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从“郁”论治

2013-01-25岑袁清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论治白芍气机

刘 岑袁清洁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重点专科,北京 1007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700)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从“郁”论治

刘 岑1袁清洁2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重点专科,北京 1007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700)

帕金森病;抑郁

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疾病的过程中或晚期还会出现包括抑郁、便秘、睡眠障碍、多汗、疼痛、幻觉等非运动症状。抑郁是帕金森病的常见非运动症状,可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和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1],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达40%~70%[2],故近年来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越来越受到重视。

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病”范畴,治疗多以化痰通络、息风潜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为基本大法,笔者结合临床诊疗体会认为帕金森病除以上常规治疗大法外,还可从“郁”切入,论治方药,且尤其适用于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情况,正如《景岳全书·郁证》所言“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初病而气结为气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

原发性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运动症状与抑郁症状并重,其病情具有以下特点:①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评分较轻,H-Y分期评分Ⅰ~Ⅲ期[3],运动症状评分在安静放松状态与紧张焦虑状态差别巨大;②焦虑抑郁症状突出,专业评分值较高,表现为抑郁心境、精力减退、精神运动迟滞、食欲性欲下降、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睡眠障碍、绝望感、自卑感;③帕金森病发病年龄相对较早,抑郁状态同时伴随或更早确诊,多巴胺能药物控制抑郁焦虑症状相对有效,而一般的抗抑郁药物有导致震颤加重之顾虑和副作用。

现将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从“郁”论治具体辩证论治及遣方用药详述如下,以供同道商榷。

1 证治分类

1.1 郁热生风,阳亢风动

症见:面色潮红,肢体震颤,肌肉僵直,筋脉拘挛,动作迟缓而慌张,精神抑郁,激动不安,心胸烦热,口干口苦,食欲下降,女性月事不调,舌红苔少偏黄,脉弦细数。此证多系肝肾阴虚体质,肝肾同源,肾阴虚则肝失濡养,易于郁滞,肾阴虚则心易于生火,郁滞更易化火,另一方面肾阴虚则人体真源不足,生精乏源,阴不制阳,阳亢风动,上扰脑神。临床常见于帕金森病病程相对短,年龄相对年轻或遇精神刺激,症状波动重者。自拟疏郁潜振汤,疏肝解郁清热,滋阴潜阳熄风,方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药用:柴胡10g,郁金10g,茯苓10g,炒枳壳10g,丹皮6g,珍珠母(先煎)30g,龟板(先煎)15g,生地黄10g,玄参10g,天冬10g,白芍15g,葛根15g,炙甘草10g,羚羊角面(分冲)0.6g。方中柴胡、郁金、茯苓、枳壳、丹皮疏肝解郁、清热安神,龟板、生地黄、玄参、天冬、珍珠母滋润肝肾之阴而熄风清热,羚羊粉凉血镇惊、清肝熄风,白芍益阴养血,与炙甘草合用柔肝缓急而解痉,葛根与珍珠母重用亦有改善肌张力、止颤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热,滋阴潜阳熄风之功。

1.2 气郁血滞,血虚生风

症见:面色少华或晦暗,视物昏花,表情呆板,肢体震颤,拘急不利,麻木或肌肉ā动,爪甲不荣,胸闷胁痛,烦躁气急,气短,乏力懒言,夜卧不安,舌淡暗或有瘀斑,苔白少津,脉细弱或弦细或弦涩。此证为气郁体质,肝气不舒,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并见,瘀血日久,新血不生,肝血不足,虚风内动。自拟解郁柔痉汤,行气活血、柔肝养血熄风,方用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杞菊地黄丸(《麻疹全书》)加减。药用: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0g,茯苓10g,牡丹皮 6g,泽泻10g,枸杞子10g,杭菊花6g,旱莲10g,当归10,白芍15g,柴胡6g,炒白术10g,薄荷(后下)6g,地龙10g,炙甘草10g。方中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补血滋阴、填精益髓,白芍、枸杞子、杭菊花柔肝养血、清肝明目,柴胡、当归、薄荷行气解郁活血,丹皮凉血活血散瘀,茯苓、白术、淮山药、泽泻健脾益气,且能防滋补药物停滞酿生痰浊,使补而不滞,地龙清热熄风通络。全方共奏行气活血、柔肝养血熄风之功。

1.3 脾肾亏虚,气郁痰结生风

症见:面色秽垢,表情呆滞,时有目眩头晕,四肢震颤,肢体沉重或肿痛,动作慢而笨拙,少动思卧,语少调低,答话简单,精力衰减,心悸易惊,悲忧善哭,食少,便秘,舌体胖大有齿痕或裂纹,舌质淡暗,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细滑,沉取无力。此证为禀赋不足,久病肾精亏虚,肾志不足,久思劳伤心脾,脾不升清,痰浊内生,又兼气郁不畅致痰气郁结而生风,或生风生热而致白苔转为黄苔。自拟固本达郁汤,健脾益肾、化痰解郁,方用加味温胆汤(《杂病源流犀烛》)、归脾汤(《正体类要》)合地黄饮子(《宣明论方》)加减。药用:西洋参(另煎)10g,生黄芪10g,熟地黄15g,炒白术10g,茯神15g,白芍30g,龟甲(先煎)12g,巴戟天10g,肉苁蓉15g,泽泻10g,法半夏10g,陈皮10g,炒薏米10g,厚朴6g,炒枳壳10g,竹茹10g,柏子仁10g,炙甘草10g。方中西洋参益气血补元气而不伤阴,防阴津耗伤而生风,与熟地、黄芪、白术、茯神合用而健脾益肾,又有巴戟天、肉苁蓉补肾助阳、温煦筋脉,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白芍、炙甘草、龟甲柔肝养阴熄风,半夏、陈皮、炒薏米、厚朴、炒枳壳、竹茹、泽泻等化浊解郁,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肾、化痰解郁之功。

2 讨 论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发生率高,其抑郁症状常伴随帕金森病病程始终,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又常常是帕金森病的最早期表现[4],因此目前被引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标记物,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以肝脾肾阴精气血虚损,上不能充养髓海,下不能濡润肢体,虚风内动为总病机。肝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其本,风火痰瘀引动内风为其标[5]。本文认为气机郁滞进而郁热生风,或痰郁生风,或由虚致郁亦是引动内风的主要始动因素,特别见于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情况。

从郁论治帕金森病抑郁合病病机含义有三:一是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运动的本质属性,升降失常,郁滞内生,则脏腑功能失调。二是由于气机郁滞,可从阳化热,郁而化火,形成郁热生风;进一步若气机郁滞,三焦不通,津停饮聚,凝聚成痰,气滞不化,阳气受损,蒸化无力则痰自内生;若痰结阴亏则从热化火,又可形成痰火互结,或成气滞痰火血瘀而动风。三是由虚致郁,见于素虚或以虚为主之人,如气虚导致气机郁滞,更加重气血不足之象;如心血耗伤,肝血不足使肝失濡润而疏泄不行,进而郁滞内生或因虚导致血瘀而阻滞气机;如脾肾阳虚,气机失于温煦鼓动,容易出现气机郁滞,胸阳不振,气阳不足,痰湿内生致虚中夹实。由虚致郁往往是重症患者的病机特点[6]。

原发性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目前常规治疗方法以化痰通络、息风潜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为主,从“郁”论治帕金森病抑郁合病,其发病除阳亢生风、阴虚动风、痰瘀动风[5]之外,又以郁热生风、痰郁生风或由虚致郁为病机关键环节。从“郁”论治立法处方应根据辩证特点,分别结合解郁清热、开郁散结、行气活血、扶正达郁等立法处方。用药方面,适当注意辛散而不伤阴,补虚而不滋腻。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积极给予心理疏导,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57岁,患糖尿病7年余,其间经常因“睡眠障碍”、“习惯性便秘”来我院相关科室求诊。2010年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至今已有3年时间,口服药物用美多芭0.25g日三次、森福罗0.25mg日三次,有时睡前服用艾司唑仑0.1g。自服药以来,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相对控制,而失眠、健忘及悲观情绪时时困扰患者,但患者拒绝调整美多芭、森福罗两种药物的用量。2013年1月24日初诊时症见:双目含泪,叙述病史时时时欲哭,自认为症状加重,药物无效,表情呆板,随意运动少,运动迟缓,肌肉僵直,激动时肢体震颤明显加剧,经安慰安静后,四肢静止性震颤较前减轻,但语调发颤,句子不连贯。主诉:双下肢沉重,纳呆,健忘,失眠,便秘,大便约4~5日一行,周身瘙痒,双手及下肢多处湿疹和色素沉着,双下肢浮肿。家人诉患者行为畏缩,生活懈怠。舌体胖有裂纹,舌质淡红苔黄腻,双脉弦细。辩证为脾肾亏虚、气阴不足、郁热生风。处方以益气养阴、疏郁清热为主,方用疏郁潜振汤为基础方加减,药物如下:柴胡10g,郁金10g,茯苓10g,炒枳壳10g,丹皮6g,薄荷(后下)6g,生地黄10g,北沙参15g,天冬10g,白芍10g,炒枣仁10g,瓜蒌30g,生麦芽6g,川牛膝10g。十四付,水煎服。2013年2月7日二诊:患者自述睡眠改善,便秘减轻,不必开塞露纳肛。舌质淡红,舌体胖大有裂纹,苔薄黄,双脉弦细。上方加生黄芪10g、熟地黄10g、泽泻10g、旱莲草10g、炒白术10g,去北沙参15g。十四付,水煎服。2013年2月21日三诊来述:睡眠好转,大便保持1~2日一行,双足浮肿消退,皮肤瘙痒消失,汗出减少。舌质淡红边齿痕,舌体胖大有裂纹,苔薄白,双脉沉细。处方以固本达郁汤为基本方化裁: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生黄芪10g,西洋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白芍15g,肉苁蓉15g,当归10g,怀牛膝15g,法半夏10g,陈皮10g,炒薏米10g,厚朴6g,枳壳10g,炙甘草10g。三十付,水煎服。至2013年07月25日随诊,患者仍积极配合治疗中西药治疗,主动服药,主动锻炼身体,精力和体力增强,双下肢沉重、行走无力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改善,不必以镇静剂维持睡眠,排便情况均维持较好。

[1] 但小娟,陈彪.帕金森病抑郁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8):889-891.

[2] 刘宏军,赵利杰,丁晖,等.帕金森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3):370-372.

[3] 张家良,赵鹏,张璐,等.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6):857-859.

[4] 徐凤霞.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 12(2 月上旬刊):144.

[5]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79-280.

[6] 王彦恒.中西医结合论治抑郁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R742.5

B

1671-8194(2013)27-0215-02

猜你喜欢

论治白芍气机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