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医师的心理研究概况

2013-01-25彭立生彭力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实习生医师医学

彭立生 彭力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实习医师的心理研究概况

彭立生 彭力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实习医师;心理;研究;概况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他们面临着社会角色的转换—由医学生到医师[1]-在带教教师面前,他们是学生;但在患者面前,他们是医师。实习医师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群体,但进入实习阶段后,他们的角色、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环境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失衡[2-3]。资料显示,医院学校开展心理团体培训和个体咨询辅导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能更有效的消除实习医师的消极心理[4],提供心理调节的正向促进作用。

1 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实习医师的压力来源广泛,因此关注实习医师的心理变化显得十分重要。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16所大学的调查,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退学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占休、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5]。医学院校的学生存在因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严重失常的行为,例如精神障碍、凶杀、自杀等。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且不容忽视,实习医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恐怖等问题[3,4,6]。

实习的不同阶段,可带来不同的压力,使实习医师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7]。据姚素华等的研究,76.4%的实习医师在初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随工作进程的熟悉,心理问题逐渐减少,到实习中期,仅34.9%的实习医师处于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后期则占42.5%,略有上升的趋势。实习初期,由于初步接触临床诊疗,对实际操作规范的不熟练,对工作量增大等原因常导致实习医师焦虑、紧张及心理失衡[8];实习中期,实习医师已基本适应临床环境,对工作程序也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不会太迷茫,工作中多表现得主动大胆,对临床操作上表现的热衷,同时因为实习医师大体熟悉了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医疗程序,工作上的疲乏导致个人纪律性有所下降,工作相对马应付,执行规章制度上不够严谨,容易出对失误,长久以往导致对工作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恐惧心态;实习后期,实习医师思想上有所松散倦怠,存在焦虑的心态。较长时间处于医院工作的大环境中,能切身感受到医患纠纷的复杂性和紧张性,也进一步在无形中加大了实习医师的工作压力,导致他们精神紧绷,焦虑,对工作产生倦怠。

在不同科室实习期间,实习医师的心理也有相应的变化。例如,传染病学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医师对传染病科相关知识的匮乏,导致心理抗拒、厌恶,其发生率超过半数,分别为50.50%和58.00%,远高于在内科临床实习的医学生[9]。

有调查显示,实习医师应对外来压力时产生的心理状态存在着性别差异。由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可见:男女学员比较,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社会适应评分及角色活动的差异无显著特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向情绪、负向情绪、心理症状、认知功能、社会资源与接触及社会支持方面的评分上,男学员明显高于女学员。健康总体自测差异存在显著性[10]。

实习医师的焦虑的发生情况较高,其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在校医学生[11],而人际信任水平远低于在校医学生(P<0.05)。在临床实习的阶段中,焦虑心理很容易促发。学生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化解交往焦虑以及心理健康发展有正向作用。研究表明班级制管理模式实施方法,能有效疏导不良情绪,发现问题[12]。

2 影响实习医师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

造成实习医师焦虑、紧张、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家庭经济负担重;②就业形势严峻;③带教方法方式单一;④考研与实习难以兼顾;⑤对自身心理健康不够重视;⑥医院岗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⑦实习医师的医德医风培养未受重视;⑧学历高低引发不同情绪反应;⑨实习医师的基本技能水平未达标。

实习医师的教育费用较其他专业学科实习生高,但实习阶段的补贴很有限,不能满足其经济消费[13]。且农村生源较多,家庭经济支助能力低下,直接影响到实习医师的日常生活和教育需求。

受经济危机冲击,各大企业用人单位需求明显降低,这将直接导致实习医师就业困难,就业前景的迷茫和应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的薄弱使实习生产生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或精神病性。

实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实习医师畏惧导师批评,紧张心理一旦被放大,就易产生不安、敌意、偏执等心理,所以老师的带教方式尤为重要,既要有针对性,注重循序教导,同时还要主动讲述疾病处理过程[14],而重复教科书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导致实习医师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和协作精神[15]。

在大多数实习生看来,考研是逃避就业大军最有效的对策之一。医学生就业岗位的饱和,亦使考研变成大势所趋[16]。实习医师常徘徊在考研与否的矛盾中,不知不觉就产生了精神压力。再者,考研需要长期积累知识,查漏补缺,而实习期间工作繁重,复习的时间也将对较少,实习生很难把握好考研与实习的平衡点。两者不能兼顾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并带来焦虑、抑郁和敏感等心理健康问题。

实习医师往往忽略自身的生理心理调节,也没有足够重视舒缓压力,影响到疾病的诊疗发现。且绝大多数实习医师,对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有限,又常常忽视自己出现的生理心理症状,导致没有及时诊疗,出现严重的后果。

实习医师的岗前教学和管理制度均需要健全。加强上岗能力的培训,有助于实习医师工作能力的培养;健全实习医师的管理考评制度信息,则是教学质量的反馈标准[17-18]。

与具有本科、硕士学历的实习医师相比,专科学生常有自卑情结。调查显示,部分专科生在实习期间,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到自卑、缺乏信心[19]。再者,社会对医疗人员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低学历的实习生在实习阶段还要考取更高学历,必定带来一定的紧张感[20]。

实习医师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将来作为一个合格医师的基础,因此要求实习医师必须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完成基本技能的学习,这也是提高实习医师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3 干预的效果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在实习医师报到1周内及实习结束前1周、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采用员工援助计划EAP(内部EAP与外部EAP相结合、团体辅导培训、个别咨询辅导相结合)帮助医学实习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减少心理问题发生,对受援助的全体实习生实习前期、后期的阳性结果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习初期、后期,援助组实习初期与后期比较,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障碍、强迫症状、各因子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EAP对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起到积极正向调节作用[2]。

研究表明,应用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矫正贫困生在交往过程中对自我过低的评价和对他人的不良认知与态度,重建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能使贫困个体情商水平上升,而因贫困带来的“自卑心理”能得以纠正与改善[21]。

4 建议和对策

目前,国内对于实习医师健康教育研究尚有不足。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普遍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22]或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学生生活应激问卷[23]。在应对方式的测评上,多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PS问卷,最后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9]。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表现在:①研究方法简单;②研究内容上缺乏对各专业各领域的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③短时间完成的横向研究虽然比较多,但需要长时间跟踪对比调查的信息不足,未能得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研究成果;④国内没有自成一套完善的检查量表,多应用外国制定的评价值,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现状脱节。

对于国内实习医师心理健康的现状,除了密切关注实习医师的心理外,还要营造健康、和谐的医院环境,使实习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密切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关系,增加互动,促进双方了解;改变导师传统的单纯教学为主的方法,采用引导式的叙讲;导师和患者要充分尊重实习医师,给予信任,鼓励大胆工作[24]。这些都将给予实习医师正面的心理影响,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关注帮扶有心理障碍的实习医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其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多方式引导。实习医师的团队是庞大的,实习过程是特殊的阶段,只有充分给予心理指导,疏导心理问题,才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最终促进他们医学水平的提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诊疗水平,完成医学上的任务。

[1] 朱建丽.对“80后”医学实习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2):17-18.

[2] 余皖婉.临床实习生心理环境优化研究[J].北医学教育,2010,18 (6):142-144.

[3] 朱唤清,翁启芳.医学院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10(6):395.

[4] 杜兰芳,邵敏.员工援助计划对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效果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4(19):382-384.

[5] 李舒,朱薇.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初探[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172-174.

[6] 杨凤茹,钟昆.医学院实习生心理健康及幸福感调查[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21(2):173-174.

[7] 姚素华,谢衍金.临床本科实习医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3):465-466.

[8] 王小玲,王辉明.临床实习学生心理分析及对策初探[J]农垦医学,2007,29(6):484-486.

[9] 黄月春,孙慧娟.医学生在传染病科实习期间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5):833-834.

[10] 汤先钊,王洪亮.182名实习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5,12(2):112-113.

[11] 张品俊,项卫卫.医学实习生与在校医学生人际信任、交往焦虑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1(36):96.

[12] 叶郁,曾素珍.班级制管理模式对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98-99.

[13] 朱晴,王永莲.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测度及健康教育对策[J].安徽医学,2009,30(11):1346.

[14] 杨涛,祝敏.实习医生的心理分析及带教[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5,12(4):131.

[15] 谭立业,汪晶.实习医师临床带教反馈信息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384-1385.

[16] 刘刚,邓军将.临床实习医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干预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6):2811.

[17] 蔡金华,张和英.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研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4,15(1):68-70.

[18] 杨沛霖,孙锦艳.浅谈教学医院对临床实习生的管理[J].甘肃中医,2005,18(11):38.

[19] 于丹丹,赵海楠.本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26(2):104-107.

[20] 李君,韩二英.医学类实习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统计调查, 2006,3(15):317-318.

[21] 谢筱晞.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71(13):124-125.

[2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 17-27.

[23] 刘琳琳,张欣欣.医学生心理应激水平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12):56-57.

[24] 李伶.实习医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带教[J]淮海医药,2006,24 (3):255.

R192

A

1671-8194(2013)27-0289-02

猜你喜欢

实习生医师医学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医学、生命科学类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