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滞育卵浸酸孵化技术的探讨

2013-01-28田梅惠刘敏李涛刘增虎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3期
关键词:酸处理孵化率蚕种

田梅惠 刘敏 李涛 刘增虎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661101)

滞育卵浸酸冷藏再浸酸孵化技术是对已超过即浸和冷浸施行适期,在自然室温(24.5 ~25.5℃)保护30日以内的蚕种采取的一种人工孵化处理方法。为了探索滞育卵浸酸冷藏在生产中的应用,笔者参照相关资料和数据,选择云南省当家品种云蚕7 号×云蚕8 号的原种作为试验品种,将春制越年蚕种保护在25℃自然温度10d,蚕种卵色已完全呈固有色时,采取浸酸、冷藏、再浸酸的处理方法,在秋季出库催青孵化时调查孵化率。试验表明,冷藏滞育卵作为蚕种余缺调节的补充手段,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1 春制原种云蚕7 和云蚕8。

1.2 试验方法

1.2.1 浸酸方法

将同日产的同一批次原蚕种云蚕7 号和云蚕8号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设为对照区(常规浸酸),蚕种按常规冷藏浸酸(冷藏时间50d 左右)进行入库冷藏处理。另一部分为试验区,蚕种放置在24.5~25.5℃,干湿差1.5 ~2.5℃环境中保护10d,待蚕卵变成固有色后,用比重1.08,液温46.1 ~47.8℃的盐酸浸渍15min(浸酸前用2%的甲醛溶液浸泡固定蚕种5min,待干燥后浸酸)。蚕种浸酸干燥后在15℃保护6h,入库5℃冷藏。试验区蚕种到达预定的冷藏天数40d 后,与对照种一起出库按常规冷藏浸酸种浸酸。浸酸标准:盐酸液温47.8℃,比重1.093,浸酸时间云蚕7 浸6min,云蚕8 浸6.5min。浸酸晾干后按常规标准催青,孵化时调查五天孵化头数,未孵化作死卵计算。每一个处理设置5 个重复区,每个试验小区为28 蛾蚕种一张,共处理20 张。

1.2.2 饲养方法

盛孵化的蚁蚕收蚁饲养,调查饲养成绩。饲养标准按常规饲养:1 ~2 龄温度27 ~28℃,干湿差2~2.5℃,全防干育。3 龄25 ~26℃,干湿差2.5 ~3℃,半防干。4 ~5 龄自然温度饲养。每个处理区设三个调查小区,每个调查小区数蚕400 头,上蔟后第七天调查其饲养成绩。

2 结果与分析

2.1 孵化率调查

根据五天的孵化头数调查,分别计算出供试各品种的有效孵化率和总孵化率(表1)。

表1 两种浸酸处理蚕种孵化率比较

结果表明:原种云蚕7(中系)的滞育卵浸酸种和常规冷藏种的实用孵化率分别为90. 78% 和96.15%,总孵化率分别为96.50%和97.07%,原种云蚕8(中系)的滞育卵浸酸种和常规冷藏种的实用孵化率分别为90.23%和94.37%,总孵化率分别为93.40%和96.49%,试验中的中系和日系的滞育卵浸酸种的实用孵化率和总孵化率都比对照种常规浸酸种低,但都达到了90%以上,基本满足了生产上的需要。由此说明,产卵后蚕种保护在自然温度中10d 后,仍然可以实施滞育卵浸酸,以解决秋种入库不足的问题。

2.2 饲养成绩调查

将滞育卵浸酸处理与常规浸酸处理的云蚕7、云蚕8 同时收蚁饲养,调查分析各品系各处理的饲养成绩,得到其平均值(表2)。调查结果显示:滞育卵浸酸原种云蚕7、云蚕8 和常规冷藏浸酸对照种云蚕7、云蚕8 的龄期经过相同,滞育卵浸酸种云蚕7 号的虫蛹率、幼虫生命率比对照种略低,死笼率略高,其余品种和处理之间几乎没有差别。另外,品种茧层量、茧层率和万蚕产茧量都无差别。由此说明,滞育卵浸酸处理的蚕种可以正常饲养,通过滞育卵处理可以弥补秋种入库不足的问题。

3 讨论

实验初步探索了云南省当家品种云蚕7、云蚕8原种的滞育卵浸酸技术,虽然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但实用孵化率偏低。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提高滞育卵浸酸种实用孵化率的技术。另外滞育卵通过浸酸冷藏再浸酸的处理,卵窝比常规冷藏浸酸的蚕种略深,是否影响蚕种孵化,也需进一步调查。

表2 两种浸酸处理蚕种饲养平均成绩比较

猜你喜欢

酸处理孵化率蚕种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酸处理对页岩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