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锶/90钇敷贴治疗小儿单纯性血管瘤148例疗效观察与分析

2013-01-23聂芳崔玉凤刘淑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3期
关键词:硬化剂单纯性疗程

聂芳 崔玉凤 刘淑杰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瘤样增生而形成,绝大多数患者是先天形成的[1]。对于血管瘤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一般包括手术切除、90锶/90钇敷贴治疗、冷冻治疗、硬化剂治疗等,采用90锶/90钇敷贴治疗,无痛、无创、治愈率高,是目前临床小儿单纯性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8例患儿,均为本院核医学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病例,其中男56例、女92例,年龄30 d~12岁,患儿发病部位:26例发生在头面部、20例发生在颈部、42例发生在躯干、52例发生在四肢、8例发生在其他部位。多为单发,面积大小不一,多为1~4 cm2,病变略突出皮肤表面,皆为单纯性血管瘤。

1.2 方法 选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的90锶/90钇敷贴器,出厂时吸收剂量为2.07GY/min,活性区尺寸为2.0 cm×2.0 cm。治疗时,血管瘤周围正常皮肤应用厚胶皮保护,如面积大于活性区面积,应采取分隔照射。照射均采取小剂量分次治疗法,在确定总剂量后分5次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照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血管瘤类型、厚度、发病部位等适当调整。如治疗一个疗程后患儿血管瘤没有痊愈,可在间隔2个月后进行多次疗程的治疗,一般为1~3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 判定时间一般在治疗结束后2个月,疗效判断标准分四级[2]:①痊愈:患儿血管瘤消失,皮肤颜色恢复到正常或局部稍有痕迹。②显效:患儿血管瘤基本消失或颜色明显苍白,皮肤变平局部留有痕迹。③好转:血管瘤大小不变,但无生长,且颜色明显变浅。④无效:患儿血管瘤大小、颜色与治疗前无变化,有的扔在继续生长。作者所治疗的148例患儿经复诊随访,治疗第一个疗程后痊愈107例,一次治愈率达72.3%,显效20例,好转16例,无效5例。而后又对未痊愈的41例患儿进行第二疗程治疗,痊愈31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0例。综合上述结果两次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总治愈率93.2%。

2.2 不良反应 148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全身反应,一般在疗程结束后10~15 d出现照射部位脱屑等正常反应,有2例患儿出现湿性皮炎。患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嘱患儿家长在脱屑期间避免沾水感染,有湿性皮炎的患儿可在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治疗。

3 讨论

目前,血管瘤的发生逐年增多,特别是单纯性血管瘤大多生于新生儿及幼儿,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的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斑块,略高出皮肤表面,一部分可自行生长消退,部分患儿生长迅速,斑点扩大、融合,颜色鲜红。血管瘤由于生长初期病变范围小,不易发现,或易与“胎记”混淆或不被重视,导致部分患儿病变发展迅速,造成众多患者身心健康受损,甚至毁容。在研究中发现,对于年龄越小、病变范围越小的、病程短的患儿,一次性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小儿单纯性血管瘤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有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但上述方法均为有创性治疗,痛苦性大,而90锶/90钇敷贴治疗选用90锶核素,发射纯β射线,在组织中穿透距离短,因此在起治疗作用的同时,对深部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少,且无痛、安全、无创、简便易行,即使在患儿熟睡时亦可进行,治疗后副反应少,极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因此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广泛应用。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4.

[2] 张奇亮.核医学敷贴治疗技术.山东:济南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硬化剂单纯性疗程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聚多卡醇硬化剂门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不同浸泡过程对渗透型液体硬化剂性能的影响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48例临床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