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459例诊治体会

2013-01-23王丽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5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口病肢体

范 芳 王丽娜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潍坊261200)

手足口病459例诊治体会

范 芳 王丽娜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潍坊26120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进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 2011 年 3 月至 7 月我院收治的 459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均有皮疹,2 例无口腔疱疹。重症病例均有发热,心肌酶与病情轻重无相关性。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有发热,对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需密切观察,早期阻断,预后好。

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高危因素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科常见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以往散发,近10余年来,在我国台湾及内陆各地区呈爆发流行趋势。我院自2009年担负本地区的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本资料通过总结我院2011年3月至7月收治的45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掌握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及进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以期做到早期识别、发现重症病例,防止进展为危重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本地区手足口病从3月份逐渐增多,5月份达高峰,7月份逐渐下降,符合该病的流行病学规律。459例病例中,男245例,女214例,男女比例1.14∶1。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岁,1~3岁260例(57%),3~5岁123例(26.7%),5岁以下共398例(86.7%);院前病程5h~5d。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皮疹,多位于手、足、口、臀部,少数累及膝、肘关节,甚至背部。25例不发热,余均发热,体温多以高热为主,热程1~6d。18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高热不退,易惊,嗜睡,肢体抖动,呕吐,抽搐,双眼上窜等。

1.3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血常规、心肌酶谱、血糖检查,部分行脑电图、胸片检查。血白细胞正常范围者312例(67.8%), 异常者共147例,其中<4×1095例,(10~15)×109111例,>15×10931例(6.8%)。血糖一过性增高(>6.7mmol/L)11例,占2.4%,复查后均正常。心肌酶谱CK-MB增高17例,占3.7%。脑电图、胸片均无异常。

1.4 治疗与转归

所有病例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8例出现重症表现的患儿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甘露醇治疗,10例应用丙种球蛋白,其中6例转上级医院,随访均治愈。疗程4~8d。

2 讨 论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绝大多数病情较轻,1周左右可恢复。但近年来重症手足口病的不断增多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警惕。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以脑干脑炎最凶险,进而出现肺水肿、循环衰竭,甚至死亡[1]。我们地区连续3年手足口病流行,在诊治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2.1 本组病例发病年龄1~3岁最多,占57%,5岁以下共86.7%,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18例年龄均在5岁以下,符合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提示年龄越小病情相对越重,越需要引起重视。

2.2 多数情况下病程5d以内有可能发生重症。本组18例重症患儿出现重症表现的时间基本在3d内,只有2例除外。其中1例患儿1.5岁,发热1天入院,入院后给予抗病毒、地塞米松、支持治疗,体温一直38℃左右,精神差,病程6d时出现肢体抖动,呕吐,家长要求转转上级医院,随访治愈。另1例患儿5.5岁,皮疹、发热5d并头痛、呕吐半天入院,家长诉睡眠时易惊,肢体抖动。入院时手足仍见皮疹,体温38℃左右,精神欠佳,查血常规、血糖、生化等无异常。给予抗病毒、地塞米松、甘露醇、丙种球蛋白等治疗,2d后病情好转。所以即使病程5d以后,但如果仍持续发热、精神差,仍有可能发生重症,仍需密切观察,积极处理。

2.3 所有重症患儿均有发热,且多为高热。有专家认为所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都出现在发热期,本组病例也证实了这一点。

2.4 手足口病患儿高热时可出现抽搐,但是否一定合并了神经系统并发症呢?有1例患儿15个月,发热皮疹半天入院。入院时精神好,体温39.2℃,半小时后出现抽搐,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目凝视,牙关紧咬,四肢抖动,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后3min缓解。热退后精神好,未再抽搐,无肢体抖动及呕吐、嗜睡。既往无高热惊厥史。给予抗病毒、地塞米松、甘露醇、丙种球蛋白等治疗,病情好转,8d出院。该患儿结合抽搐特点及治疗转归,我们认为应属于高热惊厥的范畴。如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儿发生抽搐,之前应该有高热不退,精神差,肢体抖动、呕吐等神经系统受累的其他表现,且一旦发生抽搐,则病情危重,生命征不稳定,抽搐时间长,或反复抽搐,甚至昏迷。但临床上出现此种情况,治疗上还是宜按重症处理。

2.5 化验结果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版(以下简称指南)中,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的高危因素中,外周血白细胞、血糖明显增高,白细胞超过15×109,血糖超过8.3mmol/L,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但本组病例18例重症患儿中只有4例白细胞明显增高,血糖均在正常范围或略高。心肌酶CK-MB增高者仅17人,占3.6%,18例重症患儿中心肌酶CK-MB均正常。这是因为EV71感染有一定的嗜神经性,合并心肌炎者少见[2]。我们认为,血生化在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中的意义较临床表现要小。

2.6 手足口病普通型具有自限性,多在一周左右痊愈。但重症患儿需早期发现,积极干预。指南中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一期为手足口病出疹期;二期为神经系统受累期,为手足口病重型;三期为心肺功能衰竭前期,为重症病例危重型;四期为心肺功能衰竭期;五期为恢复期。手足口病的分期及阶段管理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基层医院在诊治手足口病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争取将重症手足口病阻断在二期。结合指南中提出的几项指标,我们对于那些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需密切观察病情进展,①持续高热不退,一般退热药效果不佳;②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③呼吸心率增快;④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⑤高血压、高血糖、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尤其是高热不退伴易惊、肢体抖动是神经系统受累的特征性改变。一旦出现上述表现之一,尽早应用地塞米松、甘露醇、丙种球蛋白,均取得良好效果。有报道指出,丙种球蛋白及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早期应用对EV71引起的中枢感染有较好疗效[3]。

[1]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2版

[2]杨 善 志,都 鹏 飞.大 剂量丙 种 球 蛋白联 合甲泼 尼龙 治 疗小儿 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 16(2):168.

[3]黄全发,邓皓辉,叶毅桦,等.肠道病毒71型感染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1):46.

R725.1

:B

:1671-8194(2013)05-0204-02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口病肢体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肢体语言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