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蚕限性黄白茧自然破茧制种试验*

2013-01-18杨水艳雷霆杨仁奎宋志光王云

蚕学通讯 2013年4期
关键词:蚕蛾蚕蛹雌雄

杨水艳 雷霆 杨仁奎 宋志光 王云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 400700)

蚕蛹破茧可自然破茧和人工削茧。自然破茧就是蚕蛹在茧里化蛾后,蚕蛾吐出碱性肠液,以湿润和松解头端茧层,并用胸足拨开茧丝,从茧内钻出;人工削茧是指在蚕蛹羽化前,用刀子削开茧层,取出蚕蛹,待其发蛾。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人工削茧是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但人工削茧劳动强度大,而且时间紧迫。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的短缺,蚕种生产在削茧这一环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试验尝试就自然破茧与人工削茧对制种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限性黄白茧作母本的试验材料:华系品种:933×夏FB;日系品种:934姬×854B。

1.2 试验方法:

将限性黄白茧分成自然破茧和人工削茧两个类型。自然破茧设为试验处理区,人工削茧设为对照处理区。每个处理区设置三个重复处理区,每个处理区为100粒茧(雌50粒,雄50粒)。温湿度等环境条件按照正常削茧制种处理,即温度24~25℃,相对湿度80%,种茧期按常规方法保护,常规交配制种。

调查项目:试验处理区(自然破茧)黄茧、白茧的破茧率,茧内的死蛹或死蛾率,蚕蛹的羽化率,母蛾遗腹卵率。

对照处理区(人工削茧)的黄茧、白茧的死蛹率或死蛾率,蚕蛹的羽化率,母蛾遗腹卵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华系品种自然破茧试验区与人工削茧对照区之比较

由表1可知:华系品种933×夏FB自然破茧率雌为54%~66%范围,平均为58.3%;雄为80%~84%范围,平均为82%,说明雄的破茧机能明显高于雌。而在自然破茧下的羽化率雌在90%~96%范围,平均为92%;雄在94%~96%的范围,平均为95.3%,雌雄平均为93.7%,说明雌雄的羽化率的差异很小。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的自然破茧机能较差,特别是雌的破茧机能只有66%以下。人工削茧羽化率雌在95%~96%之间,平均为95.7%;雄在96%~100%之间,平均为98%,雌雄平均为96.8%,高于自然破茧,但差异不是很大。自然破茧的死蛹或死蛾率三个处理区均高于人工削茧,自然破茧雌雄平均为6.3%,人工削茧为3.2%。对在两种破茧型式下,遗腹卵率的平均数进行比较,自然破茧的遗腹卵率比人工削茧高出2%。

表1 华系品种自然破茧试验区与人工削茧对照区之比较

2.2 日系品种自然破茧试验区与人工削茧对照区之比较

由表2可知:日系品种934姬×854B自然破茧率雌雄在82%~98%范围,且三个处理区雌大于雄,也就是说,雌的破茧机能要高于雄,差异在4%~6%的范围内。自然破茧的羽化率为92%~98%,雌平均为96%,雄为93.3%,雌雄平均为94.7%,而人工削茧的羽化率范围为94%~100%,雌平均为96%,雄平均为96.7%,雌雄平均为96.3%。说明人工削茧与自然破茧的羽化率差异不大。自然破茧和人工削茧的死蛹或死蛾率,雌平均为4%,完全一致,而雄有微小差异,分别为6.7%和3.7%。通过母蛾遗腹率的平均数进行比较,自然破茧的母蛾遗腹卵率比于人工削茧高出1%~2%。

表2 日系品种自然破茧试验区与人工削茧对照区之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本实验的调查比较,华系品种933×夏FB的雌的破茧机能很差,雌雄间的差异很大,雌明显低于雄,这种情况在生产上不可取,雌雄的羽化率差异过大,造成对交失调,给制种生产带来影响。人工削茧的羽化率雌雄都明显高于自然破茧。自然破茧的死蛹或死蛾率和平均遗腹卵率都高于人工削茧。日系品种934姬×854B破茧机能稍好,雌的破茧机能要高于雄,但差异不是很大,对对交制种影响不大。羽化率人工削茧比自然破茧要高些。而死蛹或死蛾率和母蛾平均遗腹卵率自然破茧的略高于人工削茧。

3.2 本实验只对上述两个品种做了调查,了解到一个趋势,不能概括所有蚕品种。因为在自然条件下,影响蚕蛾破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1)家蚕的品种不同,其自然破茧率不同。其本身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主要表现在蚕蛾分泌吐出液的多少、蚕蛾体型的大小(本实验很明显雄蛾的自然破茧率高于雌蛾)、蚕茧茧层的厚薄、蚕茧两头是否均匀、茧层丝胶的多少与粘接度是否牢固等。(2)蚕蛾的体质状况的好坏也有影响。主要表现在蚕蛾的健康性上,健康的蚕蛾体质较好,有利于破茧,而体质较差的就不能破茧。(3)蚕蛾羽化时环境的湿度与温度等亦有很大的关系。

3.3 从本试验的情况看,雄蛾的自然破茧基本接近人工削茧,死蛹率、死蛾率和羽化率也与人工削茧相近,如果是限性品种,在蚕期已分了雌雄,削茧时可只削雌茧,而让雄茧自然破茧,也可以节约一些劳力,缓解人工削茧的压力。

3.4 自然破茧由于蚕蛾要消耗一定的体力才能破茧而出,对以后的交配和产卵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致使死蛹或死蛾率和平均遗腹卵率增高。另外,死蛹或死蛾率及遗腹卵的多少其实也与家蚕的品种、蚕蛾的体质和蚕蛾羽化时的环境因素有关。

3.5 自然破茧由于蚕蛾的分泌物及蛾尿对蚕茧有一定的污染,对蚕茧的保存和销售势必会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在蚕业生产上,自然破茧方法的应用存在局限性,人工削茧依然是蚕种生产环节中比较可取的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希望能尽快研发出新的省时、省力的削茧工具,缓解蚕种生产上削茧环节上的压力。

[1] 冯家新.蚕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蚕蛾蚕蛹雌雄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夜晚的“舞者”
——大蚕蛾
好吃的炸蚕蛹(yǒng)
好吃的炸蚕蛹
天然沙棘林改造雌雄株配比嫁接调控技术
探究绿尾大蚕蛾与宁波尾大蚕蛾的分类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吃蚕蛹
两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