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藏精“形神合一”内涵的探究*

2013-01-25吕爱平杜立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形神精气肾精

吕爱平,杜立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7)

“形神”概念既是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中医学生命观中的基本范畴。中医学所指的形即形体,泛指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五体、九窍腧穴,也包括精、气、血、津液等[1]。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作为肾藏精功能“形神合一”内涵中的“形”,既包括构成肾系统(包括脑)的实体结构,又包括髓和精等精微物质,“神”乃包括广义之神和志、惊恐等狭义之神的内容。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对肾藏精所体现的“形神合一”内涵加以探讨,并敬请同道指正。

1 肾藏精,精化形,肾精存则神生

《黄帝内经》在古代哲学的影响下,提出了“形与神俱”的命题。如《灵枢·营卫生会》云:“血者,神气也。”《灵枢·平人绝谷》云:“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这些论述反复强调了机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精神意识活动)是精气血等物质所派生的,精气血等是机体生命活动(包括精神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即神本于形质而生。同时提出了神不能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并且神的功能也必须在形体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发挥。

中医学生命观认为,生命形成于“精”。就新个体的诞生而言,《灵枢·本神》指出:“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即生命形体及所禀受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活动),均依赖于父母之精(物质)的相合,父母之精乃新生命个体(形神)的物质基础[2]。《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里的神指父母的精气,精指人先天之精。全身之精为肾所藏,为肾所主,故肾精为形之基,形为神之宅,肾精气充则形健而神足,肾精气亏则形弱而神衰。

2 肾藏精,精生髓,肾精旺则神足

肾藏精的“形神合一”内涵,还体现在“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精明之府”的形系统对神志的调节方面。神虽由心所主,但是在《黄帝内经》中多指藏象学意义上的心,也包含了脑的功能。《灵枢·海论》指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说明脑髓充足则精力充沛,身体轻劲多力;否则将出现头痛、耳鸣、眩晕以及肢体疲乏等病证。后世医家对脑与神关系的论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曾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这些论述都明确阐明了脑和神的关系,而脑的功能正常与否与五脏尤其是肾脏关系密切。如《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说明精与神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肾主藏精,精能生髓,髓又通于脑。因此,肾精充足,髓生化有源,脑得所养则精神健旺,思维敏捷,聪明多智,因此肾精旺则神旺,肾精衰则神衰。

3 肾藏精,精舍志,肾精充则志强

肾藏精、精舍志是“形与神俱”命题的具体体现之一。精神意识活动虽由心所主,但分属五脏,是谓五神藏。志为肾所藏,是人的精神、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志亦神之用也。《黄帝内经》对“志”的记录共有73处,根据其含义的不同分为广义之志,即精神层面的“志”,与狭义之志即思维层面的“志”。

广义之志属精神活动,与“神”同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以使志生……使志无怒……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使志若伏若匿。”这样的词条在《黄帝内经》中均是“志”在广义上的应用。

狭义之志指意识思维活动,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谓的意志。古代的“志”还有记忆的意思。《灵枢·本神》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王冰注《素问·宣明五气》“肾藏志”云:“专意不移者也。”关于“记忆”的意思,《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慎守勿失,深浅在志。”杨上善注曰:“志,记也。”《荀子·解敝》云:“志也者,藏也。”“藏”即记忆。

肾藏精,肾舍志的“志”,既包括广义之志又包括狭义之志。前者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所藏之精乃生身之本(生殖)、强身之本(体力)、全神之本(脑力),如果肾精充盛则表现为生命力旺盛、意志坚定、有毅力,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分析、识别和判断能力;处理外界事物时能表现出足智多谋、反应灵敏和活动敏捷有力。若肾精不足则表现出意志消沉,对外界事物分析、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下降,处事优柔寡断、精神萎靡不振、呆滞和行动迟钝。后者如《素问·调经论》曰:“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肾藏精,精为神之宅,志属五神之一,所以“志”藏于肾精中并受其涵养,即“肾藏精,精舍志”。志虽出于心,但其坚定不移,须依赖人体精气的充盛。肾藏精,是一身精气之根。肾精充足则志得涵养,志方能坚,进而表现为脑力充足、记忆力旺盛。肾精不足则精神不振、健忘。

4 肾藏精,应惊恐;惊恐过则肾精却

中医学认为,七情是五脏精气活动的结果。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肾在志为恐”、“精气并于肾则恐”、“恐伤肾”等,说明恐是肾系统情志变化的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正常情志变化过程中,恐由肾所出,所以说“肾主恐”。在病理情况下,过度惊恐每易伤肾。如《素问·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可见,恐伤肾主要伤及肾精,导致肾气不固,出现二便失禁或遗精滑泄、阳痿阴缩、腰酸腿软等临床表现。《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即肾气虚损,封藏不固,不能升腾而虚陷。

惊与恐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二者在病理条件下均能使气机逆乱。肾藏精,肾精充足则身体康健;而肾精不足则体弱多病,易生惊恐;反之惊恐刺激又可降低肾藏精的功能,导致各种病变。

综上所述,肾藏精的功能除了具有主持生长发育、主持生殖繁衍、生髓化血、防御作用的内涵之外,还有生命的诞生与维持以及诸般行为(生殖行为、肢体动作、语言反应等)之灵巧等神的表现,无不由肾精所主,体现了肾藏精功能中形(精)存则神(志)存、精衰则神(志)衰、精亡则神(志)亡的一面。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肾藏精功能中也存在着神对形(肾精)的调节。正如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所言:“虽神自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可知神对肾藏精功能的调节是不可或缺的,充分证明了肾藏精功能中还存在着另一重要的内涵,即“形神合一”。

[1]张其成.中医哲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36.

[2]李如辉,张光霁.“肾藏志、应惊恐”理论的发生学剖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1):5-9.

猜你喜欢

形神精气肾精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意象、形神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中医补肾与养生延年
保养精气,节欲防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