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208例疗效观察

2013-01-23王红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5期
关键词:阳明经颊车面瘫

王红丽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 介休032000)

电针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208例疗效观察

王红丽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 介休032000)

目的 选用电针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取丝竹空和阳白、地仓透颊车与下关穴两组,针刺得气后将电针仪两对输出线分别连接通电,调节电针仪使用断续波,每日治疗 1 次,根据病情需要每次 15~20min,治疗 10 次;取患侧颊车,下关,阳白。皂荚粉 25g 焙焦,研末加醋适量调成膏并置于剪成 1cm 大小的方块胶布中。每次针灸治疗后敷于穴位上,次日晨起时取下,每日 l次,敷贴10 次。结果 208 例患者中,痊愈 148 例,显效 40 例,好转 1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9.03%。结论 电针与穴位敷贴配合治疗面瘫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面瘫;电针;穴位敷贴;疗效观察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面神经疾患,发病年龄无限制,前来就诊患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稍多于女性。中国古医学称此病之为“口眼斜”。临床上常表现为突然发病,患者多在早晨或者中午起床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部表情肌不能活动和有板滞麻木感,并不能完成蹙额、露齿等一系列动作,露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不能,有气漏出,漱口时水外流等。现西医方面治疗手段并不多,常运用抗病毒药物、激素类药物、神经营养等药物综合治疗,临床疗效不稳定。笔者所在医院在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采用电针加穴位敷贴治疗208例面瘫患者,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8例面瘫患者均符合《针灸治疗学》的周围性面瘫的诊断要点[1]。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要点:①急性起病,病前常有局部受风受冷、寒冷刺激。②患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患者眼裂增宽,眼睛流泪,眼睑闭合不能,额纹不存在,皱眉不能,口角下垂歪向健侧。③患者鼻唇沟变浅或消失。④有些患者面瘫刚发时耳后与耳廓部疼痛或有疱疹出现。⑤根据损害部位不同舌前2/3区域还可出现味觉障碍。本组208例面瘫患者中,男131例,女77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3个小时,最长4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电针治疗

主穴取双侧翳风、患侧头维、患侧地仓透颊车、健侧合谷穴、患侧丝竹空透攒竹、患侧四白、双侧牵正穴、患侧下关穴。临床辨证加减,若属风热病证可用曲池;若属风寒证可加风池;若治疗后期可加足三里;若兼有心慌胸闷者加内关。针刺前,先检查电针仪是否工作正常及各档位是否归零,进行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将电针仪两对输出线分别连接在丝竹空和阳白、地仓透颊车与下关穴的针柄上,调节电针仪使用断续波,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及病人承受度调节电针刺激强度。每日1次,根据病情需要每次15~20min,治疗10次后统计治疗效果。每次针后嘱患者平时避免受风受冷,时刻保持面部温暖,并嘱患者面部自我按摩和教授患者进简单有效的行表情肌锻炼等。

1.2.2 穴位敷贴

选用患侧足少阳经阳白穴、足阳明经颊车穴、足阳明经下关穴。药物用药:皂荚粉25g焙焦,研末加醋适量调成膏并置于剪成1cm大小的方块胶布中待用。每次针灸治疗后药物敷于足少阳经阳白穴、足阳明经颊车穴、足阳明经下关穴上,次日晨起时取下,每日l次,敷贴10次。

1.3 疗效标准

根据参考文献[2]拟定疗效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患侧面部肌肉功能完全恢复,表现为双眼往上看时双侧额纹存在,能紧闭双目,鼻唇沟两侧一致,鼓腮不漏气,口角无偏歪;②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但仍有闭目仍不紧,露晴,口角略有歪斜现象;③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恢复不能够符合临床预期效果,仍有口角歪斜不能纠正;④无效:治疗10次后面瘫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20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痊愈148例,显效4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03%。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也属于针灸科医生最善于治疗的病种。中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患者过劳引起正气亏耗或平素正气不足,使经脉处于空虚状态,此时风寒或风热之邪趁虚而入侵犯面部经脉,以致面部经脉之气受到阻滞,脉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面部经脉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从而发为面瘫,而面部经脉又以少阳与阳明经脉循行为主,故选取阳明经、少阳经之穴为主穴疏调经筋气血,活血通络;《针灸甲乙经》云:口僻不正,翳风主治,故取翳风祛风通络;《玉龙歌》指出,地仓透颊车为治疗口眼斜的妙法;中医古籍《针灸图经》云:客主人,治偏风口歪斜,客主人即为下关穴;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根据经脉所过,病之所主理论,循手阳明经远端取合谷穴与面部腧穴相配,通络祛邪;阳明经气血丰足,足阳明经合穴足三里穴亦为保健要穴,恢复期使用有益气养血之功,可促进面瘫的恢复;牵正穴是治疗面瘫的奇穴,能将偏歪的口角纠正。上述各穴相配治疗面瘫,使面部经络气血得以通行无阻,阴阳平衡,共达祛除风寒或风热之目的。在急性期即病变初期[3],病邪初犯机体,应以固护正气并祛除邪气为主,选取穴位少而精,针刺是不能太深,表浅即可,手法刺激不应使用重手法,电针刺激在此期不使用;恢复期正气尚未充实邪亦未能完全祛除,宜用适量频率的电针刺激经络,使瘫痪的面部肌肉不自主的运动,增加局部营养供应,增强局部血液运行力度,促进面部气血充盛,加速恢复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

局部贴敷能直接作用于机体皮肤,通过皮肤渗透到皮下组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能使局部产生相关效能,能使毛细血管扩张使局部血液流通加速而提高面部组织营养供应,也可以减轻面神经组织充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状况得到改善,加快其功能恢复。从《本草纲目》:“皂角,归肺与大肠经,性味属辛温,小毒,能祛风痰,善治中风口ā”条文可知。皂角性味辛温具有温热的性能,可对敷贴部位颊车,下关,阳白穴位产生热的刺激,从而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功效。风寒得祛,经络气血恢复通畅,面部表情肌就能恢复正常功能。

总之,采用电针配合穴位药物敷贴法能直接作用于患者病侧起到通经活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由于此方法简便适用,选用穴位少,临床疗效明显,病人易于接受治疗并对治疗产生认同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9-71

[2]刘胜,王广思,董捷.针灸电诊断分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国针灸,2002,22(7): 456.

[3]朱 春 华,林学 武·谈 周围性面瘫 针刺治疗 时 机[J].中国针灸,1994, 14(4):223.

R242

:B

:1671-8194(2013)05-0254-02

猜你喜欢

阳明经颊车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常按5穴护牙齿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常按7穴不掉牙
小穴位 大健康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