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宗法制度对政治文化形成的影响

2013-01-07王丹丹

2012年14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继承

王丹丹

摘要:在这个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虽然经朝代的更替,战乱兴衰,没有受到根本性的破坏,宗法制度在西周末年就已经瓦解,其残余影响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还在无意识的沿用着这种制度,它是一种支配中国社会、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的社会传统和文化精神,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的一面旗帜,也已经深深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宗法制度;君主专制;政治文化;家天下;继承

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它的基础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中国宗法制度,他们推崇共同的祖先,规定既成的秩序即成员自身的身份和权力义务,每个人都遵守制度,按已有的轨道一代一代的滋生繁衍。确切的说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纽带,以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为核心内容,由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严密的政治制度。

从社会形态看:中国政治文化基本上是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封建”一词在中国古典语汇中的使用是对“封土建国”的简称,而宗法制度直接就导致了分封制,有国才有家,有室才叫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国内分割成了大小不一的诸侯国,诸侯国又产生了众多卿大夫的采邑。除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和领地内再分。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国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所以中国人的姓氏骤然增多,这也就是宗法制度对中国姓氏的影响。然而分封诸侯国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了他们世世代代的血族统治,万里江山遂成一家。

宗法制度也是专制制度的代名词,通常可以认为君主专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国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拥有无限权力,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以国家为其私有财产,依靠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维持其统治。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国时,也就建立了暴力之上的大一统,法家是秦朝制定建立中央集权等政策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随即的汉朝也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及法律体制,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就是这样诞生的。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分为三种,一是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流行,这在世界文明早期历史上是普遍的,但只有中国最为坚决。二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由男性同祖子孙团聚而成的家族,经济利益和文化心态一致,就很快的形成稳固的、超越历史的社会实体,成为社会生生不息的基本个体。“族权”成为与政权、神权、夫权比立而四的强劲的社会维系力量。族权是中国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的主要标志,它有严格、固定的组织形式,与地方绅权和政权同时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地方政权的职能。三是家、天下同构,这就是“家天下的延续”。本质就是家、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国是家的放大,“族权”与“政权”的统一。中国的地缘、业缘、物缘都以血缘为基础,“国”与“家”彼此沟通,在这种宗法制度下才确立了中国的伦理政治系统,夫为妇纲,臣为君纲等不可打破的体系。

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中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宗法制度和愚民政策,二者已经作为思想观念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这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的。不能全盘的否定和忽视,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是基于一定的因素基础的。封建社会的中前期以进步作用为主,首先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传播,对促进民族融合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领导者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我国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而在封建社会晚期呈现了相反的影响,如因为皇权专制赋予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就极其容易形成独揽大权,暴政暴敛,形成了长期的人治统治,人民群众更不可能有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被大大的束缚和压制了,扭曲了人格和灵魂。在经纪上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扼杀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中国古代社会是政治与伦理一体化的结构,这一体化的社会格局是由宗法血缘关系来予以维持的,不得不承认这种宗法血缘在历史上曾作出过很多贡献,例如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五千年文明的不断延续。但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宗法制度无疑是糟粕。中国古代官职很多都起源于“家天下”的私仆、家臣。儒家的“官天下”延续了“家天下”官职的私仆、家臣的成分。我们现在依然会把总理称为“大管家”,其实就是古代“家天下”私仆、家臣遗留的痕迹。但是,从一开始,儒家“官天下”就处于“家天下”和“公天下”的矛盾之中。还有我们经常看到到的家长制、重人制、轻法制等。阻碍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进程,虽然世袭制已经消失,但是等级、伦理纲常的观念却仍然顽固的保留在人们心中,人们时不时的拿出来作为标准。因此对宗法制度批判和清理是现代学者和专家还有大众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封建的影子彻底在社会主义国家消失匿迹,如此才有利于我国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国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张岱年,方克力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俞荣根徐燕斌《法学家》200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3期。

[4]李铁映.论民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崔俊峰.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6]李学勤等.继承与超越--历史文化讲座纵横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管东贵从宗法封建制到皇帝郡县的演变——以血缘解纽为脉络中华书局2010年09月

[8]余惠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9]刘常心君同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种原型范畴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03月

[10]杨恒均家国天下(民主离我们还有多远?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继承
西汉关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鲁迅小说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