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地区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2013-01-25杨文义韩大正闫春晓朱彦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腺瘤结肠癌

杨文义 韩大正* 闫春晓 朱彦红

(河南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1)

某地区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杨文义 韩大正* 闫春晓 朱彦红

(河南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1)

目的 通过开封地区结肠息肉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与该地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封地区三级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4468例,对确诊为结肠息肉患者1246例患者采用固定问卷模式,调查受试者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均获得完整资料,并对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开封地区结肠息肉总检出率27.88%,男多于女,年龄集中在50~69岁,城市居民多于农村居民,肥胖、吸烟、饮酒者结肠息肉多发,饮食成分变化和当地农作物种类也明显影响当地结肠息肉的发生。结论 结肠息肉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肥胖、吸烟、饮酒关系密切,与当地饮食成分变化及农作物种类也有一定关系。

结肠息肉;吸烟;农作物;肥胖

在世界范围内,结肠癌已处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而结肠息肉尤其结肠腺瘤性息肉(CRA)被认为是结肠癌(CRC)的癌前病变。由经典的“腺瘤-癌前病变-癌变”途径发展而来的结肠癌约有80%[1]。因此有效阻断结肠癌的发生,对于防治结肠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结肠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多,而关于结肠息肉危险性因素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为此我们选取了开封市所有3级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确诊并能配合回访的结肠息肉患者共1246例,采用固定问卷模式,对开封地区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为结肠息肉乃至结肠癌发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线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封地区三级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4468例(排除结肠息肉病,P-J息肉综合征,多发息肉在20枚以上的患者),其中确诊为结肠息肉患者1246例,并进行病理分型。所有患者均来自开封各市区及所辖县级城市(兰考县、杞县、尉氏县、通许县、开封县)。

1.2 方法

调查问卷我们是统一设计的,在检查后1周左右,同一研究者当面采访或电话回访并填写,均由患者回答。调查主要内容有: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地址),个人嗜好(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营养均衡、蛋白类、蔬菜、水果等)及家族史。记录结肠息肉的分布部位、大小及病理类型,病理类型根据病理科医师诊断分为CRA(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炎性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及潴留性息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用于两个均数之间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年龄

确诊为结肠息肉患者1246例,年龄4~89岁,平均(59±4.5)岁,男性平均(57.89±14.18)岁,女性平均(59.01±11.99)岁,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按年龄大小分为30岁以下28例,30~39岁68例,40~49岁 173例,50~59岁346例,60~69岁358例,70~79岁228例,80岁以上45例,40岁以上患者高达总数的92.3%。

2.2 性别

4468例行结肠镜检查者中2242例男性受检者检出758例(33.81%);2226例女性受检者有488例(21.92%),男性检出率多于女性(P<0.05)。

2.3 肥胖

根据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kg/m2),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3年建议的肥胖诊断标准,即24kg/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786例(63.08%)患者超重,达到肥胖标准的有198例(男148例,女50例),结果显示达到肥胖标准的男性更易多发腺瘤(P<0.01)。

2.4 总体病理特点

1246例结肠息肉患者中多发息肉645例(51.77%),男424例,女221例。统计除外16例后共3058枚息肉,其分布以直肠最多为986枚,占32.24%,其次为乙状结肠(22.43%);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最多为1623枚占53.07%,其余依次为炎性息肉21.53%;检出CRA共1998枚,其中男1678枚,女320枚。病理证实癌变的息肉19例(1.52%),均为进展型CRA,癌变CRA中17例均直径≥20mm。

2.5 疾病史

1246例获取完整资料患者中有CRC或结肠息肉家族史132例,CRC患者59例,患结肠息肉者73例,其中家族性结肠息肉病1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

2.6 生活方式

吸烟者458例,男456例,女2例。吸烟时间长达30年以上者高达78.06%多发息肉。有饮酒习惯者342例。吸烟跟饮酒者更易多发结肠息肉,且腺瘤多见(均P<0.01)。男肥胖患者共有息肉912枚,腺瘤701枚;结果显示达到肥胖标准的男性更易多发腺瘤(P<0.01)。

2.7 饮食习惯

所有调查的患者每日动物蛋白摄入量超过100g的患者更易发生腺瘤(P<0.01)。每日蔬菜摄入量<500g者798例,是≥500g者448例的1.78倍,每周水果摄入<500g者792例,是摄入≥500g者的2.34倍。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生产大蒜并有进食大蒜习惯的杞县和尉氏县人民,共有1368人行结肠镜检查,检出息肉128例,其中有CRA患者59例,CRC患者仅1例,远低于其它市县区(P<0.01)。

3 讨 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开封地区总的结肠息肉检出率为27.88%,这与Lynch MB等[2]有关文献报道一致。总体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阶段逐渐增大,其差异性逐渐减小,当年龄>50岁时进入高发期且发病率。开封地区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是本研究重点。本资料还显示吸烟年数、量与腺瘤发病危险间的剂量反应呈显著阳性,这与许多研究资料[1-3]均支持吸烟是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酒精摄入可增加结肠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的发生,其摄入量>51.3g/d与直肠腺瘤的发病率有阳性联系[3]。国内学者认为结肠腺瘤发生与肥胖存在显著相关性。肥胖人群患结肠腺瘤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54倍;肥胖男性患结肠腺瘤的危险度是正常人的4.18倍[4],显著高于女性。有研究发现高动物蛋白的摄入与CRC的发生有明显正相关作用,而植物性食物呈负相关。可能是由于高动物蛋白延长了内容物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或其代谢物对肠道产生不良反应,促进了细胞增殖。而纤维素在结肠中经厌氧菌酵解可产生短链脂肪酸,后者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4]。蔬菜和水果因含有大量纤维,叶酸及抗氧化剂具有抗癌作用。本研究中因大蒜作为杞县和尉氏县人民的主要农作物,饮食中也长期大量食用,与开封地区其他市县居民相比结肠息肉发生率减少,CRA和CRC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可能因素:①大蒜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痢疾、结肠杆菌、伤寒、副伤寒和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其原理是大蒜素分子中的氧原子与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相结合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②大蒜素对体内胆固醇值和纤维蛋白原量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间接的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减少PI-3K信号通路的传导,减少细胞增殖;③大蒜素对患者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都明显升高,从而提高肿瘤组织内CAMP水平,可抑制肿瘤组织的过度生长增殖;此外,大蒜素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原因可能和端粒酶活性下降有关。

本研究通过调查开封地区结肠息肉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及惯临床病理调查与对照,发现吸烟、饮酒、肥胖及高动物蛋白饮食的男患者更易多发结肠息肉及腺瘤。因此,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结肠息肉发生中的作用应当加以重视。

[1] 王娜,黄志刚.肥胖与大肠腺瘤关系的临床及分子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9):3283-3288.

[2] Lynch MB,Sweeney T.The effect of dietary Laminaria-derived laminarin and fucoidan on nutrient digest-ibility[J].J Sci Food Agric,2010,90(3):430-437.

[3] Hassan C,Pickhardt PJ.Impact of lifestyle factors on colorectal polyp in the screening setting[J].Dis Colon Rectum,2010,53(9): 1328-1333.

[4] 房静远.纤维素饮食及其代谢产物与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J].胃肠病学,2008,13(12):707-709.

R574.62

B

1671-8194(2013)27-0179-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腺瘤结肠癌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6种“败性”饮食习惯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