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桂芍药对不同药量配伍意义

2013-01-25杰,刘静,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桂枝汤等量药量

傅 杰,刘 静,丁 舸

(1.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南昌 330025;2.江西中医学院,南昌 330006)

“中医不传之密在量上”,方剂中配伍的药量决定了该方的作用趋向,尤其是方剂中核心药对的药量不同变化,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以桂枝、白芍为核心药对的方剂,试从临床运用、现代药理研究方面探讨该药对不同药量配伍意义,为揭示桂芍药对不同用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阐释方剂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

1 桂芍药对药量等量配伍

桂枝、白芍等量配伍首见于张仲景名方桂枝汤,方中桂枝辛散而温、宣通卫阳、解肌祛风、驱邪于外;白芍酸收而寒,敛阴和营,敛营于里。方中若单用桂枝虽能解肌发表,然营阴无以收敛;仅用白芍虽可敛阴和营,却碍表邪发散,难以达到调和营卫这一作用。桂芍配伍的药对正如《医宗金鉴》所云:“桂枝君芍药,是发散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1]”二者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且二者等量相配,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一散一收,使卫阳通畅而不伤营阴,营阴收敛而不滞阳气;一开一合,一表一里,使发汗而不伤阴,止汗而不留邪。即于解表中寓养阴之意,又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效,为著名的调营卫之药对。能体现桂芍药对两药等量配伍主要起到调营解表、调和阴阳作用的类方还有柴胡桂枝汤、小青龙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升麻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乌头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另外桂芍等量配伍还有活血化瘀、行痹止痛的功效。桂枝为血分阳药,走表归阳;白芍为血分阴药,走里入阴,二药平配,使气血通畅、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温散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阳,共奏调气和血、调和阴阳之功,能治疗气虚血瘀、寒凝血痹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能够温通经络、治疗寒湿性风痹痛[2];白芍有抗炎、降低体温、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等作用[3]。含有该药对等量配伍,具有活血化瘀、行痹止痛作用的方剂还有温经汤、桂枝茯苓汤、土瓜根散、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由此可见,桂枝白芍等量配伍之桂芍药对在方剂中以调和营卫、平调阴阳、化瘀行痹为主要功效。

2 桂芍药对桂枝药量大于白芍药量配伍

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功效[4],故在桂芍药对中重用桂枝则以平冲降逆、温通助阳为主。如桂枝加桂汤,该方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用桂量最大的方,该方主治心阳不足、寒水上冲所致奔豚气,方中借桂枝辛散温通之性,温少阴寒水之脏,平抑肾气,下定奔豚,既能温散寒水以治标,又能温通心阳以治本,配伍白芍酸甘化阴,共收调和阴阳、平冲降逆之效,二药合用组成药对,可温通心阳、平抑冲逆之气。此外,桂芍药对桂枝用量大于白芍还取桂枝助阳发汗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桂枝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钠,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作用[5],所以在具有解肌发汗作用的类方中桂枝与白芍配伍,桂枝用量往往大于白芍,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等。可见桂芍药对如桂枝用量大于白芍用量,其功效主要体现在温阳通脉、平冲降逆、助阳发汗等方面。

3 桂芍药对白芍药量大于桂枝药量配伍

白芍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效[4]。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白芍有解痉镇痛的作用,尤其对肠道平滑肌痉挛有解痉作用,并能抗溃疡、保肝、抑制淀粉酶活力等[3]。故要使桂芍药对发挥调理脾胃、敛阴和营、养阴退热、缓急止痛作用,则白芍用量当大于桂枝。如表里受邪、肝旺脾弱之证,治宜解表和营、抑肝扶脾。桂枝辛散温通,主入气分,解肌散风寒,温助脾胃阳气;白芍酸甘微寒,与桂枝合用则不寒,主入血分,功能养血柔肝、敛阴和营、制肝气之横逆,使木邪不能犯脾[6]。《本草纲目》亦载白芍:“泻肝,安脾、肺,收胃气……理中气,治脾虚中满。”故脾胃虚寒、气血壅滞致腹满时痛用桂枝加芍药汤,方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倍用白芍以强调柔肝缓急止痛。方中桂芍两药相伍,动而不过,静而不凝,开合相适,能够泻肝平木,达到利肝气的目的;桂枝得白芍之酸收和营,则辛散而不耗肝阴;白芍得桂枝辛甘温之助则伐肝而不致“伐生发之气也”。有实验结果表明,桂枝、白芍配伍在药效方面具有协同性,如桂枝单味药对胃肠推进功能与血管通透性均无影响;桂芍配伍后均具有镇痛作用,且桂芍高剂量配伍后作用强于白芍单味药[7],体现此类主治功效含该药对的方剂还有小建中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加归芍汤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同样的药对不同药物剂量的变化将改变方剂组方的配伍意义,从而决定方剂的功效及主治。就桂枝、白芍这一药对而言,如以调和营卫、平衡阴阳、化瘀行痹功效为主,该药对在方剂中以桂、芍等量为宜;以温阳通脉、平冲降逆、助阳发汗功效为主,则桂枝用量大于白芍;而以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功效为主,则白芍用量大于桂枝。所以,中药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功效是方剂运用的基础,而核心药对中药量的增减更是决定了该方的作用趋势,为方剂类方拓展运用奠定了基础。

[1]吴谦.医宗金鉴[M].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2.

[2]梅武轩,邓兰琼,崔世高.柴胡桂枝汤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0,14(3):172.

[3]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6-354.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4-225,68-69.

[5]吴贻谷,宋立人.中华本草精选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63.

[6]田代华.实用中医对药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8.

[7]刘慧兰,欧阳建军.桂枝、柴胡与白芍分别配伍的相关药效学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3):32-33.

猜你喜欢

桂枝汤等量药量
一道等量约束关系下的不等式证明探究之旅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确定等量关系的三种方法
哈哈果熟了
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药量适中
桂枝汤的现代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