勒个去;【最炫耀大奖】我爸是李刚;【最主流大奖】给力;【最佳美术大奖】神马都是浮云;【最佳修辞大奖】杯具;【最感同身受大奖】蛋疼;【最文明大奖】你妹;【最废话大奖】你懂的;【最简洁有力大奖】擦。[4]这些网络流行语往往都以简洁的几个字来进行总结概述,透露出极大的内涵与意义。

2010年“给力”一词,原是在网络上流行的一段《西游记》配音,在2010年11月10日正式登入《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体制改革路线年底完成》,对此,有日本学者评价《人民日报》的这一举动,是“将未曾使用的新的词汇赋予新的意义使用的,包含新的价值观的词汇”,“是一个成功的例子”[5],开启了网络流行语突破网络使用的局限,各大媒体纷纷效仿《人民日报》,在新闻报道中穿插各式网络流行语,如,《央行给力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 (《重庆晨报》2010年11月12日),《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2010年11月12日),《一场强暴雨为何让北京“伤不起”》(新华网2012年7月24日)等等。更有甚者,包括“给力”一词在内的网络流行语也开始登陆语文作文试题或行文里。

二、网络流行语形成并流行的机制

网络流行语是被网民们约定俗成的使用典范,包含众人对其意义及内涵的高度认同,并且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以及相当广的范围内成为一种符号性的昭示。如同时尚的流行,在现今消费社会,时尚总在不断的被制造,被抛弃,接着又被制造出新的时尚,网络流行语也经历着被追捧、被抛弃、被重塑的轨迹,但是,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时尚,并不是设计者们灵光一闪的念想,而是有着它自己的形成和激励机制。

其次,媒介生态环境的因素。在没有网络的日子里,公民要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能借助传统媒体,然而,这些传统媒体资源仅由少数人享有,公众要想获取这些资源极为困难。这注定了公民难以真正实现“公开表达意见”的表达权,而互联网的出现及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公民表达个人意见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在合法合情合理的范围内,每个在网络上的个体都有平等而独立地传播信息的权利和自由。可以说,网络为民众表达民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为这些流行语提供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而当某个网络流行语成为新的时尚和潮流后,其在网络上带来的高点击率,就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润,所以,由点击率激增所引发的竞相效仿和复制,就成为各媒介的杀手锏,除了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也纷纷将触角伸向这些网络流行语,借以获得更多的到达率。

再次,网民公众的结构因素。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主体是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60、70后牢牢的掌握着主流话语权,尤其是传统媒体资源,处于劣势地位的80、90后更愿意借助网络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心声,并希望通过网络的无处不在,使更多的同龄人认同自己,在网络上形成一种聚合反应,扩大他们的舆情范围。同时,不论是已经奔三却暮气沉沉的80后,还是被指卖萌,脑残的90后,为了改写这些被贴在身后的标签,也愿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引起前辈的注意,将个人意见转变为群体意见。例如,“我爸是李刚”火遍网络后,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造句运动,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我爸是李刚”版本,土豆网上《我爸是李刚》的歌曲更是火爆,一个带有讽刺和宣泄性质的网络流行语就这样彰显了这群年轻创作者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的年轻创作者群体,追求个性和时尚,创造出来的网络流行语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独特的烙印。最典型的当属追求潮流,追求时尚。例如,网络流行语“HOLD住”,它不但在网上火爆了,更是进入了传统媒体,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进入了歌曲中,进入了学校课堂中。这个洋中结合的词语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就在于它所与生俱来的时尚性质,在于它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时髦色彩。而它的时尚同时体现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从造词形式上看它融合了中英两种语言,体现了国际化,满足了时下年轻人用语时尚的需求。[7]

最后,语言使用上的偏差。网络用语不同于传统媒体用语,其规范性和语言长度都会有所偏差,它更倾向于用简洁的方式来传递意思,像各种符号的运用,就是网络独一无二的语言,但因为这些语言是网民们已经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所以并不会影响彼此间的交流和理解。同时,一些网络流行语就是因为拼写失误得来的,例如,“神马”、“有木有”、“肿么了”等,这些错误的拼写如若放在传统媒体上,那是工作人员的错误,需要进行纠错更正。但是在网络上,这些词语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谓一念地狱,一念天堂,正是因为有了网络这个不拘小节的舞台,这些语言才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三、我国网络流行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流行语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文化,那些代表着舆情民意、短小精悍的网络流行语见证和勾勒了培育它的时代图景,它产生于网络,丰富了网络原有语言和词汇,掀起了网络舆情的高潮,同时,它又渗透传播到其他媒体和现实生活,又将实际生活中的词汇改编到网络空间中。在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这些网络流行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盲目的跟风带来的视觉疲劳和意义走样

一个“我爸是李刚”,着实火热了一把,来看看网民们对这个网络流行语的造句运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我爸是李刚

VAR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变量系统的动态变化以及各种冲击对变量产生的影响[18]。本文对各省份的时序数据分别建立VAR模型,通过分析各变量对水资源消耗的脉冲响应函数来研究各省份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影响的动态效应。本文建立的VAR模型主要包含4个变量,其VAR模型见式 (1)。各个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根据AIC和SC检验值最小的原则进行选择。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爸是李刚

我爸是李刚,你值得拥有。

我爸是李刚,洗洗更健康。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

钻石恒久远,李刚永流存

本来代表着强大民意的网络流行语,在接二连三的造句运动后,不见了当初的愤怒与正义,那种对权力阶层的声讨,变成了无谓的调侃和闹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被无限制的放大和复制,“给力”火热,一时间全媒体都是“给力”,小朋友是“伤不起”的,一时间包括动植物在内的全球都“伤不起”,不只是哥会“寂寞”,姐也很“寂寞”,不只是“哥是个传说”,姐也“只是个传说”……这些盲目的跟风带来的是公众一定程度上的视觉疲劳,甚至有逆反情绪。

(二)炒作和低俗的商业利用

“齐B小短裙”,一个不太文雅的网络流行语,在2012年两会期间盖过各提案议案的风头,瞬间流传大江南北。借助微博的力量,发布该博文的博主周蕊Emily也火了起来。

网络的好处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和低门槛,可就如“很多时候,人不是跌倒在缺陷上,而是跌倒在优势上”一样,网络的过于开放和低门槛又使得某些人有了可趁之机,这些人打起了网络流行语的歪主意,不少人通过人为炒作,“小短裙”火了,“干爹”和“坑爹”更火了。

此外,一些人为了出名或为了渔利,通过一些庸俗化流行语吸引大众眼球,甚至只为博得众人一瞥。网络语言的庸俗化带动了更多网民参与创造和传播,其结果是网络充斥着各种带有恶搞性质的庸俗语言,导致网络文化的低俗化,阻碍网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三)网络规范不完善带来的情绪过度放大

一些网络流行语有时候容易受到群众心理的影响,民众情绪的渲染,将事件带入媒体的镁光灯下,其结果容易有失偏颇,甚至是群众审判、媒体审判取代了司法审判。2009年发生的“七十码”事件,飙车的胡斌将青年谭卓撞飞,警方以“七十码”断定当时的车速。网友们以质疑和愤怒的心情转播“七十码”的变体“欺实马”,舆论的压力让审判成为关注的焦点,最终审判没有屈从于舆论的压力,判处肇事者监禁。与之相应的一个案件是上世纪末发生的南京张金柱案,当时成为焦点人物的张金柱,其撞死人后被全国舆论围追堵截,最后迫于媒体和民众的舆论压力,他被执行死刑。仔细分析,其实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和张金柱时期流行语的传播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甚至可以说,网络法律不健全的今天,网络流行语的即时性和扩散性的传播,更容易让积聚的民怨一下子爆发出来,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

因此,在网络流行语上,我们需要借助法律的力量来完善各种规则,规范各种网络行为,包括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防止网络流行语成为媒体审判或各种网络不公正现象的帮凶。同时,要借助行政的力量,积极文明引导网络行为,一些反映民意的网络流行语如果得不到及时回应和疏通引导的话,会不断积聚膨胀,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

当然,以舆情民意为主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看作是一个民族对新闻事件,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态度的考量指标。一个高素质的民族和国家必然也是具有开放宽容的态度,创造出具有高水平的网络流行语的民族和国家。所以,要规范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关键还在于提升全民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减少网络流行语的低俗化、“娱乐至死”的倾向,降低低级趣味的网络恶搞,防止网民盲目的、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使网民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担当,能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流行语发展和传播的独立个体。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是当前大众文化的综合和积聚,同时,它也应是镜鉴,作为民意和话语的反映,得到理应的尊重、保护和引导。

[1]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2] 百度百科. 躲猫猫事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18094.htm.

[3] 赵亚丽. 网络热词“杯具”的新思考[J]. 新闻传播,2011(2):96-97.

[4] 2011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EB/OL] . http://tt.mop.com/read_10113531_1_0.html.

[5] 大形彻白云飞孔令竹横大路绫子给力——《人民日报》某版面标题所使用的网络流行语[C]. 人文学论集,2011.

[6] 荣婷. 浅议网络流行语[J]. 中外文艺,2010 (9) :76.

[7] 张弛. 网络流行语为何流行[J]. 文学界,2011 (10) :87-88.

Study on the communicate mechanism of the network Buzzwords since 2009

YU Yong-ho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ujian Zhangzhou 363000)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es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catchwords and its popular mechanisms.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network catchwords, different from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adapt to the network soil. They reflect the social reality, represented the younger’s’ pursuit of voice. Many of the catchwords also influenced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promoted the solution of the news event. However, blindly follow suit and copy only will weaken its communication effect, also a lot of network catchword for reasons of commercial interests, may have a doubt of hype, and urgently needs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se networks.

Network catchword;Transmission mechanism;Right of speech;Topic for discussion

H030

A

1673-1417(2013)03-0028-06

2013-06-03

于永宏(1979—),男,福建漳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传播学。

(责任编辑:黄文丽)

猜你喜欢

李刚流行语
The Channel Tunnel
李刚作品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绿色的生命
大学流行语考察
我又没有一千万
巧借 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