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观察比较

2013-01-24任玉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0期
关键词:单层肌层剖宫产

任玉虹

剖宫产手术是妇产科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手术方式及缝合技术的不断改进,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解除患者痛苦及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远期效果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单层连续缝合剖宫产子宫切口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80例需要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均来自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妇产科。两组患者均为择期手术,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双层缝合+褥式包埋缝合组)90例,年龄在19~42岁,平均(25.38±3.84)岁,其中胎儿宫内窘迫35例,头盆不相称19例,胎膜早破8例,高龄初产妇6例,胎位异常5例,巨大儿4例,社会因素13例;观察组(单层连续缝合)90例,其中胎儿宫内窘迫36例,头盆不相称18例,胎膜早破10例,高龄初产妇5例,胎位异常5例,巨大儿4例,社会因素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因等资料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方式并且均采用横切口,选准切口部位切开浆膜层、肌层,然后刺破羊膜,使胎儿娩出,之后取出胎盘,再用用干纱布擦净宫腔残留组织,静滴注缩宫素20IU,把开放的血管结扎止血,然后缝合。对照组采用双层加褥式包埋缝合方法,用1号可吸收线于子宫切口的一侧顶角外0.5 cm处缝合打结后,连续全层缝合子宫肌层并注意子宫内膜的对合,然后反转褥式包埋缝合浅肌层及浆膜层加固;观察组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方法,使用1号可吸收性线,对齐子宫上下切缘后第1针缝合从一侧子宫切口外0.5 cm开始缝合1针打结,连续全层缝合,针距及进针距切缘约1 cm左右,缝线松紧以达到止血为宜,缝到对侧角外约1 cm处打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子宫切口缝合时间、子宫复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2 结果

2.1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2 疗效比较

表1(±s,n)

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对照组 44.68±10.53 7.26±2.71 2.16±0.35 20例手术时间 子宫切口缝合时间 子宫复旧(以恢复到脐下3指为标准)时间观察组 31.18±6.06 3.82±1.45 3.31±0.67 8例

两组在手术时间及子宫切口缝合时间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子宫复旧(以恢复到脐下3指为标准)时间两组相比较,经t检验(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两组比较,经χ2检验(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连续缝合方法操作简便,缩短了手术时间。为预防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赢得了抢救时间,减少了手术操作对肠管及网膜的刺激,肛门排气快;同时单层缝合减少了肌层组织中的异物,减少了异物反应及粘连;能够有效的关闭子宫切口的血窦,达到止血的目的[1],子宫切口处缝合层数少,术后瘢痕小,子宫下段可恢复原解剖形态[2]。但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在缝合过程中针距应适当,以1 cm左右为宜,同时缝线松紧适宜;子宫切口应对合整齐以利于切口愈合,减少感染;在缝合完毕后应该常规检查缝合口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必须加针缝合[3]。

双层缝合+褥式包埋缝合方式,缝合时间及子宫复旧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其对以后再次怀孕进行顺产比较有利,因为有些孕妇二次怀孕后不适合再进行剖宫产,所以针对这类患者双层缝合+褥式包埋缝合是比较适合远期的再次顺产效果较好。所以两种缝合方式各有利弊,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

[1]张雪梅.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单层缝合1178例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58.

[2]孙科文.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单层缝合513例效果观察.医学信息,2009,1(12):102.

[3]崔爱香.1021例剖宫产的有关因素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95-96.

猜你喜欢

单层肌层剖宫产
二维四角TiC单层片上的析氢反应研究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PLC控制的立式单层包带机的应用
深圳:研发出单层多晶石墨烯可控断裂技术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