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梅核气98例

2013-01-24王会丽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5期
关键词:廉泉任脉膻中

王会丽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

梅核气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自觉咽喉中有异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不痛不痒,不碍饮食,其症状每随情志波动而变化,时发时止,时轻时重,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西医治疗尚无特殊办法。笔者自2008年至今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梅核气9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9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0例,女88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0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5年。均符合《实用中医外科学》梅核气之诊断标准,均具有情志不畅史,咽部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空咽时明显,无碍进食,发作与情志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

治疗方法

1.针灸方法:取穴:廉泉、天容(双侧)、天突、膻中、足三里(双侧)、太冲(双侧)。针法:针刺廉泉穴,仰头取之,向上刺入5分~1寸,天容向下平刺5分~1寸,天突、膻中向下平刺5分~1.5寸,足三里、太冲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日,继续第2个疗程。

2.穴位贴敷:选穴天突、大椎、足三里。药物组成:白芥子30g,半夏12g,细辛12g,冰片5g。共研细末,凡士林调成膏状,将药泥用胶布贴于穴位上,1h后感到发热即可揭去,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无效:自觉症状治疗前后无变化。

结果:治愈65例,显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9%。

讨论

中医学认为,梅核气的病因病理为七情郁结,肝失条达,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交结上逆于胸膈之上,如梅核塞咽,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仁斋直指方》描述本病云:“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结聚,坚大如块,在心腹间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可见梅核气的病机症结在于气郁痰凝,而气郁为病之本。廉泉属任脉,为阴维任脉之会,可降逆化痰;天容可调咽喉部经脉,因心经上挟咽,脾经挟咽,肝经循喉咙之后,故天容可疏肝理气,消火化痰;膻中穴为气之会,用以行气开郁;足三里为下合穴,合治六腑,调理脾胃;太冲足厥阴肝经原穴,有疏肝理气,开郁化痰之功。诸穴合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经脉通则气血调和。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渗透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无创外治疗法。天突贴敷给药,可使药力沿任脉扩散,上至鼻窍下至胸膈,此外颈部乃人体“交通要道”,广泛与全身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发生联系,天突给药可使药力通过皮部,络脉渗灌他经,调节他经气血阴阳的平衡。本病疗程长,见效缓慢,对治疗要有信心、恒心,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愤怒、忧思等过度变化,二者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廉泉任脉膻中
任脉释名浅析*
探议廉泉穴※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贪泉与廉泉的启示
每天做做养心操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