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进展

2013-01-23李玉双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比夫阿德福拉米夫定

李玉双

(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进展

李玉双

(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对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进展进行分析和研讨。通过对 2009 年 10 月至 2011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05 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回顾,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和研讨。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但针对不同的患者应进行不同种类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伴随药学水平的发展,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临床治疗,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抗病毒;药物;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预后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具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约存在3.5亿人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的问题,所以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和控制获得了人们和众多医疗工作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乙型肝炎的病变是由于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病理反应造成的。人体针对HBV的免疫反应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临床类型和转归。阐明HBV感染免疫应答的特点和临床转归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CHB的治疗抗病毒是关键,但是,目前抗病毒药物多为抑制病毒复制,用现有的疗法完全清除HBV几乎是不可能的。抗病毒治疗联合增强或恢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可能是长期控制HBV感染的基本策略。拉米夫定(1amivudine,LAM)抗病毒过程中免疫应答的特点可能与临疗效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观察CI-IB患者免疫应答的特点,了解应用拉米夫定的CHB患者抗病毒过程中临床疗效与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时机、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而且有助于开辟新的免疫治疗途径。

1 临床资料

通过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5例,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96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35.5±6.5)岁。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CHB的诊断标准,血清检测阳性,HBeAg阳性、HBV-DNA≥105Copies/L,或HBeAg阴性、HBV-DNA≥104Copies/,ALT>80U/L,ALB>30g/L,PLT×1012/L。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

2 抗病毒药物

2.1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1amivudine,LAM)是近年临床广泛应用的抗HBV药物,具有高效安全、口服方便的特点,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且不良反应较少。通过相关的临床治疗资料和实践观察结果显示,拉米夫定的使用对于HBeAg血清检测准因情况相对较差,持续的应答率相对较低,但在治疗检测中对于HBV的抑制效果现对较好,但在治疗后肝功能恢复到正常情况的患者依旧有一部分患者会发生肝癌或是肝硬化,同时对于长期的治疗和使用过程中较常会导致耐药发生,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严重困扰。在进行治疗和使用的过程中,机体对拉米夫定的免疫应答特点同临床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近些年国内外的文献记载和实践报道结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早期的时候核苷类药物能够快速降低HBV-DNA的血清检测水平,但对HBV特异性T细胞的反应网不能起到复原和修复的作用。在近期的相关文献和实践报道结果显示,对病毒的复制起到抑制作用,能够使机体免疫细胞得到恢复和改善。所以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通过患者血清内HBV的检测水平,来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2.2 替比夫定

替比夫定也是临床较常应用核苷类的抗病毒药物,属于新型的左旋核苷类药物,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高效抑制HBV的复制,但是仅对乙肝病毒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显著,但对艾滋病和其他的病毒性感染无明显效果。相关文献和实践结果显示临床应用中或是通过动物实验,应用28d后血清 HBV-DNA的检测水平显著降低,同时对于体外药理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口服用药的药物生物利用度较高能达到68%,药物治疗半衰期为3h,其用药的药效发挥作用和代谢均不受食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和清除,临床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

对替比夫定治疗52周的安全性分析显示,替比夫定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拉米夫定组相似。在5%以上的发生率为上呼吸道感染、头痛、疲劳、鼻咽炎、血肌酸肌酶(CK)升高、上腹痛、腹泻、恶心和头晕等。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发生的3~4级ALT升高的比率为4%,拉米夫定组为8%,P<0.05。3~4级CK升高的发生率,替比夫定治疗组为7.5%,拉米夫定治疗组为3%,P<0.05。但绝大多数CK升高的患者无症状,且在继续治疗的下一次随访时通常可明显降低。对发生CK升高的患者进行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表明,替比夫定治疗组与拉米夫定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是腺嘌呤磷酸酯化合物阿德福韦的前体药,其分子式为C20tt32N508P,相对分子质量为501.48。1:2服后,在体内转化为阿德福韦发挥抗病毒作用。阿德福韦是单磷酸腺苷的核苷酸类似物,在体内通过细胞激酶作用被磷酸化为具有活性作用的二磷酸阿德福韦。二磷酸阿德福韦与三磷酸拉米夫定均以HBV-DNA多聚酶为靶点,但是具体位置则有不同。阿德福韦酯的具体作用机制为:①竞争脱氧腺苷三磷酸底物;②终止病毒DNA链延长。二磷酸阿德福韦对HBV-DNA多聚酶的抑制常数为0.1mmol/L;对人类DNA多聚酶a和v的抑制作用较弱,其抑制常数分别为1.18mmol/L和0.97mmol/L,因此,治疗剂量对正常细胞毒性极小。

相关文献报道和实践结果显示阿福德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拉米夫定的耐药菌株存在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HBV-DNA的病毒复制,快速降低血清中HBV-DNA的浓度,同样对HBV-DNA的活性具有相对较好的作用,对泛昔洛韦的的耐药菌株存在一定作用。同时阿福德主要是肾脏清除和代谢,但阿福德大量长时间应用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对肝脏存在一定的毒性,同时对大小肠黏膜均存在一定的破坏性,其主要临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病变坏死、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肝脏转氨酶的持续性增高及大肠、小肠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在治疗中表现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对小剂量短期应用阿德福韦酯进行临床治疗,临床疗效好,临床应用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关文献和实践结果显示阿德福韦酯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耐药性相对较低,连续应用治疗3-4年以上患者,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为8-15%,相对较低。同时临床效果较好,长时间适宜剂量的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3 中药抗病毒药物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特色性医疗治疗,从远古时期我院就应用中医中药的方法进行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西药治疗仅从消灭病毒上进行临床治疗,但对患者的免疫系统无法进行修复和提高。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是通过对身体的阴阳平衡的调节,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消灭体内HBV的同时,提高和修复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抵御能力,降低患者乙型肝炎的复发率和感染加重。相关实践结果显示对于中药治疗的耐药性相对较低,中药主要以调节为主,临床副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在中医理论中乙肝病毒的感染属于外邪入侵,大部分中医认为乙肝的发病属于脾胃中蕴藏湿热毒邪、熏蒸肝胆。亦有从《伤寒论》六经角度认为感邪后邪气陷于少阳半表半里者”。目前此问题尚无定论,仍须继续研究。

3.1 氧化苦参碱

苦参素的提取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主要为氧化苦参碱。苦参的性味微寒,可如肾、肝、小肠、大肠经,《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主治功效能解郁疏气利尿祛黄、祛除痈肿明目止泪等。《珍珠囊》中记载还具有祛湿理气的功效。但在《医学入门》中提及胃肠虚弱者慎用,长时间服用还会导致肝肾损伤。所以在治疗中应注意应用的时间和注意对机体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现代药学研究中氧化苦参碱具有抑制HBV病毒的复制和保护肝脏细胞的作用,尤其是对细胞的保护膜性提高胆汁的回流、取出黄疸。能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网质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癌变和肝硬化病变存在较好的抑制和预防作用。同时还能有效的减低其复发性,转阴率也相对较高、黄疸消退情况较好。相关临床实践证明临床不良反应较小。

3.2 猪苓多糖

猪苓多糖是从真菌担子菌纲多孔菌属植物猪苓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原植物的药理疗效主要是消除瘀肿、止渴生津,可入肾、脾、膀胱经。具《本草纲目》、《珍珠囊》中记载长时间服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能有效的控制HBV病毒的复制和活跃性,降低乙型肝炎的复发和血清HBV的检测水平。同时通过对血清HBV的监测结果显示其弄呢够有效的增强蛋白代谢、胆红素代谢、降酶、增加结合胆酸代谢,有效的改善了病理组织学变化。

但长时间应用可导致患者发生肾脏的损伤,在报道中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股沟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的轻度肿痛,皮肤红疹,谷丙转氨酶的一过性增高等,也可以导致轻度的头晕、肝区疼痛不适、胆红素增高等,但均未可逆性的,子啊停药2个星期后即可自行缓解。

4 结 语

近些年来通过对西药或是中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总结,西药短时间应用效果较好,但延期疗效较差,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重,复发率较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较低,同时不能预防和延缓,预后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中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HBV的水平,同时对患者的肝脏起到保护作用,还能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抵御乙肝复发,有效的预防和抑制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在本文中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但针对不同的患者应进行不同种类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伴随药学水平的发展,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临床治疗,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R512.6+2

:B

:1671-8194(2013)08-0190-03

猜你喜欢

比夫阿德福拉米夫定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用分析
——以《推销员之死》对话选段为例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替比夫定治疗 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104 周疗效分析
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阿德福韦酯联用五酯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
爱的悖论
——论阿瑟•米勒的悲剧《推销员之死》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