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意美”可译性分析——以许渊冲英译《江边柳》和《游子吟》为例

2012-12-29张晓

关键词:意美情韵游子吟

张晓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2160)

唐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众多译者力求最大程度将唐诗的“意美”体现在英语语境中,尤以许渊冲为代表,他不仅翻译了大量唐诗,并提出诗歌翻译应尽量实现“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其中“意美”是第一位的。但是,由于中英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语言各有特点,唐诗“意美”并非完全可译。本文以许渊冲英译《江边柳》和《游子吟》为例来讨论一下唐诗“意美”的可译性问题。

一、唐诗与英语诗歌“意美”的比较

诗歌英译的“意美”是指什么呢?许渊冲在对“三美论”的阐述中提出三美中“意美”是第一位的,意美的基础是意似。所谓意似,是针对内容层面而言,就是要在译诗中尽量避免错译、漏译、误译,以最好地展现原文的内容。意似与意美通常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时候,也就是说,通常如果能使译文做到意似,也就能体现原诗内容上的丰满,达到诗歌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而有的时候,尽管译文已经很全面地表达出了原诗的内容,但是,仅仅只是翻译除了原诗字面的意思,而其本身所带来的深层意味,却未能被展现出来,即意似与意美未能达到一致。碰到这种原文的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有出入时,许渊冲提出了采用深化或浅化的方式来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研究作者写作背景,吃透诗文,更好地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掌握诗歌的深层意思。换言之,唐诗原文所传达的意美,可能是历史的原因,可能是联想的缘故,译语中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不能引起相同的联想,就会对原诗的意美的完整传达构成障碍。但是,只有注重“意美”的传达才能给译文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提高译诗的品味。

诗的“意美”,主要通过诗歌的意象的塑造、形成独特的意境来传达,因此,诗的“意美”很大程度上受到诗歌创作社会背景及诗歌本身语言特点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题材多样,或抒发个人情感,或深刻反映现实社会。唐诗按照唐朝的兴衰分为四个阶段,各有特点。初唐诗主要为写景叙事诗;盛唐诗类别丰富,充分体现了社会高度发展这一特点,有山水田园诗、浪漫主义诗、现实主义诗以及边塞诗;中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诗歌或赋以浪漫主义色彩、或突出现实主义感情、或偏重山水田园抒情;而创作于唐朝没落时期的晚唐诗,风格绮丽奢靡。英语诗歌的发展受到文艺复兴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欧美思潮的影响,有不同特色,有别于唐诗的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等着力于意境刻画的含蓄表达手法,英诗表达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客观现实激发出的人们内心情感的描述,借助比喻、象征等修辞抒情达意,勾勒出生动的现实画面。不难看出,从社会背景角度来看,唐诗与英语诗歌所传达的“意美”是有差异的。

再从诗歌本身语言特点来看,汉语为意合文字,无严格语法结构,往往能以数语表达丰富含义;英语是形合文字,语法结构严谨,难以数语阐述丰富情意。汉语这样的语言特点使得唐诗的语篇连贯紧凑,且诗意含蓄;而英语这样的语言特点使得英语诗歌语篇结构清晰,用语直接、朴实,诗意明确。进一步看,中国古诗发展历经千年,代代传承,有一些词汇由于无数诗人的加工提炼,已经附着了特殊的感情和韵味,即诗歌的情韵义,唐诗中便大量使用这样的词汇;英语诗歌用语虽也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但是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匀染下那丰富的情韵义,且受到亚里斯多德的艺术理念影响,更着重于描绘真实的意境,刻画和展现自然和现实世界的美。英语诗歌中形成的意象大多是听得到、看得见、感觉得到的,与唐诗中情韵义的抽象描述大不相同,所传达的意义就简单了许多。而情韵义对诗歌的丰满形象的塑造、独特意境的营造不可或缺。正如袁行霈所言,诗的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1];唐诗正是通过意象的塑造、意境的形成来传达“意美”。可见,从诗歌本身语言特点角度来看,唐诗与英语诗歌所传达的“意美”颇有不同。

二、唐诗“意美”可译性实例分析

(一)《江边柳》英译“意美”分析

首先以雍裕之《江边柳》(见表1)为例来讨论一下唐诗“意美”可译性问题。中国古诗常借咏柳来抒怀,本诗先咏岸边翠柳,后述对情郎的痴情。咏柳惜别的题材,使人们常常联想到是诗人“折支相赠”的情,而雍裕之此处所传之情却有不同。

本诗为五言绝句,共二十字。头两句咏柳写景,描绘了古堤两旁,翠柳成行,青青袅袅,似烟舞蹈。此处直接用“一树烟”称呼柳树,形象生动而新奇。两个叠词“青青”及“袅袅”,分别写出颜色的苍翠和形态的婀娜这一优美意境。前面两句是一种绚烂的美好之情,为后两句形成反衬做了铺垫。后两句直接表情。这里需要提一下情韵义。中国古典诗歌通常是“咏柳惜别”,诗人们的诗句通常是“折枝相赠”。不过诗歌用语的情韵义也会随着诗境的差异而富于新的意义。那么,雍裕之咏柳所带来的情韵义又是什么呢?原来女主人公由岸边翠翠柳树想到绵绵的柳丝,感慨想把情郎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诗里对女主人公这种期盼的描写,反衬出这首诗离愁别恨的意境。

表1 《江边柳》及许渊冲的译文

许渊冲译的题目直接达意,把“江边柳”译成了“咏江边柳”,译者很熟悉中国古诗中“柳”所带来的情韵义。原诗第一、二句没有“柳枝”、“柳叶”,却是在描写“柳枝”和“柳叶”,译者译出了“branches”和“leaves”。原诗的两个叠字,许渊冲直接也译成了叠字。“袅袅”一词有婀娜之意,青青是一片青翠之美,两者带给读者的是无尽的美的视觉。许译“袅袅”,由“long,long”修饰branches,加上“wave”这个动词,原句的“意美”展现无疑。“青青”也译得恰到好处,“green,green”的树叶,形成一树烟的景象。但是,笔者认为,“smoke”本身就是飘散状态,此处“afloat”有凑韵、凑音节的作用。第三句描述了女主人公心中所想,总体而言,意思翻译得较为准确。不过,许译加了“sighed”一词,虽然与第一句的“riverside”押韵了,但是笔者认为,原诗应为心理活动描写,是含蓄的表达女主人公的痴情,但译文中“sighed”的上下文均有引号,表明“sighed”意为“叹息道”,这就没有忠于原文的“意”,表层的意和深层的意境都破坏了。

(二)《游子吟》英译“意美”分析

再以孟郊《游子吟》(见表2)为例来讨论一下唐诗“意美”可译性问题。孟郊一生坎坷,漂泊无依,晚年为官,也只是一名县尉。宦途失意、尝尽世态炎凉的孟郊却感亲情可贵。原诗的大意是:慈祥的母亲手握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孩子临行时忙着为他缝制新衣,心中却满怀担忧,不知孩子何时是归期。谁说像萱草的那般孝心,能报答春晖般的母爱呢?

《游子吟》一诗共六句三十字,语言清新纯朴,却情真意切,表达出诗人对母亲的尊重、爱和感激,引起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共鸣。头两句是一个场景描写,母亲手握针线赶制新衣给孩子,从侧面烘托出母亲的慈爱。第三和第四句分别描写母亲的动作和心理感受。“密密”一词特写了母亲赶制的动作,也可以看出母亲急切的心情,每针每线都寄托了母亲的爱。“意恐迟迟归”,写出母亲的担忧。两个叠字“密密”与“迟迟”形成鲜明对照,前者寄情、后者表忧,语言朴素,却愈发感人。诗的最后两句是一对比喻,“寸草心”喻孝心,“三春晖”喻母爱,正如寸草不能报答春日的恩泽,子女也难以报答伟大的母爱。最后两句表达了子女的感恩之心,是原诗意美的升华体现。

表2 《游子吟》及许渊冲的译文

“游子”翻译成“the parting son”,表达出了出门在外的意思,很贴切。“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押韵短体诗的名称,与英文诗歌中的song相近,可以对译。头两句很巧妙地用破折号连接,展现出两句之间的关系,母亲手中针线,便是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只是“慈”字,许渊冲并未翻译。此处需要翻译出来吗?来看诗歌的意境。两句译文同原文一样,用简单数语描述了母亲缝衣的场景、缝衣为子的目的,故笔者认为“慈”已经在译文的字里行间得以体现,无须直接翻译出来。此外,“游子身上衣”的“衣”一词译成“gown”,指松散的长袍,符合唐朝衣着特点,也算比较贴切。第三和第四句“密密”和“迟迟”的翻译是展现“意美”的关键。译文中用了“stitch by stitch”表达“一针一线”的意思,句尾的感叹词表达一种心情,第四句随即道出。这可以说很好地展现了“意美”。不过,感叹词的使用,略显直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诗含蓄表情之美。原诗第四句讲的是担心归期,而许译却成了担心“将承受的寒冷”,是明显的误译。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升华,“kindness”一词用在此处,保留了原诗的意象,使读者读后会思考,将母亲的“慈爱”与“warm sun”相联系,体会到这对比喻所渲染的情感,笔者认为,原诗的“意美”也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通过上文的比较不难看出,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异以及诗歌本身语言特点的差异,在中国唐代社会背景下创造出来的诗歌所展现出来的“意美”,很难完全准确生动地译介到英语语境中。即使从最大程度上展现了其风貌,熟悉唐诗用语特点的读者,虽能体会到诗歌本身的“意美”,但是英语语境下的读者,却不见得能体会到同样的“意美”。通过查字典并不能够充分掌握诗歌的历史背景,也难以充分了解诗歌语言所附有的情韵义,对诗歌翻译时的“意美”的体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许渊冲提出,唐诗的英译必须传达音美,无“音美”就无所谓诗,所以,“不传达原诗的‘音美’,就不可能充分传达原诗的‘意美’”[2]。也就是说,“以诗译诗”,译文便难以面面俱到,也就难以表达唐诗本身所有的丰富信息。可见唐诗的“意美”并非完全可译。

[1] 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2]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26.

猜你喜欢

意美情韵游子吟
游子吟
东方情韵
游子吟
游子吟
中国情韵
情韵
咏竹
许渊冲的“三美”论对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指导探究
英语课堂中的美
学者认为《游子吟》也是一首励志诗