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学教育模式发展探讨

2013-01-23白春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蒙医医学教育医药

白春梅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750)

基于历史、文化背景及蒙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传统蒙医形成了适应当时历史、人文环境的别具特色的传承教育模式,促进了传统蒙医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光辉政策下,蒙医学步入了中国高等教育行列,开启了规模化培养人才的道路。现将蒙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历史沿革与现代蒙医学教育模式的现状、优点、弊端及应对策略简述如下。

1 蒙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历史沿革

1.1 家传或师带徒的师承教育模式:从传统蒙医药的教育史来看,蒙古族地区最早以“家传”或“师带徒”的祖传秘授和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培养蒙医医生[1],家长和老师就是最早的蒙医教师。长期以来这种口传身教的教育方法对传播、弘扬蒙医学,培养蒙医学后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曼巴札仓教育模式:16世纪随佛教传入,先后在蒙古地区建立了近2000座寺院,在较大的寺院中移植了藏医寺院教育模式,设立了寺蒙医学院即曼巴札仓,喇嘛成为了医学知识的主要传授者,主要传授《四部医典》为主的藏医药学[2]。但传统蒙医吸收和借鉴藏医学时始终以传统蒙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石,结合蒙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蒙古族的体质和文化特点等,创造了具有蒙古族文化历史特点的蒙医学体系[3]。这种具有蒙古地区特色的曼巴札仓不仅肩负着培养蒙医医生的职责,同时也是看病救人的诊疗基地,对传承蒙医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20世纪50年代为止,蒙医学教育主要以师带徒和曼巴札仓为主要模式[4]。

2 现代蒙医学教育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曼巴札仓逐渐被关闭。在党和政府对蒙医药的扶持下,1958年在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开设了蒙医专业,从此蒙医教育跨入了新中国高等教育行列。针对具有传统蒙医丰富经验的老蒙医随自然规律日趋减少的现实,为了抢救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思想,上世纪50年代政府制定了条例,实施了老蒙医带徒的办法,根据国家政策,办理带徒手续,毕业时进行考试,对合格者授予证书[5]。通过师带徒的方法,培养出了许多蒙医医生,为传承老蒙医医技医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50年代始,在发展学院教育的同时继续实施了传统师带徒的教育模式[6]。

2.1 现状: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蒙医大、中专院校有3所,即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和呼伦贝尔蒙医学校。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专门设有蒙医药硕士学位点,培养蒙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医科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药博士生;内蒙古民族大学与蒙古国健康科学大学联合培养蒙医药博士生。我国高等蒙医教育从1958年起步,时至今日,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自上世纪90年代始,全国开展了名老蒙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到目前已开展了第四批,我区共有18位名老专家被遴选为指导老师,已培养继承人31名。目前蒙医学教育模式以学院教育为主,师带徒为辅。

2.2 现行教育模式的优点:① 规模化人才培养:蒙医大中专院校的人才培养量是传统师带徒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这对传承蒙医药学、促进蒙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② 注重蒙西医结合:目前,蒙医院校都开设西医基础、药理、临床等课程,尤其是解剖、生理、病理等人体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传统蒙医教学不可能做到的,而这部分内容又是当代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但这种结合教学必须把握“度”,必须以蒙医为主、西医为辅,避免培养出的蒙医医生西医化的尴尬局面。将所学到的西医知识与蒙医有机结合,为蒙医服务、“西”为“蒙”用是蒙西医结合教学的根本目标。③ 注重外语学习:加强外语学习,对提高蒙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蒙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至为关键。但应注重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开设蒙医专业外语课程,而不是片面追求大学外语四六级的通过率。

2.3 现行教学模式的弊端:① 教学模式方法陈旧:目前蒙医高校基本是以“上大课”的“应试”教学模式为主,以“课堂面授”为主要途径,偏重传授知识,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忽视学生自学能力、蒙医思维能力和辨证论治能力的培养,加之学生在有限的时问内要学习中、西医两套知识体系,老师授课集中讲解教材重点内容,很少进行知识拓展,学生学习负担重,且未能掌握学习方法,只是被动地学以应付考试,导致蒙医基础理论及基本功不扎实,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难以达到培养出蒙医高层次人才的要求。② 与临床实践脱节:目前,蒙医大中专院校教育仍采取“基础课-临床课-临床实习”的模式,学生在前4年中只有较少的的课间实习课,很难将课堂所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而在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期间因考研、找工作等的影响,学生真正花在临床上的时间与精力不多,甚至部分学生长期脱离临床,毕业时不会蒙医望问切诊、不能开方治病。

2.4 应对策略

2.4.1 转变育人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既往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教育模式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维,传授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蒙医学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需要热爱蒙医药事业,具备坚实的蒙医理论知识、较强的临床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因此,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创新教学模式,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授课技巧,提高授课质量。同时教师必须参加临床工作,提高自身诊疗技术,引导学生多与临床接触,才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4.3 加强教材、教学设施建设与蒙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2.4.3.1 教材、教学设施建设:蒙医教材主要分为蒙医基础理论、方药、临床3大类别。基础理论是蒙医其它学科的基础,其它学科均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因此基础理论教材的内容每句都要严谨、均应有可靠依据。蒙药方面,《蒙药学》(21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蒙医药(本科)教材)增加了文献研究、药理学研究等内容,凝结了几代蒙医学家的成就[7]。但有些在临床上疗效较好的蒙药未被收入,未能成为蒙医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如具有较好止痛、消肿作用的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和具有利咽、消肿、止血、利尿作用的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8]等。此外蒙药教材中应插入蒙药图片,只有做到图文并茂,学生才易于掌握每个蒙药的特征、识别方法。临床教材方面(包括蒙医疗术学),应紧贴临床,应有书本配套光盘,同时应增加教学查房和蒙医病历讨论课时,让学生多临床、多实践。教学设施方面,应广泛采取多媒体教学,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枯燥的教案。此外,应延长学生上山采药时间。

2.4.3.2 加强蒙医经典著作学习:蒙医经典医著是蒙医学理论的渊源,是蒙医思维模式的根源,它培养了一代代名老蒙医。蒙医经典著作应成为蒙医医学生必修之课。《四部甘露》建立了六基症、十要症和辩证论证的蒙医理论体系,《识药学》、《蒙药正典》、《蒙医金匮》则为蒙药学、方剂学和蒙医临床奠定了基础。现在仍加强学习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是学习其理法用药,更重要的是学习其辨证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辨证水平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4.3.3 加强名老蒙医经验学术继承工作:将传统师带徒与学院教育有机结合,可将名老蒙医医技医术传承工作纳入蒙医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中。通过蒙医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既有利于蒙医临床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的顺利开展。

2.4.3.4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实现学校教育与师承的完美结合:蒙医高等教育是蒙医事业的发展的促进者和中坚力量,但其缺点不容忽视,如大班上课,师生交流少,缺乏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蒙医教育的发展。因此,在院校教育的基础上,融入传统师承教育模式,是提高蒙医本科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而本科生导师制正是此二者的有机结合,符合蒙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在入校后即可选择导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随导师出诊,增加临床实践机会,培养蒙医临床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在导师引导下可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从事方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 小 结

蒙医学教育模式是随着蒙古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而变迁至今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蒙医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蒙医学要发展,要创新,首先要从教育树人做起。而其重点在于创新教育模式与教学思维,加强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施建设,实现师承和学院教育的有机结合。

[1]宝音图.蒙医曼巴札仓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5:1,2.

[2][3]安官布,金玉.蒙医学概述[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5.

[4][5][6]巴·吉格木德.蒙医学史[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8,209.

[7][8]阿拉坦松布尔,阿·索珑高娃.蒙医传统研究之我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7:40~44.

猜你喜欢

蒙医医学教育医药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缺了人文课程 医学教育不完整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