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探讨

2013-01-22宋书昌杨树安王利春张全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髓海胺类百会穴

宋书昌,卢 智,陈 华,杨树安,王利春,张全围

抑郁症一名的定义,是由现代医学所命名的,中医学无抑郁症的病名,当代医家依据其定义、临床证候及其发病特征等,将其归属于中医脑病的范畴[1]。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经学者统计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穴位,临床应用频次最多的腧穴是百会穴[3]。有关百会穴临床应用的论述颇多,但是专门探讨百会穴治疗抑郁症机制的报道甚少。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就针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从中医理论与实验医学两方面进行了探讨,现阐述如下。

1 中医理论探讨

百会穴,一名三阳五会,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于督脉,位于头部正中,依“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可以治疗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相关脑病。

1.1 脑为髓之海 《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曰:“诸髓者,皆属于脑”。可见脑是髓的汇集之处,脑髓是脑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脑髓失健的病理变化一为髓海不足,二为髓海闭塞不通。正所谓髓海充盈,则耳能听,目能视,鼻知香臭,言语成语,思维功能方能正常。反之“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而髓海不足的状态与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情绪低落、精力减退、持续疲乏、活动减少等颇为相似。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灵机记忆不在心而在脑”。当代医家谢海洲教授明确指出脑窍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运转中枢,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均蕴藏于脑窍中,其功能作用皆自脑窍发出[4]。因此治疗抑郁症应立足于脑。《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黄帝内经集解》中马莳曰:“脑为髓之海,其输穴在于其盖,即督脉之百会穴”。督脉循行脊里,入巅络脑,百会为督脉要穴,可通达脑髓,直接调节髓海不足,髓海闭塞不通的情况。百会穴作为百脉聚会之处,一穴通则百脉通,从而调整全身经络脏腑气血功能,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1.2 脑为元神之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头为诸阳之会,位居至高,内涵脑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体”。因此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必由内在之脑作为物质基础。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神明之体在于脑,神明之用出于心”,认为神明之体在脑,而心为其所用,神明由脑所主。脑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意识清楚,思维敏捷,机灵善变,记忆力强,反之“神不足则悲”(《素问·调经论》),出现精神萎靡,意识不清,思维异常,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甚至胡言乱语等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当代医家认为抑郁症的病机关键是脑窍郁闭,脑神被抑,神机不用,病理模式是致病邪气→闭阻脑窍→脑神不用,整合不能→七情五志产生和表达障碍→抑郁症[5]。《黄庭经》曰:“泥丸百节皆有神,脑神精根字泥丸”。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百神之会。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针灸家名百会穴[6]。百会为督脉与足太阳之交会穴,可间接作用于足太阳经之背俞穴,调节五脏神。《针灸大成》载百会穴“主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故针灸百会穴可醒脑调神,开窍启闭,从而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1.3 脑为诸阳之会 《备急千金要方》曰:“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张氏医通》曰:“头者,天之象,阳之分也,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于高巅”。文献虽著述不一,但足以说明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脑位于头颅之中,居至高之巅,赖阳气通达,使之运转正常。头部为风邪易袭之处(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高巅之上,惟风可达”,故寒湿之邪常借风之轻扬侵袭头部,造成头部阳气郁闭,以致脑窍失灵。而阳郁不达,阳气失宣正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之一[7]。百会穴位居头之巅顶,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及足厥阴经之会,《会元针灸学》载:“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手、足三阳经统帅全身上下之阳气;肝主生发,蕴含生生之机,故针灸百会穴可疏通经脉,宣畅气机,祛风开窍,振奋阳气,达到宣阳开郁的目的。

2 实验机制探讨

脑属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是调控各系统、器官功能的中枢,参与学习、记忆、综合分析、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西医学至今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除了遗传、心理、社会因素外,可能与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含量减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海马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丧失等密切相关[8]。当代学者依据抑郁症的发病特征,从医学实验角度探索了针刺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2.1 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减少、受体敏感性改变以及递质间失衡等因素有关。研究报道,抑郁症患者存在生物胺水平或生物胺神经通路、功能乃至结构的异常,而NE、5-HT被认为与抑郁障碍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递质[9]。张建斌等[10]研究发现针刺百会穴、神庭穴可使大鼠前额皮质内NE、5-HT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并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学异常。韩毳等[11]研究发现抑郁模型大鼠大脑前额皮层NE、5-HT含量较正常组显著下降,电针百会、三阴交可升高脑内不同部位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研究结果提示针灸百会穴可以通过调整中枢及外周单胺类递质水平,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这可能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途径之一。

2.2 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海马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情绪、学习、记忆、行为等调节,它的损伤在各种应激所致疾患中起关键作用[12]。徐世芬等[13]针刺百会、心俞、肝俞可以促进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从而对海马神经元的可塑性进行调节,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分子机制之一。李文迅等[14]发现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存在海马神经元凋亡现象,持续的电针百会、印堂刺激可抑制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抑郁状态。

2.3 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HPA轴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组成,这三者之间相互协调,构成一定级别上的反馈调节系统。HPA轴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枢纽,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做出必要的生理与心理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刺激。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HPA轴的功能亢进,HPA轴功能亢进可能是通过损伤脑海马产生抑郁症状。HPA轴通过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15]。陈华德等[16]研究发现抑郁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均明显升高,表明大鼠处于HPA轴亢进的抑郁状态,针刺百会穴可以使抑郁大鼠体内CRH、ACTH及CORT浓度降低直至趋于正常,提示针刺疗法很可能是通过拮抗HPA轴功能亢进,从而改善抑郁症状,发挥出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3 小 结

抑郁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的外治模式,具有简、便、验、廉,无毒副反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发生与脑之髓海失养,脑之元神失控,脑部阳气郁闭密切相关。通过理论分析与临床治疗发现,百会穴具有调节脑髓,醒脑调神,宣阳开郁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改善抑郁症的作用。同时百会穴作为头部的重要穴位,科研工作者应用针刺百会穴对单胺类神经递质、海马神经元、HPA轴等脑部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临床疗效上的验证。因此从中医理论与实验两方面来讲,针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都是用之有理,行之有效的。

[1]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2]汪艳.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2):868-870.

[3]吕梅,王玲玲.针刺治疗抑郁症选穴频次的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15-16.

[4]赵冰,张晨,张华东,等.谢海洲教授论脑窍的生理功能[J].光明中医,2007,22(1):3-5.

[5]曹欣冬,王伟.抑郁症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9.

[6]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7]曹欣冬,王伟.抑郁症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3.

[8]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6.

[9]朱紫清,季建林,肖世富.抑郁障碍的诊疗关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

[10]张建斌,王玲玲,吕梅,等.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5):129-131.

[11]韩毳,李晓泓,郭顺根,等.电针对抑郁大鼠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1):185-188.

[12]唐朝枢.病理生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02.

[13]徐世芬,庄礼兴,唐纯志.针刺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因子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6):532-534.

[14]李文迅,韩焱晶,陶娟,等.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2):33-35.

[15]李喆,孙学礼.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抑郁症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30-133.

[16]陈华德,金灵青,娄冉.电针百会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52-253.

猜你喜欢

髓海胺类百会穴
胺类捕收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着色剂中芳香胺类物质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百会穴:养胃降压就找它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动物怎样感知电场?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一穴解决“路怒症”
熏灸百会穴治美尼尔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