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肝患者术中护士的自我防护及器械处理

2013-01-25石建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消毒液乙型肝炎

石建萍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医医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乙肝患者术中护士的自我防护及器械处理

石建萍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医医院,贵州 凯里 556000)

目的 总结护士在乙肝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自我防护及器械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乙肝患者手术室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我院制定严格的操作要求,全面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未发生一例感染。结论加强防护意识,严格按各项规定执行,能够有效的防治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及医护的健康。

乙肝;手术;自我防护

乙型肝炎是常见的可经多种途径传播的疾病,而且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国家,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有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而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各类手术。由于本病可经血液、分泌物、体腔液、排泄液等传播,因此在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器械、导管均有可能成为感染源,而医护人员首当其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危险到他们的健康[1]。对此,我院加强了护理人员在乙肝患者手术种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60例乙肝患者为近3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病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6~58岁。其中胆囊手术32例,阑尾炎手术15例,妇科手术3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0例。

1.2 方法

掌握乙型肝炎病毒在手术室的传播途径,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护措施,并要求护士严格执行。

2 结 果

2.1 乙型肝炎病毒在手术室的传播途径。医护人员手术室中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有3条途径。其一,被污染的器械刺伤。在手术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各种医疗器械,如注射器、手术器械、针头、注射针、剃刀等,当这些器械被乙肝患者用过后,在未处理前划破了医护人员的皮肤后极容易发生感染。其二,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后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一直医疗,对于医护人员都要求其具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奉献精神,由此导致其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在手术过程中血液、分泌物、体液等溅出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各类尖锐的器械频繁使用,容易损伤医护人员的皮肤而被感染[2]。其三,密切接触乙肝患者。由于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做各类的护理,如口腔、皮肤、导尿等,此类工作让医护人员频繁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一旦因处理不彻底而留在指甲内,容易因皮肤黏膜破损而发生感染。

2.2 医护人员感染情况。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未发生一例感染。

3 讨 论

3.1 手术室的防护措施

3.1.1 认真查阅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于乙肝患者,术前必须检查HBeAg和乙肝五项,是阳性的患者,并会在其临床资料上进行标注。因此,在接待患者时,要仔细查阅其一般资料,对于标注为阳性的患者要提高防范意识,并掌握其传播途径,以便在术中护理做好预防。

3.1.2 对手术室进行消毒隔离

对于确定为乙肝的患者,严格按污染手术处理,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可根据手术需要配2批护理人员,将室内和室外的护理分开进行,以切断感染源。此类手术门外科悬挂红色的标示,让医护人员提高警惕,从而促使其严格进行消毒隔离措施。对于非本手术的医务人员,要求一律不得随便进入。手术推车是疾病传播的载体和地面的污染源,因此护士要准备专用的手术推车,使用前后严格进行消毒。

3.1.3 护士的自我防护

参加手术前,检查自己的皮肤是否有破损,若有这样的情况,要立即报告,避免带“伤”上岗而导致感染。术前详细了解手术的每个过程,对于可能出现血液或分泌物外溢的过程加强防范意识及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到“有备而战”。上台前穿好一次性手术服,戴好护目镜。有研究报道,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乙肝患者血液、体液时要在普遍接种乙肝疫苗的基础上再戴单层、双层手套才能防止HBV传播[3],因此必要时可戴双层手套加强保护。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在手术室的损伤75%来自于锐器,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准确、有序的传递器械,避免慌乱中误伤自己,比如在传递诸如刀、剪、缝针等锐利器械时可通过弯盘传递。对于拖鞋,有条件的可选择硬头拖鞋,可有效避免锐性器械掉落时的刺伤。

对于巡回护士,同样要戴双层手套,在处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后,要及时换掉外层手套,再戴上新的手套进行其他操作,杜绝手套污染其他物品,这样既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也为别人提高了安全。如果手上过程中需要增加物品,应让室外的护士给予协助,避免离开手上室后污染其他与此手术无关的物品。

3.1.4 被刺伤后的处理

在协助手术过程中,若护士被刺伤,要及时进行处理,按照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的原则进行。“挤”即在被刺伤的部位旁边轻轻挤压,将所受伤部位的血液挤出;“冲” 即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再用肥皂液洗;消毒”即在冲洗干净后用消毒液彻底消毒,并进行包扎;“报告”即将自己受伤的情况及时向监测员汇报,报告完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3.1.5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是预防传染的关键,因此护士在完成手术后要加强对手术后相关物件的处理。对于手术所用的衣服、手套等脱下后就放于手术间,待专人来处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集中在一次性引流袋中,将2000mg/L健之素泡腾片消毒液放于其中,摇匀静止1~2h后倒入专用下水道进行无害化处理。

3.1.6 手术器械处理

手术中所用的器械,必须按照消毒-清洗-再消毒制度进行处理[4]。比如被污染的器械,可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擦洗、高压灭菌2次。对于电刀、监测仪探头等,用上述消毒液擦拭干净,再放入2%戊二醛低温熏箱中熏蒸10h。吸引瓶、污水桶等物件,可在物品中加入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及时进行消毒,浸泡2h后倒掉。凡在手术中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均可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液覆盖血迹或排泄物,半小时后,再用占有消毒液的拖把拖2次,用完的拖把要在消毒液中浸泡1h后用干净水冲洗后放于阳光下晒干备用。手术内的一切物品都不得随意带出,一次性用品和切除组织用清洁大单打包后封闭房间,用过氧乙酸加热熏蒸4h,完成后再将一次性物品放入塑料袋中,送往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3.2 心得

由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较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接近10%,导致医务人员暴露于乙肝的概率高,发生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而且医护人员经常与患者接触,在治疗过程中所用的医疗器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均可引起感染。而医护人员感染乙肝的具有发病率高、涉及临床科室广、危险因素多、发病隐匿等特点,因此给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重大的威胁[5]。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手术室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对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体液或有可能被刺伤的所有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术中戴好手套,细心慎重处理注射器、手术刀、剪刀、玻璃器皿等锐利器械,被刺伤后立即进行处理,做好以上几点,能够有效的预防感染。

[1] 李思.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30.

[2] 李荣菊.乙肝病毒在手术室中传播的预防和控制[J].职业与健康,2004,20(3):139-140.

[3] 孙顺平,杨双旺.双层手套对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防护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5(1):14.

[4] 邓雅林,郝俊平.乙型肝炎在手术室污染的处理[C].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2:106.

[5] 杨玲,王玉兰.手术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管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2,8(14):129-130.

R192.6

B

1671-8194(2013)27-0286-02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消毒液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4消毒液
消毒液上锁(大家拍世界)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下期要目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