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及价值分析

2013-01-23陈建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5期
关键词:病死率宽度红细胞

陈建辉 肖 妮 周 军 喻 斌

(萍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萍乡3370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及价值分析

陈建辉 肖 妮 周 军 喻 斌

(萍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萍乡33700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将9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II级心力衰竭组、III级心力衰竭组与IV级心力衰竭组,再选取于于我院进行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红细胞检查,探讨红细胞与心力衰竭间的关系。结果 三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等级越高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病死率越高。结论 患者心功能情况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关系密切,红细胞检查能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提供评判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查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参照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检验;红细胞分布宽度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晚期病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复发率。一项临床统计发现,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高达50%左右。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心力衰竭也成为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与难点[1]。有学者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及发展关系密切。本文选取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红细胞检验与心力衰竭病情发展、预后间的关系,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为34~83岁,平均年龄为(62.4±8.5)岁。所有患者病程超过半年,参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确诊,排除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胃肠系统出血及有放化疗史患者。按照90例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分为3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是II级心力衰竭组、III级心力衰竭组与IV级心力衰竭组,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征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比较。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组成对照组,男6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3.4± 9.2)岁,对照组与90例患者研究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血常规与血生化指标检查,统计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情与红细胞分布宽度间的关系、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力衰竭预后间的关系。

1.3 心功能等级标准

I级心力衰竭:体征不明显,正常生活中少发呼吸困难、乏力及心悸;II级心力衰竭:常感不适,生活中可见呼吸困难、乏力及心悸等;III级心力衰竭:活动可见呼吸困难、心悸,体力活动可感明显不适;IV级心力衰竭: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呼吸困难、乏力及心悸多发[2]。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与对照组红细胞检验结果比较

三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分别为(13.14±1.32)、(14.56±1.28)、(16.47±2.12),明显高于对照组(11.82± 0.94),四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力衰竭等级越高红细胞分布宽度越高,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患者血象特征及病死率间的关系

数据统计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较大的患者机体各指标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较大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的患者(P<0.05)。由此可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

3 讨 论

传统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检测项目十分繁杂,而且成本费用较高,这便影响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检测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诊断与检查工作准确性与完整性成为了临床工作的重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检查与诊断工作也不例外[3]。现阶段,众多学者与临床医师将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检测指标,临床实践也证实了心力衰竭与红细胞分布宽度间的密切联系。

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主要是就红细胞体积方面的离散程度来进行检查,以往作为缺铁性贫血检查指标,近年的文献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患者病情及预后问题关系密切,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高达17.6%,较之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的患者病死率明显较高[4-5]。

本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患者病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患者病情越严重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越高,且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越高患者疾病预后效果越差。由此可见,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能够准确的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还能为疾病的预后提供指导与评判依据,红细胞检验在临床应用中作用突出,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雯婧,郭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7):890-894.

[2] 衣欣,胡奉环.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6):1859-1861.

[3] 刘全良.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J].河北医学,2012,18(8):1054-1056.

[4] 王全玉,许汪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46-147.

[5] 王飞,游达礼,吴晓.内科危重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预后及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5):454-456.

R541.6

B

1671-8194(2013)35-0061-02

猜你喜欢

病死率宽度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