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和思路

2013-01-26宋凯书雷国平

中国林业经济 2013年4期
关键词:项目区现代化农业

宋凯书,雷国平

(1.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哈尔滨 150001;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36)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民致富的迫切需要,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和担子更重。做好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地位、目录和思路。

1 夯实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基础,坚持集中投入、综合开发,推进农田水利化

农业发展制约在水、潜力在水、希望在水,只有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田,才能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要把大量资金集中投向农田水利工程及灌溉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把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田、高产稳产田、节水高效田。在水源工程建设上,本着用好天上水、留住地表水、蓄好土壤水、合理利用和严格开采地下水的原则,依托现有水利骨干工程,积极兴建小水库、小塘坝、提水站及小型控制性水利工程,保证项目区的灌溉水源。在项目区灌溉上,坚持走节水灌溉的路子,积极兴建防渗渠道等节水工程,采取大型喷灌、注水点灌、膜下滴灌等措施,提高灌溉效率,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坚持走排蓄结合的路子,加强涝区排水骨干工程建设和田间排水配套工程建设,解决客水入侵和内涝成灾问题,提高农田的防洪除涝能力。“十二五”期间,在全省55个产粮大县1年建1个666.7 hm2以上规模的高标准农田,连续扶持3年。到2020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100万hm2以上,加上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高产稳产面积要达到全省耕地面积的40%以上。

2 强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支撑,坚持集中打造、组装开发,推进种植科技化

提高粮食产量关键要靠良种和良法,只有大面积推广各类先进适用技术,才能提高种植业生产水平,确保农业稳定增长,获取农业的大丰收。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应用的投入力度,在加大良种引进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基础上,通过综合组装节水技术、栽培技术、农机技术,新品种应用、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项目区科技含量和成果转化率;通过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农业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主战场;通过加大项目区农民的科技培训,做到项目区每个农户家庭都有一个科学种田的“明白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激发周边地区广大农民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用于科技措施的资金达到5亿元,引进优良品种100个以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0项以上,培训农民150万人次。新技术、新品种、新仪器、新设施在项目区得到广泛应用,项目区科技含量比非项目区要高出20%以上。

3 增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实力,坚持集中建设、重点开发,推进耕作机械化

推广应用大中型农业机械是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标志,只有大力推广应用大中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实行大面积的深松整地,彻底打破犁底层,有效解决土壤板结、跑肥跑水、粮食减产问题,从而增加农业产出效益。黑龙江省土地平坦、集中连片、无霜期短、农时季节集中、人少地多等特点,适合走农业机械化之路。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以推进大型农机装备工程为抓手,重点推广大中型农业机械,利用农发项目10%的财政资金,通过按比例补贴方式,对农机合作社发展进行扶持,对农民购置农机进行补贴,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农机资金要达到10亿元,购置各类农机具12000台套,其中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2000台、插秧机1000台、收割机100台,新增农机总动力30万千瓦,组建农机合作社300个。通过大型机械深松整地,建立土壤水库,增加土壤通透性,实现旱能保墒、涝能排水,粮食单产提高15%以上。

4 转变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方式,坚持集中扶持、规模开发,推进生产合作化

生产合作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场深刻变革,只有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改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分散经营方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抵御风险能力[1]。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所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全部实行农民自愿合作、土地规模经营,普遍采取统一种植方式、统一提供良种、统一采购生资、统一标准作业、统一作物收割、统一产品销售的“六统一”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要达到8亿元,扶持农机、种植、养殖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400个。增强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规模化经营土地达到6.67万hm2。

5 提高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效益,坚持集中培育、深度开发,推进经营产业化

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只有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才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增效、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2]。今后,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要集中培育、重点推进水稻、大豆、玉米、奶牛、肉牛、生猪、马铃薯、亚麻、蔬菜、山特产品十大优势产业发展,加速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形式,做大做强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稻、大豆、玉米产业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重点扶持企业提档升级,促进品牌整合、产业集聚。生猪、肉牛产业以提高优质原料供应为主要目标,重点扶持养殖环节,适当扶持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项目。同时,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黑龙江省建设成畜牧强省的战略目标,以供应优质饲料为目标,大力扶持草业和乳品龙头建设苜蓿草种植基地。“十二五”期间,围绕优势产业发展,扶持加工企业500户,扶持养殖企业500户,扶持新增畜禽5000万头(只),新增肉、蛋、奶生产能力 500万 t。

6 拓宽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路径,坚持集中帮建、整村开发,推进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强劲引擎。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能单纯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还要跳出农业抓农业,从农业外部寻找出路。只有把农业综合开发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推进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吸引更多的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或进入小城镇居住,才能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3]。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通过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新农村试点村和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的扶持力度,有效提升新农村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1]周良.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2010(473):17-20.

[2]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王征,郝新.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几个问题[J].中国财政,2011(11):21-22.

猜你喜欢

项目区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