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蛹虫草不同菌株的栽培试验

2013-01-28俞燕芳毛平生邓真华尹志亮张春云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3期
关键词:虫草菌丝菌落

俞燕芳 毛平生 邓真华 尹志亮 张春云

(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3)

蛹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蛹虫草子实体除了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及钙、锰、锌、硒等微量元素外,还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酸、SOD 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滋肺补肾、止血化痰、抑制肿瘤生长等药用价值[1~2]。近年来,关于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方面的报道很多,蛹虫草人工培育成功率高,生长周期短,基本满足大规模生产要求,已投入市场销售。

目前市面上的蛹虫草品种多样,产品良莠不齐。选择适合本地区生产的优良菌株是蛹虫草栽培实现高产、优质的关键。由于分布地域不同,而且蛹虫草菌株种性不稳定,极易出现性状分离,不同的蛹虫草品种生物学特性和栽培学特性有所不同[3~5]。笔者通过对3 个蛹虫草菌株进行菌落培养、液体菌种培养和子实体栽培,比较不同菌株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筛选出1 个优良菌株,为蛹虫草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市售的蛹虫草菌株B1(购自北京)、J1(购自江苏)和H1(购自河南)。

1.1.2 培养基

①PDA 培养基:马铃薯20%,琼脂粉0. 5%,KH2PO40.3%,MgSO4·7H2O 0.1%,葡萄糖2.5%,蛋白胨0.3%。

②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KH2PO40. 3%,MgSO4·7H2O 0.1%,葡萄糖2.5%,蛋白胨0.3%。

③栽培培养基:大米 30g + 蚕蛹粉 5g+营养液4 0 mL(KH2PO40. 3% ,MgSO4·7 H2O 0.05%,葡萄糖2.5%,蛋白胨0.3%)。

1.2 方法

1.2.1 菌落培养

挑取直径5mm 左右的蛹虫草菌块接种至9cmPDA 平板中央,置于23℃恒温培养18d。调查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半径/培养时间)、菌丝色泽、边缘整齐度和菌落角变率(角变面积/菌落总面积)。

1.2.2 液体菌种培养

挑取直径5mm 左右的蛹虫草菌块接种到装有40mL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18℃遮光静置培养2d,然后在摇床上23℃、120r/min 振荡培养7d,比较各菌株的菌球数(个/10mL)和菌丝形态;菌株成熟后过滤取菌丝,8 000r/min 离心10min,60℃烘干至恒重,称重。

1.2.3 子实体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10mL 活化的菌株悬液,接入栽培培养基中培养。初始阶段遮光培养,室温控制在17 ~20℃。待表面布满虫草菌丝后,将温度提高到22 ~25℃,培养至菌丝吃透培养基后,施以1 000lx、12h/d 的光照,同时进行昼夜温差刺激,将白天温度设为20℃,晚上设至10℃,菌丝体由白色逐渐转为桔黄色。待培养基表面有突起,并形成小米粒状原基时,适当通风,补充新鲜空气,保持室温在21 ~23℃,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80% ~90%,培养50d 后采收子实体,50℃烘干,称重。比较菌丝封面时间、转色时间、出现原基时间、子实体形态和每瓶干重。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菌株菌落培养试验结果

总体来看,3 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由表1 可以看出,H1 菌株长势最差,平均日均生长只有1.86mm。B1 菌丝生长最快,而且菌落整齐,菌丝致密洁白,匍匐状紧贴培养基生长,边缘整齐,气生性中等,角变率较小,具有优良菌株的性状。

表1 不同菌株菌落培养试验结果

2.2 不同菌株液体培养试验结果

接入液体培养基后,3 个菌株菌丝生长表现差异显著,具体见表2。菌株B1 菌丝浓密,菌球数较多,菌丝产量较高。H1 菌球数和菌丝干重均最低。

2.3 不同菌株子实体栽培试验结果

在遮光培养过程中,B1 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高于J1 和H1,由表3 可以看出,培养7d 部分瓶中的菌丝已布满培养基表面,而H1 菌株需要8 ~10 天。施以光照后,三个菌株的转色时间大致相同,均为2d,B1 菌株出现原基时间早于J1 和H1。3 个菌株的商品性也有不同,H1 的子实体产量最低,且子实体多头状、带状、片状等不规则形,表面H1 菌株已出现退化。B1 和J1 的子实体产量大致相同,但B1子实体较粗,商品性状优于H1。

表2 不同菌株液体菌株培养试验结果

表3 不同菌株子实体培养试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3 个菌株的生物学和栽培学特性均有明显不同,菌株B1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产量高,子实体产量高,且粗长均匀,颜色桔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作为生产用菌株。J1 次之,H1已明显出现退化症状,应弃之不用。

蛹虫草不同菌株表现差异较大,而且种性容易出现变异和退化,所以在大规模栽培前进行菌株子实体栽培、生长条件和育种试验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蛹虫草人工栽培需要人工控温控湿,耗能较大,为延长蛹虫草生产季节和减少人工控温的能耗,如果能在现有优良菌株的基础上选育出适合在本地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的菌株,对蛹虫草大规模生产将具有重要意义。

[1]代君君,范涛,吴传华,等. 人工栽培蛹虫草研究的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69 ~5471.

[2]桂仲争,朱雅红.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8,34(1):178 ~1841

[3]李森柱,夏凤娜,杨小兵.蛹虫草5 个选育菌株的品比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6,25(6):15 ~19.

[4]孙军德,房琳琳,王颖,等. 蛹虫草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发育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42(3):306~310.

[5]田雪梅.两个蛹虫草菌株的人工栽培试验比较[J].食药用菌,2012,20(4):229 ~230.

猜你喜欢

虫草菌丝菌落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