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园地

2013-01-23

中国猪业 2013年12期
关键词:种猪流行性体型

交流园地

2013年10月25~26日,由北京六马 (种猪集团)养猪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第七届 (2013)中国养猪智慧论坛暨发展模式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除安排有专家讲座外,还特别设置了智慧沙龙环节,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与参会代表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现将智慧沙龙环节中部分精彩问答在本栏目刊发,以飨读者。

问 大体型猪的出栏体重上限和适宜屠宰体重是多少?(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副总经理李俊奇)

最近国内在推崇大体型猪,市场对大体型肥育猪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北京六马种猪集团作为国内第一家大体型美国种猪基因领导品牌,一直致力于做中美同步育种、大体型的典范,在大体型种猪的宣传推介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请问大体型猪出栏体重的上限是多少?大体型猪的适宜屠宰体重是否需要增加?

答 北京六马种猪集团董事长符开星

最近国内开始关注大体型猪,其市场前景也被普遍看好。所谓大体型基因就是能够高效率生产大体重(130~150 kg)商品猪的种猪基因。大体型种猪、大体重出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猪场生产效益的根本。举例来说,如果要得到3 000 kg商品猪,以出栏体重150 kg计,需要20头商品猪;以出栏体重120 kg计,则需要25头商品猪。而在中国目前的养殖水平下,让每头母猪年提供25头商品猪,这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实现集约化猪场规模效益的最大化,可以在提高商品猪出栏体重上下功夫,这样效率会更高,利润空间也更大。目前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生猪出栏体重已达到140~150 kg。通过努力,未来大体型猪的出栏体重可能突破150 kg,甚至达到160 kg,但大出栏体重的前提是高生产效率,关键在于现代化猪育种技术的推进。

随着瘦肉型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屠宰率以及瘦肉率的增加,生猪生产逐渐向大体型方向发展,随之生猪屠宰体重逐步增加。增加生猪屠宰体重有以下优点。一是增加猪肉产量,提高养猪收益。二是降低饲养和屠宰成本。提高屠宰重可以分摊饲养和屠宰过程中投入的固定成本。三是提高猪肉品质。根据猪体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小猪长骨,中猪长皮,大猪长肉,肥猪长膘。猪体重在达到110 kg后,肌肉内的脂肪开始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随之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减少,猪肉变得细嫩,口感更好,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猪肉的需求。因此,不管对于猪肉生产者、屠宰加工者还是消费者来说,增加生猪屠宰体重都是有必要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美国制定的生猪最佳屠宰体重标准在20世纪80年代为90~100 kg,90年代为100~110 kg,2000年后开始改为110~120 kg,现在为130 kg以上。而我国目前的生猪屠宰体重一般为90~100 kg,与美国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屠宰体重上升的空间较大。但生产大体型猪需要在育种技术、饲养管理技术以及养猪设施设备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考虑到我国目前生猪育种和养殖水平、饲料原料价格、市场需求差异化以及屠宰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生猪屠宰体重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问 如何防治仔猪的流行性腹泻?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仔猪流行性腹泻非常普遍,造成仔猪死亡率很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很多猪场。请问该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答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邵国青研究员

在我国,仔猪腹泻已经流行了3~4年时间,目前仍困扰着我们相当一部分猪场,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分析,该病主要是由猪的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流行情况之所以如此严重,原因有两点。一是流行性腹泻病毒虽未发生明显的基因变异,但在散播过程中,毒力不断返强,流行性增加。二是国内疫苗质量不过关。国内部分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在控制、运输和储存等方面存在问题,致使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国家对兽用疫苗企业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大,疫苗质量安全和风险管理日益严格,目前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不管是弱毒活疫苗还是灭活苗,疫苗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放心使用。另外,由于该病已肆虐数年,在一些地方甚至一年流行2~3次。疫病如此频繁发生,使得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升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为仔猪提供被动的免疫保护。在有效疫苗和母源抗体的基础上,完善免疫策略,相信在未来的一两年内猪流行性腹泻对养猪业的威胁将减轻。

对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仔猪腹泻的猪场,应积极使用有效疫苗进行预防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采用返饲方法来防控流行性腹泻。对于暴发流行性腹泻的猪场,通过返饲可以减少猪只死亡、降低经济损失。但对于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发病情况并不严重的猪场,如果生产管理措施不完善、返饲不当可能导致强毒在猪场内长期存在,腹泻反复暴发而得不到根治。

对于没有发生腹泻的猪场,或者猪场有病原感染压力,为有效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控制很重要。通过合理的营养调控策略,提供营养全面、配比均衡的饲粮,在日粮中添加电解多维、免疫增强剂等,可提高猪群的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加强猪舍内外环境消毒,注意保持舍内通风换气、湿度控制、仔猪保温等,对于防控流行性腹泻非常关键。

问 头胎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原因及对策?最近经常出现头胎母猪在仔猪断奶后迟迟不发情,致使不能及时配种生产,影响了养殖效益。请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

答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黄瑞华教授

造成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初产母猪配种时机不合适。配种过早,母猪体况尚在生长发育中,未达到体成熟,体重偏小的母猪在产仔断奶后发情将明显推迟。二是饲喂不当,母猪在哺乳期采食量不足、营养不良,加上因分娩和哺乳体能消耗和体重损失过大,断奶后发情延迟或不发情。影响母猪哺乳期采食量的因素,除了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外,还有妊娠期的饲喂。按照美国NRC猪饲养标准,母猪在妊娠期的平均采食量不宜超过1.8 kg/天,但国内多数猪场在母猪妊娠期每天的饲料投喂量都在2.2 kg以上。母猪在妊娠期采食量过大,将不可避免导致哺乳期采食量下降,泌乳不足,直接影响其繁殖性能、断奶后发情间隔以及仔猪的生长发育。三是饲料质量不过关。玉米、豆粕、麸皮型的日粮很容易被霉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麦角毒素等污染。母猪在采食霉变饲料后,其脑垂体激素分泌受到抑制而影响发情。四是管理因素,如高温、光照或运动不足等。

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防治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适时配种。应根据后备母猪的品种、日龄、体重以及本场的饲养管理状况确定最佳的配种时机。一般来说,在母猪8月龄、体重达到120~130 kg、第2~3个情期时配种效果比较好。二是改善饲养方式,减少母猪哺乳期的掉膘。在母猪妊娠期严格限饲,根据膘情不同,控制饲喂量在1.8~2.2 kg。在妊娠初期配以适当的低能高蛋白日粮,可以青粗饲料为主,在妊娠中后期及哺乳期,逐渐增加精料比例,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使母猪在哺乳期充分采食,加强营养供给。对于断奶后膘情较差的母猪,应提高其营养水平,补充精料,减少青粗饲料,促使其体况恢复,尽早发情。三是严格控制饲料质量。禁用重金属超标或者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母猪。另外,及时清理料槽,防止料槽发霉污染饲料。四是加强日常管理,促进母猪发情。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保持猪舍内温度适宜,防止高温造成热应激;增加光照强度或者延长光照时间;加强母猪运动,增强母猪体质。五是可采用公猪诱情、激素药物促情或者乳房按摩催情等方法,促使母猪发情。

猜你喜欢

种猪流行性体型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体型特别的勇士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