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

2013-01-31禹玉环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实训体系旅游

禹玉环

(遵义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 实践教学是适应涉外旅游专业特征需要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涉外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相吻合,强调实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就业竞争力。

一、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涉外旅游专业的服务性、职业化特征正逐渐被旅游院校所认同和接受,实践教学在该专业已经引起重视,各院校都在进行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从教学思想来看,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还不够。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依附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没有对实践教学进行统筹安排,独立规划,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真正的效果;从教学内容上看,实践教学内容不尽合理。很多本科院校涉外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内容安排上随意性比较大,前后脱节、内容重复、知识老化的现象比比皆是;从实践教学的条件来看,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等都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从实践教学的活动过程来看,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不到位,各教学环节缺少前后连接和铺垫,不能环环相扣,逐步递进,学科理论重复、拘泥于形式的简单模拟现象频繁,难以发挥实践教学作为独立整体的优势。

现有的实践教学未构建起既能体现专业教学培训目标,又能体现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还能有序安排实践教学各活动过程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构建适合这一需求的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很有必要。

二、构建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作为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部分,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完整教学系统,通过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这一体系要求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条件、过程等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构建这一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克服现有实践教学的弊端。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作为涉外旅游专业教学中的独立环节存在,通过对实践教学每个环节的统筹规划,具体安排四年当中各课程、各环节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克服目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条件不完善、教学活动过程前后脱节等弊端。

其次,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整体推进、系统进行的整体,它的构建与实施,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保障这一体系的实际效果。因此,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必然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

再次,有利于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整合性的实践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性能力,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障实践整体目标的实现”[2]。按照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的原则,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目标、内容、形式等各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具体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在教学中各课程、各环节、各时间段、各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教学系统,来确保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教学目标整体鲜明、内容前后衔接、教学保障巩固有力、教学管理层次分明、教学质量整体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按照目标一体化、内容一体化、保障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的要求,遵循“实践教学四年一条线,不间断”[2]的原则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置,主要内容包括: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包括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涉外旅游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各院校涉外旅游专业应该根据自身所依托的专业背景以及区位资源、自身的师资状况等,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自身特色。其次,明确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适应目前的就业需求,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培训目标为:一是基本能力。包括中文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听说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二是专业技能。包括导游服务技能与技巧、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饭店服务技能与技巧、饭店管理能力、会展策划能力、旅游规划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树立学生主动服务意识,并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三是综合素养。包括执行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具体地组织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必须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强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重点,以能力培训为目标,要围绕目标体系当中的基本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的提高展开。

具体而言,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包含四个方面:课程实践、专业实训、教学见习、顶岗实习。课程实践部分既要增加原有理论课程中实践的比例,利用专业课加强实践教学,还要求任课教师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PP T模拟演示等方式优化课堂设计,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效果。专业实训是根据专业实践的要求,分学期、分阶段地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导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的模拟训练。教学见习是理论学习过程中安排到企业以观摩或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的短期实践,虽然时间较短,但由于多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最容易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形成直接的感官。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要求改变过去一个岗位一干到底的方式,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到多个岗位上进行观摩或实习,使其对本专业的工作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

这四个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通过四个方面的内容确保实践教学四年不间断,从内容上避免前后脱节、内容重复、知识老化等问题。

3.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体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三个方面。

组织保障方面,构建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院系两方面从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并且要从院系两方面构建各有侧重、相互分工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从组织上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师资队伍方面,涉外旅游专业应用性、涉外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水平、丰富的旅游行业实践经验、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推动外语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外语化,建设一支有较高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并拥有一定外语水平的、适合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基地方面,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要求不但要有设备较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还要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便于学生进行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

4.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制度管理和质量管理四个部分。

一是计划管理。制定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内容前后贯通。二是过程管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根本准则就是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四年一条线,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要求把四年的实践教学过程当做一个整体,对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的管理。三是制度管理。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进行制度管理。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室操作制度》、《实践教学奖惩办法》等,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四是质量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注重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确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尽可能地以量化的指标加以体现,科学考核教师和学生在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四、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1.整合实践课程

目前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合人才培养的需求,滞后于市场需求,要改变目前基础课多、专业课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理论课多、实践课少的现状,修订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

充分利用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实训,利用《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区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学》、《现代饭店管理》、《餐饮实务》、《旅游服务礼仪》、《旅游电子商务》、《客源国概况》、《涉外礼仪》等课程开展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训,由教研室对这些课程拟定教学大纲,除了规定理论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还要明确每门课程具体的实训内容,从内容到方法都要有具体的量化要求。

注重专业实训课的训练。专业实训课是在专业实训室进行的模拟训练,它能直观地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在模拟导游训练、模拟客房训练、餐饮服务技能训练课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训练的目的,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训练氛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能培训为中心开展专业实训课。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根据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各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建设专业实训室,模拟导游训练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接待与计调模拟、产品研发模拟、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模拟、旅游电子商务等,让学生在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中获得直观的体验和感知。其次,要注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教学见习与顶岗实习提供场所,其中实习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学校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可能与酒店等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学生实习等方面达成一致,注重实效,积极与合作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注重顶岗实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进行能力培训。

3.完善师资队伍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师资培养是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基础性工程。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科特色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不仅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水平、扎实的科研功底,还具有相关旅游行业实践经验,掌握实践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3]。

一是要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尽可能地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者到酒店等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及时把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进行知识更新,保证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教师送到酒店等单位,在服务一线进行学习,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二是要注重人才引进,创造条件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些既有专业理论学习背景,又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人才;三是要注重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学校要结合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制定考核的机制和办法,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创新,把实践教学考核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的依据,通过相应的制度确保教师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

4.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和过程管理,通过管理抓好实践教学的实效。

一方面,建立合格的实习指导小组。在教师中挑选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组建实习指导小组,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业务方面的困难。还可以从实习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实习工作,提高实践效果。另一方面,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考评制度,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确保实践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实践教学量化考核标准,对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实际效果等进行量化考核,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的依据。还要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实践、专业实训、教学见习、顶岗实习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考核评估。除了考核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外,学生的服务意识、工作态度以及对本行业总体的认知等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

总之,涉外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既能凸显专业教学培训目标,又能推进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还能有序安排实践教学各活动过程,它的实施必将推动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更上一个新台阶。

[1]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09,(19):116—118.

[2]陈丹红.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52—154.

[3]黄元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5):167—168.

猜你喜欢

实训体系旅游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旅游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