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2013-01-27王敏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年14期
关键词:抗结核医嘱胃肠道

王敏娟

1 临床资料

本科今年1至9月共有93名患者进行了结核病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32名。在治疗过程中有21名老年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发热、皮疹,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白细胞降低,个别患者出现关节痛、肿胀,甚至出现关节强直、活动受限,诱发痛风等。 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患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关节炎等。

2 原因分析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改变,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易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系统和骨关节疾病等,需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用药种类繁多,药物间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又因老年人内环境稳定差,对某些药物反应能力降低,也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抗结核药物本身不良反应较多[1]。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率较高。

3 护理

3.1 用药前护理 ①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前,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痛风等,有无药物和食物的过敏史。②做好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所用抗结核药物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了解,便于自我监测。

3.2 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全身有无皮疹、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症状。有无头晕、乏力,黄疸、失眠、兴奋等症状;利福平可出现鼻塞、流涕等流感症状;有痛风病史者是否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强直、活动受限等症状,或症状加重现象。

3.3 症状护理 ①对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应给于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指导其少量多餐;有呕吐者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及时清理呕吐物;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止吐药[2]。②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的患者告知其勿抓挠,协助修剪指甲,避免皮肤感染;建议穿着棉质衣物,勿用肥皂等刺激性洗涤用品;避免食用海鲜、鱼虾等易致过敏的食物。如伴有高热者,做好高热的护理。③出现肝功能损害,应停用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让患者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减轻肝脏负担;遵医嘱使用保肝药物;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变化。④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等血液系统症状时有条件应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住单人房间,加强病房消毒,减少探视,嘱患者少活动,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如患者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应警惕颅内出血,及时处理;定期监测血常规。⑤一旦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出现关节强直、活动受限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停药。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后72 h方可恢复活动。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味等),严格戒酒,少食糖果。协助多饮水以利于尿酸排出。遵医嘱使用治疗通风的药物。定期监测患者血尿酸变化。

3.4 出现不良反应时,应陪伴并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主动配合治疗。

3.5 做好出院指导,督促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诊,做好定期随访工作。

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为使老年肺结核患者能顺利完成结核病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护理人员应重视早期观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做好相应的护理,使结核得到有效控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王丽萍,魏红霞.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12).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抗结核医嘱胃肠道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