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桂县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3-01-26李春生

中国林业经济 2013年4期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

李春生

(桂林市临桂县宛田乡林业站,广西 桂林 541100)

目前,林下经济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它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可操作、潜力大等优势。临桂县位于广西桂林市西部,林业用地面积为14.67万hm2,主要林木包括杉木、杂木、毛竹、松木、桂花树等。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化,全县现有集体林地面积达13.14万hm2。林下经济也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2012年,全县发展林下经济2.97万hm2,涉及11个乡镇,品类涉及食用菌、禽类、药材、生态旅游等,实现产值22.1亿元,为农民增收5.4亿元。因此,要继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真正将林地转化为群众的“钱箱子”。

1 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意义

①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本县空闲的土地及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组织林业专业合作社,培养本地的龙头企业,不但能有效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还能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如农村的交通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从而带动临桂县新农村建设向前迈进。

③增强林业综合效益,确保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林下经济,能有效促进森林的新陈代谢,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林木质量。同时,培育生态公益林,保护林木资源。并合理砍伐经济林,也有助于增强单位面积林地的综合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临桂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临桂县对林下经济的重视和大力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本县已初步形成以林下养鸡、林下种植药材,如金银花、草珊瑚等重点产业项目,培植了温氏养殖、桂柳家禽、义江缘、红溪等一批龙头企业。同时,农业结构也得到极大的优化。从原来单一的营林模式向林草、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多种高效复合的经济模式发展。林地在农民的辛勤耕耘下,有效改善了林分质量,促进了林木生长,从而维护了林业生态安全。

尽管全县林下经济有了极大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①规模较小,缺乏重点龙头企业。林下经济要实现产业化发展一定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本地林下经济的产业化发展。特别是要吸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临桂县林下经济的发展队伍中。从目前来看,本县正是缺乏养殖大户,更缺乏龙头企业,因而很难产生规模优势。并且,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一般有养鸡、养羊、养牛、种植金银花、草珊瑚、香菇、木耳等。

②管理模式滞后,科技含量偏低。在种养过程中,农民很多时候都是利用原有的方式开展。加上他们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有效掌握科学养殖的技术,导致饲养成本偏高,产生的效益较低,无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尽管林药、林菜都进行了大规模种植,但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实际成活率偏低,产生的效益极差。

③资金有限,阻碍林业经济发展。尽管大部分林农都有发展林下经济的意向,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支持,从而在发展之初就有所限制,导致规模很难扩大、做强。因此,在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延伸产业链等环节都很难向前发展。

④配套服务跟不上。临桂县林下经济发展技能培训和服务指导都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在配套服务中,暴露出很多不足,如科技推广范围有限,服务水平低、职能履行差等。因此,农民在种养过程中,未经正确、科学地指导和培训,造成种养成本过大,使投入和产出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3 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①政策层面上加以扶持。要积极争取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以发展县域经济和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使其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并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或“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的模式,保障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稳步推进[1]。如:林下养殖业方面以温氏养殖、桂柳家禽为龙头,在生态旅游方面以义江缘、红溪为重点生态旅游项目,采取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②积极宣传引导。利用现代传媒,大力宣传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发展模式与成功典型,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采用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形式,用贴近群众的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宣传,如利用算对比账、算效益账,让群众明白林下经济具有的优势及可观的综合效益,充分调动起他们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入。对于企业,除了企业自身能够提供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政府也应当提供人才落户的相关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电子商务高端人才进入宿迁市的各企业工作。

③加强服务、合力推进。首先,要全面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形成包括林业、兽医、农技等为一体的专门技术指导组织。采用分片包户定期下乡的形式,对农民进行相应的技术培养,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林下经济技术指导服务,并积极解决农户在实际种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重点加强对农民技术骨干与种养示范户的培训指导,使其发挥带头、典型的作用[2]。县乡财政每年要专门列出一定资金,用以重点扶持。同时,还应取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信贷投入。此外,要抓好市场服务,成立专门的市场营销组织、行业协会,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帮助群众规避市场风险,获得良好的林业经济效益。

④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抓林下经济的同时,还要积极抓好临桂县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公路等建设,从而为本县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支撑。

3.2 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要结合本地实际,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对临桂县林下经济进行合理规划[3]。将林下经济和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绿色产品、农业产业化等结合起来,大力推动重点项目。

①畜牧型林下经济。可以采用规模饲养肉牛、山羊、家兔等。选择郁闭的林下空间饲养禽类,如土鸡、乌鸡等。一般圈养和放养都行,这类养殖技术要求较低,农民易掌握,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也不错。

②林药型林下经济。对于新造林地中采取规模化种植比较耐阴的药材,一般有板蓝根、白芍、金银花、草珊瑚等。选择郁闭较好的阔叶林地内种植下列药材,如天麻、党参、灵芝等。

③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而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城市绿化产业也迅速兴起。园林苗木属于城市绿化、美化、环保的主要部分,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临桂县在321国道沿线主要发展“林苗模式”、“林花模式”,重点发展苗木、花卉。

④林菌型林下经济。可选择一些蔬菜、水果种植在林地中,如菌类、蕨类、蒲公英、山菠菜等。这样,逐渐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模式。

⑤林粮型林下经济。对于新造林,可在林下种植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不仅能促进幼林的生长率,还能综合利用土地,节约育林费用,减少林木采伐周期。

3.3 结合林地生态优势,发展森林旅游

目前,森林生态旅游正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方式之一。森林提供木材的作用也慢慢减弱,而重点是实现其三大效益。因而,改善生态环境,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的作用也逐渐被强化。回归自然已逐渐深入人心,人们也更青睐于走进自然,接触自然。因此,临桂县可整合本地林业资源,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旅游,重点在义江河流域两岸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项目,从而实现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融为一体,力争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从而实现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临桂县林业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下经济。要结合本地实际,以创新的思路,大胆地实践,探索出一条本县发展林业经济产业和生态产业的新路子。

[1]农忠献.浅谈西林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2(5):151-152.

[2]粟政良,陆松全,张弼,等.通道县林下经济发展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3):78-81.

[3]曲鸿燕.浅谈科学发展要下经济[J].河北林业科技,2012(2):76-77.

猜你喜欢

林业经济发展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land produces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