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2013-01-24王晓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0期
关键词:娩出本院产程

王晓莉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目前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产后出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产妇的生命,其预后随出血量、失血速度以及产妇体质不同而不同。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对产后出血的控制和预防,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护士在抢救出血患者时,应争分夺秒,同时应认真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尤其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工作。本院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共发生产后出血35例,现将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住院产妇,其中产后出血达500 ml以上产妇35例。其中在本院分娩20例,外院分娩以产后出血转入院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0岁,平均28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0例,产钳助产1例,臀位牵引2例,顺产12例。出血量:500~1000 ml 18例,1100~1500 ml 5例,1600~1900 ml 5例,≥2000 ml 7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7例(占77.1%),胎盘因素3例(占8.5%),软产道损伤5例(14.2%)。有妊娠合并症18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31例。转归:治愈34例(占97.1%),死亡1例(占2.9%)。

2 观察和护理

2.1 产前的预防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向孕妇提供与妊娠、分娩、产褥、哺乳等的相关知识。产前检查时明确有无贫血情况,化验血常规,如有贫血,应积极纠正贫血,提高孕妇的保健意识,尽量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产前要详细了解产孕妇的病史,对于有潜在危险因素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双胎、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等,应予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有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高危病例应做好预防,避免和减少软产道裂伤,备好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尽量避免子宫收缩乏力的出现,要防患于未然。助产人员应该在本院尚未施行导乐陪伴分娩的情况下,尽好一个导乐的职责。并且以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亲切的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以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临产后建立静脉通道,作好急救器械和药品的准备,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情况和宫缩情况。

2.2 产程的观察和护理 使用缩宫引产时应从小剂量、缓速度开始,调节有效宫缩,及时发现强直性宫缩,注意监测胎心,行胎心监测,及时发现胎儿窘迫,避免长时间无宫缩,延长孕妇试产时间。第一产程要消除紧张情绪,鼓励多进食,注意营养与水分的补充。密切注意观察胎心、宫缩情况,潜伏期每4小时检查、活跃期每2小时检查宫口开大情况及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产程延缓和停滞,描绘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于第二产程出现宫缩乏力时,适当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或可行会阴侧切术或产钳术助产。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收集出血量。方法可采用容积法或称重法,本院采取称重法。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正确协助胎盘娩出。可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给予缩宫素,促进加强宫缩,促使胎盘剥离与娩出及子宫血窦关闭。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并及时缝合。产后将产妇留于产房内观察2 h,每15 min按摩子宫1次,每30 min测量血压1次。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检查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和阴道出血量,产妇离开产房后需继续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血压情况。

2.3 产后出血的抢救和护理

2.3.1 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应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在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止血措施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尽快地恢复血容量,维持各组织、脏器的正常功能状态。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并观察止血效果。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产妇立即平卧,保持病室安静,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9号针头或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迅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做好输血的准备,便于输液输血,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2.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每15 min 1次。同时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的情况,化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以了解出血量和凝血功能情况。迅速协助医生在纠正休克同时找出产后出血病因,以便可以及时、有效地止血,同时做好各种检查,抽血交叉配血,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在胎儿娩出而胎盘尚未娩出时就有大量出血,血鲜红,尤其在急产或产钳后,首先考虑是否有软产道裂伤,进行阴道宫颈检查,发现裂伤要及时缝合。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应该注意子宫收缩情况,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当发现宫缩乏力后立即按摩子宫,并注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阴道放置卡孕栓等,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不可过早挤压子宫,粗暴牵拉脐带。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4 h内,尤其是产后2 h内,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量、出血的时间和出血的形式。膀胱充盈更引起出血量多。还应注意失血的全身症状,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

2.4 病房的观察和护理 产后2 h后将产妇送回病房观察,24 h内仍应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及时督促产妇排空膀胱,鼓励新生儿早吸吮,可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还应该定时巡视病房,注意产妇的主诉,鼓励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以利于身体恢复。

3 体会

分娩属于生理现象,但对产妇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2]。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无心理准备且症状明显,产妇的心理反应较为强烈。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产后出血产妇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妊娠期做好产前宣教,指导孕妇合理营养,严密观察产程,正确的处理、护理三个产程,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第一产程重视产妇休息及饮食,防止疲劳和产程进展,加强能量及营养补充,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勿使胎头娩出过快,胎头娩出后不可忽略胎肩的缓慢娩出,以免软产道的损伤。助产手术时,避免操作粗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阴道手术助产后,应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产后应该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和子宫收缩情况,并且按摩子宫,促进子宫缩复,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早接触早吸吮,其中早吸吮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虽然是产科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但只要我们医护人员通力合作,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护理措施,就可促使产科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可见细心观察精心、周密的护理在产科显得非常重要。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8.

[2]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

猜你喜欢

娩出本院产程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臀位剖宫产改良式臀牵引术的应用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11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