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析

2013-01-23张全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肠壁肠管肠梗阻

张全军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一社区第一医院,河南 濮阳 457171)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析

张全军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一社区第一医院,河南 濮阳 457171)

目的 探析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诊断治疗的5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患者中,49例接受了保守治疗,2例接受手术及肠内营养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2个月,4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患者进行随访,恢复良好。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症状、病理和诊治方法比较独特,非手术治疗大多可以痊愈。

早期;肠梗阻;诊治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普外科术后较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1~3周,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和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引起肠瘘、腹腔感染等诸多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故对选取的接受治疗后的5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随访,恢复良好,为此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15~74岁,平均45岁。其中有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严重腹膜炎术后15例,小肠破裂修补术后3例,胃及十二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6例,粘连性肠梗阻术后12例,急性胰腺炎术后6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7例,化脓性附件炎脓肿引流术后2例。

1.2 临床表现

这51例肠梗阻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5~18d,平均时间约为11.7d。患者均已有过肛门排气或排便现象并进食。但14例患者于术后7~9d出现持续性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或排便;10例患者于术后10~13d出现轻微腹痛和持续性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或排便;12例患者于术后8~16d出现持续性腹胀伴有严重腹痛且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5例与术后12~18d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并且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患者均接受胃肠道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为小肠梗阻,不同程度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其中有15例CT检查结果显示小肠壁增厚,肠管积气,积液。

1.3 治疗方法

禁止患者进食水,为患者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一般状况给予小剂量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5mg,每8小时一次,视病情5~7d逐渐停药以减轻炎性反应,并应用生长抑素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及激素,纠正低蛋白血症。其中49例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在250mL生理盐水中加入0.6mg奥曲肽,持续24h静脉泵注;中药复方大承排气汤鼻饲和保留灌肠;76%泛影葡胺100mL口服。视血常规,体温等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另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膜炎症状,腹痛持续加剧,不能缓解,考虑狭窄性肠梗阻可能,故进行手术,但术中发现肠管壁厚广泛粘连,水肿明显,不能分离因而实施回盲部造瘘术,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于3个月后实施回盲部造瘘口关闭手术。

2 结 果

51例病患中的49例在接受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2例因为肠管间广泛炎性水肿和紧密粘连接受了回盲部造瘘术,术后12d肛门排气排便,3个月后接受造瘘口关闭术后痊愈出院。对51例患者进行随访4个月~5年,均未再出现肠梗阻症状,恢复良好。

3 讨 论

腹部手术后,由于部分腹部手术创伤,术中长时间操作,异物刺激及腹部内炎症等原因,会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因而形成肠梗阻[2]。肠壁水肿炎性渗出,肠管间相互粘着从而导致蠕动功能障碍。待炎症水肿消失后,粘着可分解开,肠管间的通畅才能恢复[3]。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一般有1次及以上的腹部手术史,肠管间水肿、粘着、有炎症,解剖不清,因此手术治疗的开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手术治疗不能有效地解除肠梗阻,反而可能损伤肠管,引发更严重的梗阻。盲目地进行手术容易引起短肠综合征或肠瘘。

腹部手术后1~3周左右易发生肠梗阻。术后3~5d,患者肠蠕动恢复,但进食后却迅速出现腹胀;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表现;出现轻度腹膜炎体征;CT检查显示肠壁水肿增厚等。出现上述情况,在排出腹腔感染或麻痹性肠梗阻等病症的可能性后,可诊断为早期炎性肠梗阻。

针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采取保守治疗。首先禁食、禁水,对胃肠进行持续减压。其次应用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在肠腔内的大量聚集而导致的肠壁水肿和肠管扩张。然后,应用小剂量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减轻肠壁水肿及炎性反应;应用胃肠外营养尽量减少营养物质消耗并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输入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最后注入76%泛影葡胺100mL实施消化道造影,同时对肠壁水肿具有治疗作用,76%泛影葡胺的渗透压为1900mmol/L,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6倍,有着极好的脱水作用,可以刺激小肠的蠕动,缓解梗阻;复方大承气汤的作用则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再对复方大承气汤进行鼻饲和保留灌肠后的1~3h内,蠕动呈逐渐加强趋势,4h后逐渐减弱。复方大承气汤同时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保守治疗要有耐心,炎性肠梗阻一般不会成为狭窄性肠梗阻,不要急于手术,否则易出现严重并发症,但如果患者肠梗阻的症状较为严重,持续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加剧等,则应视情况进行剖腹探查,必要时只能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经确诊后,应及时接受保守治疗。总体而言,保守的非手术治疗均能治愈患者,本文中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就达到了96.07%,经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18(7):387-388.

[2] 李幼生,黎介寿,李宁,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长期随访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0(4):291-293.

[3] 周春华,张颖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4):54-56.

R574.2

B

1671-8194(2013)24-0092-02

猜你喜欢

肠壁肠管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